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講 廟學聯珠 一、三大殿堂

孔廟和國子監既彼此為鄰,又各成院落。孔廟的大成殿,國子監的辟雍和彝倫堂,是其典型的、精美的歷史文化殿堂。

孔廟是祭祀儒家學派創始人、大思想家和大教育家孔子的廟堂。早在成吉思汗起兵初,攻城略地,擄掠焚殺,耶律楚材向蒙古大汗諫言,要尊儒,被採納,也尊儒學為國學。孔廟建成於元大德十年(1306年),後經明、清改建和重建,成為現在的格局,佔地22000平方米,建築面積7400平方米,院內蒼松翠柏,古樹參天。觸奸柏:今孔廟有古樹108棵,國子監有古樹43棵,其中孔廟內最大的一棵柏樹,相傳是元代國子監祭酒許衡手植,近七百年樹齡,繁枝盤錯,挺拔蒼翠。傳說明朝嚴嵩代嘉靖帝祭孔時,行至樹下,樹枝揭掉了他的烏紗帽。幾年後又長出了一個樹瘤,橫看似一個龍爪抓住了一個人頭。人們便認為柏樹有知,能夠辨別忠奸,因此稱之為「觸奸柏」或「辨奸柏」。

大成殿孔廟中軸線上有三進院。大門(先師門)內為第一進院,東西有碑亭等,院內布列進士題名碑。大成門內為第二進院,主體建築大成殿,面闊9間,進深5間,建在2.24米高的露台上,露台三出陛,四周有石護欄。大成殿通高33米,殿內有孔子塑像、神位,上懸康熙帝御書「萬世師表」匾。殿前東西廡對稱,各19間,長80米,寬13米,面積1040平方米。中國書店於1961年4月到1964年4月,將專家服務部及部分內櫃書遷到孔廟東廡營業,那時我常去看書,中午帶個窩窩頭,書店先生極為熱情,供應開水。有時也到其西院國子監的首都圖書館善本部看書。孔廟的書,全部開架,閱讀方便,獲益良多,至今銘記。從祀先賢先儒156人。崇聖門內為第三進院,有祭祀孔子先人的崇聖祠5間,上覆綠琉璃瓦。雍正五年(1727年)二月初七日諭:「定八月二十七日,先師誕辰,官民軍士,致齋一日,以為常。」(《清史稿·禮志三》卷八十四)這是清代的「孔子節」。孔廟是中華傳統文化的象徵,體現中華儒家文化之魂。硯水湖:北京孔廟中的一眼古井,因坐落在德勝門至安定門內地帶的水線上,井水常溢到井口,水清澈而甘冽。相傳進京科考舉子在孔廟拜謁後,如飲井中「聖水」,便能文思泉湧,筆下生花。以井水磨墨,會濃墨噴香,落筆如神。清乾隆帝特賜其名為「硯水湖」。

清朝對孔廟做了重大禮制提升舉措:

其一,稱謂。「大成至聖先師孔子」,孔子由「文宣王」,被尊為「繼堯舜禹唐文武」後的「至聖先師」。

其二,殿瓦。大成殿原是灰瓦,明萬曆二十八年(1600年)下詔換成綠琉璃瓦。清乾隆二年(1737年),命孔廟「大成門、大成殿,著用黃瓦」。(《清高宗實錄》卷五十)

其三,殿頂。大成殿的殿頂,為最高建築等級的廡殿頂。與皇宮的太和殿、奉先殿、皇極殿同為廡殿頂。其大小枋額,用和璽彩畫。曲阜孔廟的大成殿,也為黃琉璃瓦廡殿頂。

其四,大祀。以孔子「德配天地,萬世師表」,著由中祀,升為大祀。(《清德宗實錄》卷五百六十六)祭孔子的文廟,同祭天、地、宗、社等並列為大祀。

在國內,山東曲阜的孔廟,則是孔子的家廟。各府州縣都有孔廟(今存約509座)。在台灣,清台灣府(今台南市)也建有孔廟。今台北市孔廟保護完好,大成殿內高懸康熙帝御書「萬世師表」匾。

在國外,越南、日本、韓國都有孔廟。越南河內孔廟(文廟),有900多年歷史,佔地24500平方米,內有進士題名碑82通,鐫刻1306名進士的姓名和籍貫。日本東京的孔廟曾是國家文廟,今足利孔廟仍供奉木雕孔子坐像,今長崎孔廟巍然屹立。韓國成均館是「前(文)廟後(太)學」的布局,也有與中國孔廟同名的大成殿等建築。

國子監明永樂遷都北京後,在北京設國子監。明朝國子監有兩處,在南京的叫南監,在北京的叫北監。監的正堂為明倫堂(彝倫堂)。國子監的貢生、監生分別在率性、修道、誠心、正義、崇志、廣業六堂中學習。太學設施齊全,有會饌堂(餐廳)、廚房、庫房、浴所,還有監生的集體宿舍,叫作「號房」。帶家屬的監生要在外邊居住,每月發給定額白米作為生活費。

清代國子監生員有滿、蒙、回、漢等族學生,還有朝鮮、暹羅(今泰國)、安南(今越南)、俄羅斯、日本和琉球的留學生。在監生員多時有一萬人。如琉球曾先後派遣8批共30多名留學生,來國子監學習。清對琉球學生更為優待,設「琉球學館」,供應他們每人每日雞1隻,肉2斤,茶5錢,豆腐1斤,椒、醬、油、菜具備。乾隆朝又給每位留學生增加黃酒1瓶、菜1斤、鹽1兩、油2兩。春秋髮錦緞袍褂,紡絲綢、靴襪、涼帽各一;夏天賜紗袍褂、羅衫褲各一;冬季賜緞面細羊皮袍、棉襖棉褲各一,貂皮帽、鹿皮鞋、絨襪、被褥、席枕俱全;文房用品每月給銀一兩五錢,人人有份。

國子監太學門內,有琉璃牌樓,牌樓北就是辟雍。

辟雍國子監全部建築的中心是辟雍。辟雍是一座方殿,面闊16.96米。為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修建,高22.44米,屋檐四角攢尖頂,上蓋黃色琉璃瓦,最高端為銅胎鎏金寶頂,高32米。它坐落在圓形水池中央,四面有四座石橋,白石護欄圍飾,這就構成了天圓地方、辟雍環水的建築格局。為什麼叫辟雍呢?環形碧水,如古玉璧,故為「辟雍」。辟雍為一座高大和諧、雍容華貴的仿周代形制的禮制建築。雍正、乾隆帝到國子監講學,講壇就設在辟雍。

乾隆五十年(1785年)春天,75歲高齡的乾隆帝在辟雍舉行盛大的「臨雍講學」典禮。他講的內容是《大學》中的名言:「為人君,止於仁;為人臣,止於敬;為人子,止於孝;為人父,止於慈;與國人交,止於信。」王公大臣,國子監師生,都要跪著聽,僅聽講學生就有3088人,再加上各級官員、朝鮮使臣等,總數不下四五千人。那時沒有麥克風,通過「傳臚」官員,層層傳聲。講後國子監師生到成賢街跪送。

辟雍東西兩側各有檐廊周房33間,每11間為一堂,設置為東、西六堂。東為率性、修道、廣業三堂,西為誠心、正義、崇志三堂,是國子監分班肄業的場所。晚間要上晚自習,「傳柝三更靜,挑燈六館明」,是對學生們苦讀經書的真實寫照。

彝倫堂懸掛康熙帝御書「彝倫堂」匾。彝倫堂具有朝參、臨雍、會講等作用:清朝國子監「堂期」逢一、六日(十六日改為十五日)向祭酒和司業行朝參禮儀。在辟雍興建之前,皇帝臨彝倫堂執經進講。新科進士在廟學行釋褐(hè)禮釋褐禮:新科進士一甲三名已受職、服頂戴、掛朝珠,率二、三甲均常服的進士,先謁孔廟行釋菜禮,再向國子監祭酒行脫去布衣換上官服的釋褐禮,開始為士。(《國子監志》卷二十九),「始為士」(才開始成為士)。

國子監官員品級不高。清國子監祭酒(大學校長)滿、漢各一人(從四品),司業(副校長)滿、漢、蒙各一人(正六品),博士(相當於教授)二人(從七品),助教若干人,還有其他教學與管理人員。國子監官員雖然官品不高,但國師的人品與學品,時至當今,令人尊敬。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