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講 西苑三海 三、北海之秀

北海,因在西苑海子(太液池)的北部,所以稱北海(今北海公園)。先有太液池,後有北京城。早在金大定六年(1166年),建大寧宮。金章宗曾偕寵妃游幸於此,二人對詩。帝出上聯曰:「二人土上坐。」妃對下聯曰:「一月日邊明。」元以太液為中心,建立皇宮。明以此為基礎,興建新皇宮。清沿明舊,加以發展,成今格局。北海亭台樓榭,山石樹木,碧波蕩漾,景色絢麗,為三海秀色之冠。

團城玉瓮,北海正門西南有團城,即圓城,本是瓊華島南一個小嶼。嶼上承光殿為團城中的主體建築,殿內供奉高1.5米的玉佛,用一整塊玉石雕刻而成。八國聯軍入侵北京,玉佛左臂被砍傷,至今留有傷痕。團城現有古樹40株,其中最著名的是兩株古松:「遮蔭侯」和「白袍將軍」。傳說一次乾隆帝到團城遊覽,時值酷暑,松下坐息,清風拂面,暑汗全消,即封這株油松為「遮蔭侯」,並寫《古栝行》詩抒懷。後又封南側古白皮松為「白袍將軍」。如今兩棵古樹依然屹立在團城之上。團城的玉瓮,俗稱「大玉海」,重300多公斤,數十名工匠歷時五年雕成,至今已七百多年。初置於廣寒殿。明萬曆七年(1579年),廣寒殿倒塌,移存真武廟。清乾隆帝「命以千金」從真武廟道士手中購得,放置團城。並在瓮膛內刻「御制玉瓮歌」三首,八百餘宇。

白塔山,因瓊華島上有白塔而得名。瓊華島是遼代瑤嶼行宮,金代大寧離宮,元、明廣寒殿及清白塔的所在地。清順治八年(1651年),在山上建覆缽式白塔,塔頂高112米(塔高35.9米),塔肚最大直徑14米,為全城最高點。白塔內有一根通天柱,高28.8米,柱頂放置金盒,內裝舍利子。塔上設立號桿、龍旗、燈籠、信炮,一旦有警,白天懸旗,夜間掛燈,並發信炮,以傳警報。1976年唐山大地震後,維修時發現一個銅鎏金圓筒形舍利盒,內藏舍利子19顆。後將此盒重新放進塔內。為什麼要建白塔呢?

早在清崇德七年(1642年),達賴喇嘛派活佛到盛京瀋陽,拜謁皇太極。清定都北京後,五世達賴要來京覲見順洽帝。順治八年(1652年),順治帝為迎接五世達賴喇嘛來京,在北海建永安寺白塔,並在安定門外興建黃寺。翌年十二月,達賴五世一行到京,順治帝在南苑、在太和殿,接見五世達賴喇嘛,(《清世祖實錄》卷五十五)並頒給刻有滿、漢、藏文的金冊、金印,冊封達賴為「西天大善自在佛領天下釋教普通瓦赤喇怛(dá)喇達賴喇嘛」,是為達賴喇嘛受中央政府冊封之始。後重建拉薩布達拉宮。

白塔以西的慶霄樓,居高臨下,清朝帝後在此觀賞冰嬉。山北太液池畔,有延樓25間,呈半月形,左右圍抱,這就是閱古樓。樓內壁鑲嵌《三希堂法帖》石刻495方,包括從魏晉到明末百餘位著名書法家的300多件作品。乾隆帝詩云:「借問延樓何以名?三希古迹聚精英。」因以閱古名樓。閱古樓石刻是中國現存最完整的古代書法石刻集成。它的支持和總監為雍正帝第五子和親王弘晝。雍正帝有10個兒子,其中6個兒子早死。雍正帝繼位後,還剩下4個兒子,其中皇三子削宗籍後死,皇六子弘曕(yàn)過繼給果親王允禮,實際上只有皇四子弘曆和皇五子弘晝。雍正十一年(1733年),封弘晝為和親王。

乾隆帝登極後,只有弘晝一個皇弟,封為議政王。弘晝少年驕抗,一次皇兄弟言語相撞,在正大光明殿監試八旗子弟考試,日晡(申時,下午3—5時),弘晝請乾隆帝退食,未許。弘晝說:「上疑吾買囑士子耶?」明日,弘晝上朝謝罪。乾隆帝說:「使昨答一語,汝齏粉矣!」(要是你昨天多說一句話,就會把你碎成粉末)但對弘晝相待如初。弘晝喜歡財貨,雍親王邸舊資,都賜給弘晝。弘晝好談喪禮,說:「人無百年不死者,奚諱為?」(人沒有百年不死的,有什麼可忌諱呢!)弘晝親自製定自己死後的治喪禮儀,坐在王府大廳,讓家裡人祭奠哀泣,他卻邊吃邊喝,邊玩邊樂。又做陪葬的明器——鼎彝盤盂等,放置在几案和床榻旁邊。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薨,年六十。(《清史稿·諸王傳》卷二百二十)他長書法,也繪畫,有《稽古齋集》和書法存世。雍正帝第九世孫、和親王弘晝第八世孫愛新覺羅·啟驤先生是當代著名書法家。他收藏弘晝的書法作品,並為《大故宮》題寫片名與書名。

閱古樓下,東為漪瀾堂,現在是京城仿膳第一家。西為道寧齋——連接六十間延樓,依山陰作半圓形,延樓迴廊外繞長達300米的漢白玉石護欄,盡頭處各有古堡式小樓一座,東極倚晴樓,西終分涼閣。

北海北岸,由東往西有鏡清齋(靜心齋)、天王殿、九龍壁、鐵影壁、五龍亭、小西天等景觀。鏡清齋建築精美,曾是乾隆帝和皇子們的書齋,也是慈禧太后避暑之地,後溥儀在這裡寫了《我的前半生》。

萬佛樓,乾隆帝為其母八十大壽而建造,是一座三層高的大殿堂,有金佛:底層4956尊,中層3048尊,上層2095尊,共有10099尊。故名「萬佛樓」,寓意太后萬壽,皇帝「九五之尊」。乾隆帝曾下令文武大臣和封疆大吏各捐造金佛一尊,大金佛188兩8錢,小金佛58兩,也都含「八」字。這些金佛均被八國聯軍中的日本軍隊搶奪得一乾二淨。萬佛樓「鳥來鳥去山色里,人歌人哭水聲中」,閱盡人世滄桑。

白塔以東,有座半圓形的磚城,城上建殿堂,城東建牌坊,結構精巧,頗具特色。清乾隆帝書「瓊島春陰」碑立在綠蔭深處。

瓊華島東北、太液池東岸,明代建有船塢兩座,一藏龍舟,一藏鳳舸。龍舟長33.89米,寬9.17米,上建樓台,結五彩,飾以金。船塢東側有濠濮間和畫舫齋。濠濮間中心為水榭,三面臨水,四周環山。水池上有雕欄九曲石橋,設計極為精巧,富於詩情畫意,是北海園藝中的佳景。濠濮間北面有畫舫齋,建在水上,美麗如畫,似船浮水,真是:「布席只疑天上坐,憑欄何異鏡中游。」所以稱作畫舫齋。

整個西苑,如詩如畫,佳勝萬千,皇城園林,以此為冠。

元大都宮城與苑囿的布局是:「太液為主,宮殿為客。」明則相反:「宮殿為主,太液為客。」究其根因,在於文化:蒙古草原文化,牛羊為衣食之源,牛羊賴草,草則靠水,水是草原生命之源。明永樂帝生長在農耕文化的江南水國澤鄉,安全為重,水則次之。草原文化與農耕文化的不同,導致元明宮城與苑囿布局的主客關係不同。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