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講 恭親王府 三、恭王奕

道光帝的兒孫們,對晚清歷史影響深遠。皇四子奕佇繼承皇位為咸豐帝,其兒子為同治皇帝,后妃為慈安太后、慈禧太后;皇六子奕被道光帝封為親王,先後預政咸豐、同治和光緒兩代三帝;皇七子奕儇,慈禧時封為醇親王,兒子為光緒帝,孫子為宣統帝。皇八子奕佮的過繼兒子溥儁被慈禧選為大阿哥,預備取代光緒帝,後被廢。

恭親王奕(1832—1898年)(奕生於道光十二年十一月二十一日,道光十二年為1832年,但這年十一月二十一日為1833年1月11日,所以說他享年67歲。)和皇四兄奕佇是同父異母兄弟。奕佇從小由奕母親撫養。奕母親死後,就完全由奕母親養育。奕佇與奕共同生活了十七年。同時,他們還有一種競爭關係。他倆僅相差一歲,都曾經是道光帝皇位的候選人。而奕佇曾從馬上摔下,是瘸腿,奕訴則身體健壯,武藝高強,聰明睿智,前述白虹刀的故事就是一個例證。在儲位之爭中,奕訴敗下陣來。這裡有個故事。

杜受田,山東濱州人。道光三年進士,選庶吉士,授編修。直上書房,授奕讀書。後遷內閣學士,命專心授讀。後連升左都御史、工部尚書,充上書房總師傅。咸豐自6歲入學,杜受田朝夕納誨,必以正道,歷十餘年。道光晚年,以奕佇長且賢,欲付大業,猶豫未決。值南苑打獵,諸皇子隨從,奕訴獲禽最多,奕未發一矢,問他,回答:「時方春,鳥獸孳育,不忍傷生以干天和。」道光帝大悅,立儲遂密定。史評說此是杜受田輔導之力。

咸豐帝登極後,將慶王府歸皇六弟奕訴。咸豐二年(1852年)四月,分府,從此這裡就成為恭親王府,直到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奕訴去世。恭王府見證了奕訴在咸豐、同治、光緒三朝大起大落的命運。他從一位文武雙全的睿智青年,到從容威嚴的外交官,再到唯唯諾諾的病人的一生,正是晚清歷史的寫照。奕訴的人生經過六次大起大落:

一起一落。咸豐三年(1853年)九月,洪秀全兵逼畿南,以奕訴在軍機大臣上行走。四年,連授都統、右宗正、宗令。五年四月,以畿輔肅清,予優敘。七月,孝靜成皇后崩,咸豐帝以恭親王禮儀疏略,罷軍機大臣、宗令、都統,仍在內廷行走,在上書房讀書。

二起二落。咸豐十年(1860年)八月,英法聯軍逼近京師,咸豐帝逃亡熱河,英法聯軍焚掠圓明園。咸豐帝授恭親王欽差便宜行事全權大臣,督辦和局。和議告成,恭親王奕訴請赴行在祗叩起居。咸豐帝手詔答曰:「別經半載,時思握手而談。惟近日欬嗽不止,時有紅痰,尚須靜攝,未宜多言。且俟秋間再為面話。」(《清史稿·文宗本紀》卷二十)加以回絕。咸豐帝能看戲,不能見兄弟!和議大局告成,對奕訴不予獎賞,還做出「三條」:一要議處,二不見面,三排除在顧命大臣之外。

三起三落。咸豐十一年(1861年)七月,咸豐帝崩,奕訴到避暑山莊,兩太后召見。辛酉政變後,為議政王、軍機處大臣,王爵世襲,食親王雙俸。同治三年(1864年),以江寧克複,大局好轉,遭到收拾。四年(1865年)三月,兩太后諭責恭親王信任親戚,內廷召對,時有不檢,命奪議政王號及一切差使。王入謝恩,痛哭引咎。慈禧於同治四年(1865年)三月初五日,手書罷免奕訴的硃諭,是迄今為止所能見到的唯一一件慈禧親自起草的上諭,彌足珍貴。全文如下:諭在廷王大臣等同看,朕奉兩宮皇太后懿旨:本月初五日,據蔡壽祺奏,恭親王辦事徇情、貪墨、驕盈、攬權,多招物議,種種情形等弊。嗣(似)此重(種)(劣)情,何以能辦公事?查辦雖無實據,是(事)出有因,究屬曖昧,難以懸揣。恭親王從議政以來,妄自尊大,諸多狂敖(傲),以(依)仗爵高權重,目無君上,看(視)朕沖齡,諸多挾致(制),往往諳(暗)始(使)離間,不可細問。每日召見,趾高氣揚,言語之間,許(諸)多取巧,滿是胡談亂道。嗣(似)此情形,以後何以能辦國事?若不即(及)早宣示,朕歸政之時,何以能用人行正(政)?嗣(似)此種種重大情形,姑免深究,方知朕寬大之恩。恭親王著毋庸在軍機處議政,革去一切差使,不準干預公事,方是朕保全之至意。特諭。

四起四落。同治七年(1868年)二月,西捻軍逼近京畿,命奕訴節制各路統兵大臣,授右宗正,再次起用。十一年九月,同治帝大婚,復命王爵世襲罔替。十二年(1873年)正月,同治帝親政。來年七月,就諭責奕訴召對失儀,降為郡王,奪世襲罔替,仍在軍機大臣上行走。

五起五落。光緒帝即位後,復命免召對叩拜、奏事書名,署宗令。光緒十年(1884年),法軍侵越南,王與軍機大臣不欲輕言戰,言路交章論劾。這年三月十三日,奕訴等全體軍機大臣突然一體罷免。令奕訴停止雙俸,家居養病。因事在甲申年,史稱「甲申易樞」。慈禧罷黜恭親王奕訴一切官職,撤換了以奕訴為首的軍機處,慈禧成了不受任何約束的擁有絕對權威的太上女皇。

六起六落。光緒二十年(1894年),日本侵朝鮮,復起奕訴管理總理各國事務衙門,並總理海軍,會同辦理軍務,內廷行走。尋又命王督辦軍務,節制各路統兵大臣。十一月,授軍機大臣。但此時的奕訴已經是62歲的老人,疾病纏身,銳氣全消。此前領略了慈禧淫威手段的奕訴,現在一味聽命於慈禧,主張求和。二十四年(1898年),恭親王疾作,光緒帝奉慈禧太后之命三次臨視,四月薨,年六十七。慈禧太后親臨恭王府弔唁。奕訴之死,使慈禧與光緒帝之間失去了一個重要的中間調解人。這就使慈禧與光緒之間的矛盾激化,最終導致了戊戌政變。

恭親王奕訴住在恭王府48年,經歷六起六落,預政咸豐、同治、光緒三位皇帝:每逢國家陰雲密布,就受到起用信任;雨過天晴,就遭到貶斥冷落。六起六落,跌宕人生。這種王爺的命運,令人唏噓,發人深思。他的弟弟醇親王奕儇就接受了乃兄的教訓,根本就不輔政,完全唯唯諾諾,倒是沒有大起大落,還算平安。再聯想清初攝政王多爾袞,血戰沙場,戎馬一生,底定中原,成業一統,死後還是被順治帝掘墳鞭屍。帝制時代,皇權至上,不容一點鎮主,不許半點威脅。這是眾多皇子或無法施展才華,或受到折磨屈辱的根本原因。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