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講 西苑三海 二、中海之雄

中海,從蜈蚣橋以北,到金鰲玉蝀(dōnɡ)橋(今北海大橋)以南,因在西苑海子(太液池)的中部,所以稱作「中海」。中海主要分為南、西、東三個宮苑區板塊。

南岸宮苑西苑門裡,與瀛台隔池相望的是勤政殿,曾為康熙帝御門聽政處。殿西為豐澤園,為康熙年間所建。《大清會典事例》記載:「豐澤園在中海,有稻田十畝一分,內演耕地一畝三分。」康熙帝建豐澤園是為勸課農桑,扶犁耕作,以農為本。取名豐澤,寓意是風調雨澤、五穀豐登。康熙帝曾在這裡試種新水稻種,邀集大臣前來觀看並賜宴。園東南有小屋數間,是康熙帝養蠶之處。園後種植桑樹。豐澤園內主體建築為崇雅殿。乾隆七年(1742年)在此賜宴宗室王公,並賦詩聯句,敘宗親情誼,因此改名惇敘殿。光緒年間,因給慈禧太后祝壽而改名頤年殿。民國時改名頤年堂,袁世凱曾在此辦公。1949年後,頤年堂是毛澤東、周恩來等開會的高端會議廳。頤年堂東為菊香書屋,系康熙年間建,曾為書房。後毛澤東主席曾在此辦公、居住,今為「毛澤東同志故居」。菊香書屋後為澄懷堂,康熙帝在此聽文臣進講。園內還有春藕齋,這裡鑿池堆山,亭閣錯落,林木濃陰,景色迷人。齋北為海晏堂,樓房二層,西洋式樣,是慈禧太后招待女賓的地方。民國初年袁世凱改為居仁堂(現無存)。

西岸宮苑紫光閣在中海西岸偏北,明代這裡為一座四方高台,皇帝在台上看騎射、觀龍舟。後改台為閣,稱紫光閣,面闊7間,前抱廈,廡殿頂,綠瓦黃剪邊(綠瓦鑲黃瓦邊)。清帝照例在這裡閱試武進士,觀八旗校射。清乾隆帝仿唐朝麟閣繪形之制,將所謂「十全武功」(平準噶爾二,定回部一,掃金川二,靖台灣一,降緬甸、安南各一,受廓爾喀降二),四次共135名功臣,「寫圖表跡,永示千秋」(《日下舊聞考》卷二十四),圖像掛在紫光閣。最著名的阿桂和海蘭察,各四次圖形紫光閣。名列前五十位者,乾隆帝親作像贊。乾隆帝還在閣內賜宴蒙古王公、回部伯克等,並請他們觀冰嬉、看歌舞。這批功臣像和戰圖,在八國聯軍進入北京後,「紫光閣功臣像多為敵人竊去,或剪以糊壁」(胡思敬《驢背集》)。紫光閣後為武成殿,以抄手廊連接閣殿的通道,形成獨立院落。迴廊的額枋上用江南蘇式彩畫加以點綴,樓閣端莊典雅,體現皇家氣派。紫光閣還是晚清接見外國使臣的殿堂。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同治帝在紫光閣接見日、俄、美、法、荷、英六國使臣,並接受各國使臣呈遞國書(這是清帝第一次正式接見外國使領館官員遞交國書)。紫光閣門前有寬敞的平台,以白石欄杆圍以欄板,望柱雕龍。現在的紫光閣建築,基本上是清乾隆時的格局。

儀鸞殿(懷仁堂),原在紫光閣南中海西門內,曾做過西太后「頤養」的宮殿。光緒十一年(1885年),慈禧太后懿旨由醇親王奕督建儀鸞殿,並整修三海。儀鸞殿建在春耦齋後,正殿5間,外周圍廊;後殿一座,殿前東西配殿二座,每座5間;還有後罩樓一座19間、亭式垂花門及轉角游廊等。儀鸞殿兩旁有跨院,東跨院為壽膳房、茶房、藥房等,西跨院為四居所,每所正房5間,東西配房各5間。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八國聯軍侵入北京,慈禧太后出走西安。西苑成為八國聯軍總司令部駐地,聯軍統帥瓦德西就住在慈禧寢宮儀鸞殿。侵略者夜間,脫下衣服,從洞中鑽入,竊取文物,小件裝在懷裡,大件如瓷瓶等,用大衣包藏竊出。第二年二月二十九日深夜,儀鸞殿起火,化為灰燼。瓦德西倉皇逃出,僅以身免,聯軍參謀長被燒死在殿內。後來查明起火原因,據載:「系由於鐵爐之火延燒壁上之木皮紙面所致。」(瓦德西《拳亂筆記》)慈禧太后迴鑾後,修復儀鸞殿,參用西式,改名海晏樓。另擇址費銀10萬兩建成了新的儀鸞殿,更名為佛照樓,民國初改名為懷仁堂。

東岸萬善殿,明清中元節(七月十五日),都在這裡做法事。佛教故事說,釋迦牟尼弟子目連,看到亡母在地獄中受餓鬼包圍,求佛救度。釋迦牟尼要他在中元節準備百味飲食,供奉十方僧眾,可使母親解脫。這一天稱作「盂蘭盆會」(「盂蘭盆」為梵語音譯,是「救倒懸」的意思。),辦道場,設鬼棚,念經文,放焰口,燃河燈,布列兩岸,數以千計。太液池浮燈萬盞,燦如繁星。清初派太監在殿中削髮為僧,焚香禮佛。順治帝常到萬善殿,同憨璞聰、玉林琇、木陳忞、溪森等,徹夜交談,論經說禪。順治帝剃髮的故事就發生在這裡。殿西有亭,稱水雲榭。亭中立乾隆帝御書「太液秋風」石碑,為燕京八景之一。燕京八景除西苑「太液秋風」、「瓊島春陰」外,還有「盧溝曉月」、「金台夕照」、「薊門煙樹」、「西山晴雪」、「玉泉趵突」和「居庸疊翠」。從今北海大橋南望,可以看見。

冰嬉,就是滑冰表演。西苑冰嬉,明朝就有,清更盛行。軍隊專設「冰靴營」。皇帝觀看冰嬉時,太液池冰場四周搭彩棚,挂彩旗,懸彩燈。表演時,按八旗每旗200人,共1600人,分為兩隊:一隊領隊穿紅馬褂,隊員穿紅馬甲;另一隊領隊穿黃馬褂,隊員穿黃馬甲。隊員背上分別插著不同旗色的小旗,膝部裹皮護膝,腳穿裝冰刀的皮靴。冰場上搭三座彩門,兩隊分別從門中穿行,形成兩個雲卷形大圈,滑行飛快,十分壯觀。當時的冰鞋,在木板下鑲銅條或鋼片,綁在鞋下即成。有單刀式和雙刀式。溜冰項目,主要有五:一是速度滑冰,有扁彎子式、大彎子式、大外刃式、跑冰式等。乾隆帝用「列子馭風」、「夸父追日」等形容滑冰快速。二是花樣滑冰,如「大蠍子」、「金雞獨立」、「哪吒探海」、「鷂子翻身」、「仙猴獻桃」等姿勢,還有雙人滑的「雙飛燕」。三是雜技滑冰,有飛叉、耍刀、弄幡、緣竿、使棒、倒立、疊羅漢等名目。四是溜冰射箭,多彩多姿,技藝非凡。五是冰球表演:「冰上蹙鞠,皇帝亦觀之,蓋尚武也。」(《帝京歲時紀勝》)有時帝後坐在冰床上,由太監們拖著冰床在冰上戲游。御制詩「冰床聲里過長湖,遠岸人們似畫圖」的詩句,就是這種情景的描述。

清代乾隆宮廷畫家的《冰嬉圖》(現藏故宮博物院),形象地反映了宮廷「冰嬉」的盛況。

清光緒十四年(1888年),西苑有兩個現代科技的火花:一是建只有20馬力的西苑電燈公所,兩年後正式發電照明,這是在北京建立的第一個發電廠,也是清宮採用電燈照明的開始。二是建紫光閣鐵路,南起中海瀛秀門外,沿中海、北海西岸,至鏡清齋(靜心齋)站,總長為2300多米。在一段時間裡,慈禧太后偕光緒帝,每日在勤政殿御政後,乘坐小火車至北海鏡清齋(靜心齋)用午膳。因西太后怕火車轟鳴聲敗了禁城風水,小火車由太監牽繩曳引而行,行車時還有太監持儀仗開路。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