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講 誠親王府 一、誠王允祉

誠親王府第一任主人允祉,是康熙帝第三子。母親榮妃馬佳氏,在康熙十年(1671年)到十六年(1677年)的七年間,先後生育五子一女,這說明馬佳氏入宮早,美麗聰慧,在康熙早期是受寵幸的。允祉生於康熙十六年(1677年),比皇長兄允禔小5歲,比皇太子允礽小3歲,比皇四弟胤禛(雍正帝)大1歲。

允祉自幼聰明好學,知書達理,課業優秀,騎射也佳。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康熙帝第一次親征噶爾丹,病在途中,急召太子允礽和皇三子允祉,到軍前侍疾。時允祉14歲。而後,他和太子趕回京城,並出城迎接皇父出征病癒歸來。

康熙帝著意培養允祉,舉幾個例子。

其一,隨父親征。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康熙帝第二次親征噶爾丹,命允祉領鑲紅旗大營。這年允祉20歲。行軍作戰,條件艱苦,長途跋涉,受飢忍渴,這對於宮廷里長大的皇子允祉來說,是一場艱苦磨鍊和痛苦考驗。但是,允祉經受洗禮,克服艱難,挺了過來。康熙帝為此作《賜皇子允祉》詩:「玉弩金戈壯此行,期門環衛在連營。深居莫忘勤勞意,須識間關出塞情。」(《聖祖御制文二集》卷四十六)

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三月,22歲的允祉,被封為誠郡王。同時封皇長子允禔為郡王,但胤禛只封為貝勒。有人奏議皇四子應同封,康熙帝說:「朕於阿哥等留心視之已久,四阿哥為人輕率,七阿哥賦性魯鈍,朕意已決,爾等勿得再請。」(《康熙起居註冊》康熙三十七年三月初二日,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其二,挫折教育。允祉封郡王后的第二年,一不小心,犯下過錯。皇父的敏妃(皇十三子允祥的母親)薨,未滿百日,允祉剃髮,被降為貝勒。其王府長史馬克篤、一等侍衛哈爾薩等革職,鞭一百。皇父藉此教育允祉和其他皇子。

其三,考察鍛煉。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康熙帝親率皇太子允礽、皇三子允祉、皇十三子允祥等西巡。他們經保定,抵太原,過潼關,達西安。迴鑾經洛陽,回京師。騎馬跋涉,歷時兩月,途經直隸、山西、陝西、河南四省,對允祉是一次鍛煉。此行著重考察豫陝之間,是否可以把黃河、汾河、渭河連通航道,轉運糧谷,既應軍需,又便賑災。於是,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康熙帝命皇三子允祉同近御侍衛考察黃河三門砥柱。(《清聖祖實錄》卷二百十四)允祉親臨三門峽,考察此處原有岩島,將河水阻擋。古人鑿岩島開通「人門」、「神門」和「鬼門」,這是三門峽名稱的由來。河經三門,水勢湍急。古人又在石崖上鑿出曳孔眼,似可行船。時值隆冬季節,無法用船親試,所以不知船能否行走。允祉等的實地考察,為康熙帝考慮和安排河運提供了依據。第二年,又命四川、陝西、河南、山西的總督或巡撫等,再次前往考察、試驗,以便解決兩地糧食豐歉時的河運問題。

其四,研究編書。允祉不辜負皇父的栽培和期望,潛心於研究和編書,成為當時文化素養和學術造詣最高的皇子。允祉在文化史上主要有兩大貢獻:

第一,實際主編《律歷淵源》。康熙帝在暢春園設蒙養齋,被譽為「皇家科學院」,允祉在康熙帝指導下,直接負責這項工作,鑽研數學、天文、音律等學問,並率庶吉士、大數學家何國宗等設館修輯律呂、演算法諸書。(《清聖祖實錄》卷二百五十五)「所纂之書,每日進呈,上親加改正焉」。諭允祉等曰:「古歷規模甚好,但其數目歲久不合。今修書宜依古歷規模,用今之數目算之。」後又諭:「北極高度、黃赤距度最為緊要,著於澹寧居後逐日測量。」誠親王允祉等奏言:「郭守敬造授時術,遣人二十七處分測,故能密合。今除暢春園及觀象台逐日測驗外,如福建、廣東、雲南、四川、陝西、河南、江南、浙江八省,於里差尤為較著,請遣人逐日測量,得其真數,庶幾東西南北里差及日天半徑,皆有實據。」從之。(《清史稿·時憲志》卷四十五)到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十一月,誠親王允祉等以《御制律呂正義》書成,進呈,得旨:「律呂、曆法、演算法三者合為一書,名曰《律歷淵源》。」(《清史稿·諸王六》卷二百二十)《律歷淵源》一書,總結前人成果,吸收西方文化,有所創新發展,是當時一流的科學著作。

第二,支持編纂《圖書集成》。陳夢雷為《古今圖書集成》編修做出巨大貢獻,但如沒有誠親王支持、贊助、溝通並奏請皇父諭准,是不可能完成的。為《古今圖書集成》做出最大貢獻的兩個人,一個是陳夢雷,另一個是誠親王允祉。

康熙帝晚年,發生廢太子事件。在這場政治風暴中,允祉的命運如何呢?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康熙帝廢太子,因允祉與太子比較親睦,召問太子情狀。這時流言要加罪於允祉,康熙帝說:「允祉與允礽雖昵,然未慫恿其為惡,而且屢次勸止允礽,允礽不聽。此等情節,朕無不悉知,故不罪也。」(《清聖祖實錄》卷二百三四)蒙古喇嘛巴漢格隆為允禔「厭勝」廢太子,允祉知道後及時奏報。這說明允祉為人厚道,明辨是非,沒有對廢太子落井下石。康熙帝廢太子後,害了一場大病。這時諸臣等多用虛語空文,惟允祉、胤禛對皇父真誠關愛,痛哭陳請,延醫求葯,使「朕之劇疾,業已全愈」。隨之,允祉、胤禛、允祺,俱封為親王。(《清聖祖實錄》卷二百三十七)允祉在關鍵時刻表現得當,他本來跟允礽關係密切,不僅沒因廢太子事件受到牽連,而且還得到皇父的信任和恩賜。

允祉曾遭人陷害,皇父明察,僥倖脫身,這就是孟光祖事件。

孟光祖事件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二月,鑲藍旗光棍孟光祖,稱自己受誠親王允祉差遣,到山西、陝西、四川、湖廣、廣西、江西諸省詐騙。四川巡撫年羹堯受騙,向他饋送馬匹、銀兩,江西巡撫佟國勷(ránɡ,又音xiānɡ)也饋送過銀兩、緞疋。時有總督直隸兼巡撫趙弘燮奏報,查實,將孟光祖處斬。「佟國勷著革職,年羹堯著從寬革職留任效力。」此事,康熙帝下旨:「行文各省,通行曉諭。」(《清聖祖實錄》卷二百七十一)但對允祉,並未怪罪。

康熙帝還施恩於允祉的兒子弘晟(ɡ,又音shènɡ)。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封允祉子弘晟為世子,班俸視同貝子。(《清聖祖實錄》卷二百九十)第二年,命皇四子胤禛偕弘晟等祭盛京三陵。弘晟於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生,母嫡福晉董鄂氏,都統、勇勤公彭春之女。不僅允祉成為胤禛競爭皇位的勁敵,而且他的兒子弘晟也成為弘曆的潛在威脅。

皇父崩逝,命運倒轉。康熙帝死,雍正帝立。本來在康熙帝廢太子後、賓天前,允祉序次居長,兄弟奏報領銜,皇位繼立有望,因而使皇四弟胤禛對允祉嫉忌更深。胤禛剛登上皇位,便命三阿哥、誠親王允祉到遵化守護皇父景陵,不許回京,實同圈禁。

雍正二年(1724年),雍正帝又向允祉世子弘晟開刀,削世子,為閑散宗室。

雍正六年(1728年),誠親王允祉有罪降郡王,其子弘晟被禁錮。

雍正八年(1730年)五月,因誠親王允祉在怡賢親王允祥喪期,遲到早退,面無戚容,命奪爵,禁錮於景山永安亭。

雍正十年(1732年)閏五月,允祉死於景山禁所,年56歲,照郡王例殯葬。同年七月初九日弘晟卒,年35歲。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