第十二章 攻陷中都 貳

蒙古撤軍,並未讓宣宗感到真正的安寧。中都離蒙古畢竟太近了,即使中都堅固的城牆也無法阻擋來自北方的戰馬蹄音。恐懼變成了夜夜糾纏不休的噩夢,噩夢中只有一個念頭從醞釀到成熟:遷都。

一日,宣宗以中都物質匱乏、國庫空虛為由與群臣商議遷都汴京(今河南開封)事宜,他理所應當地認為,汴京據黃河之險,一定能夠阻止蒙古大軍的前進。不料,此議一出,群臣多數表示反對。

右丞相完顏承暉首先陳明了遷都的弊端:「前者,蒙古主動締結和約,皆因中都城防堅固,難以攻取,才不得不罷兵回師。如今,遽議遷都,一者會為蒙古再次大舉興兵造成口實,二者還會大大削弱我軍的防禦力量。屆時軍民驚擾,中都勢必危在旦夕。臣懇請萬歲立廢遷都之議。」

左丞相單徒鎰近日常常吐血,卧病在床,聞聽皇上有意遷都,急忙來到金殿,泣血陳詞:「萬歲,遷都無異於逃跑,將使朝廷威信喪盡。中都有萬歲坐鎮一天,軍民心有所託,必會拚死保衛。老臣以為,自蒙古撤軍,失陷城池多有收復,萬歲正宜勵精圖治,重振國威。倘若遷都,豈不令朝臣百姓寒心!」

宣宗這個人挺有意思,平時耳軟心活,毫無主見,偏這次橫下一條心,百勸不理。「丞相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朕雖遷都,仍命太子守忠坐鎮中都,與朕親住何異?況且遷都汴京,暫避蒙古兵鋒,又據黃河之險,實乃萬無一失之舉。汴京即為國都,國都不失,則我大金根基不倒。」

宣宗就差沒說,中都我不要了。單徒鎰還想進諫,宣宗卻不容他開口:「朕意已決,卿毋多言!朕命完顏承暉為都元帥,穆延盡忠為副帥,共同輔佐太子守衛中都,其餘隨朕擇日遷往汴京。」

說完,一甩龍袖,揚長而去。

單徒鎰跪地疾呼:「萬歲,容老臣再進一言。」

宣宗假裝沒聽見,徑直退返後宮。單徒鎰急怒攻心,一口鮮血噴射而出,暈倒在丹墀之上。

大殿之上一陣忙亂。完顏承暉命人將單徒鎰送回府中,當晚,這位忠心耿耿的老臣便含恨而去。

宣宗怕百官再行勸諫,索性每日停止臨朝視事,躲在後宮閉門不出。

不出群臣所料,遷都計畫果然在中都百姓中引起了極度恐慌和對朝廷的徹底失望,剛剛平穩的局勢重又陷入動蕩不安之中。時隔不久,金舉眾遷都的消息通過成吉思汗的快馬傳騎送到蒙古本營。

成吉思汗聞訊憤然作色:「金既與我議和,為何又要南遷?看來完顏珣當初的議和不過是緩兵之計,為的是拖延時間重整旗鼓,繼續與我為敵。我倒要先發制人,看他陰謀如何得逞?」當即傳令眾將到金帳議事,準備出征。

成吉思汗不愧是一個善於選擇時機、頭腦清醒冷靜的天才統帥。過去不攻中都,是因為中都城防堅固,軍民同心,倘若傾入大量人力物力攻城,終究得不償失。如今情況發生了極大的變化,宣宗遷都,勢必造成中都城防空虛,人心紊亂,此時再攻中都,則會事半功倍。

眾將一致贊同立即出兵,新的大戰就在眼前。

諸事議畢,成吉思汗走出大帳,婉嫣拍馬迎上了他:「祖汗。」

看見孫女,成吉思汗猛然想起:「婉嫣,你不是明天就走嗎?」

「是。我在等祖汗說會兒話。」

祖孫二人並轡而行。

「祖汗,您千萬多保重。」婉嫣不無憂慮。

「你都知道了?」

「我剛從奶奶那裡來。」

成吉思汗略覺不安。每次出征,都難免要經過一段折磨人的時光。成吉思汗最怕的就是親人們默默為他準備行裝的日子,好似他就會一去不返。「知道也好。回去好好照顧你額吉,不用惦記祖汗。」

婉嫣沒敢回答。她避開了祖汗慈愛的注視,淚水已然溢滿眼眶。

「婉嫣,祖汗……」

「我懂,祖汗,沒有人可以讓您掉轉馬頭。我不會勸您什麼,我只想要您答應我一個請求。」

「你說吧。」

「如果沒有您為我主婚,我永遠不會出嫁。」

「祖汗答應你。嫣兒,你放心吧,祖汗很安全。」

「那您上回還受了傷呢。」

婉嫣指的是在懷來戰鬥中,成吉思汗被流矢擊傷左臂的事。可能忽蘭告訴孛兒帖時被婉嫣得知了。

「祖汗向你保證再不輕易涉險好不好?你也知道祖汗的脾氣,祖汗說過的話從來都是會兌現的。」

婉嫣拭去眼淚,從馬上默默伸過手掌。

祖孫二人擊掌為誓。

長生天,求你保佑我的祖汗吧!婉嫣情願減壽十年、二十年、三十年……只求你再不要讓祖汗受到傷害……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