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講 明宮太后 三、萬曆母后

孝定李太后是明神宗萬曆帝的生身母親,漷縣(今北京通州)人。她侍穆宗隆慶帝於裕王府邸,生明萬曆帝朱翊鈞。隆慶元年(1567年)三月,封李氏為貴妃。萬曆帝繼位,尊生母李氏為慈聖皇太后。舊制:皇帝登極,尊皇后為皇太后,若有生母稱太后者,則加徽號,以示區別。這時,太監馮保想諂媚李貴妃,提出「兩宮太后,同時並尊」。於是,由大學士張居正下廷臣商議,尊皇后陳氏為「仁聖皇太后」,尊貴妃李氏為「慈聖皇太后」。從此開始,兩宮地位,平起平坐,沒有區別。仁聖皇太后居慈慶宮,慈聖皇太后居慈寧宮。張居正請李太后照顧十歲的萬曆帝的起居,遷居乾清宮。

李太后教幼年萬曆帝讀書,重管教,嚴督促。

先講李太后教子讀書的故事。早上小皇帝貪睡,李太后就到萬曆帝寢榻前,呼曰:「帝起!」叫醒熟睡的萬曆小皇帝。又命太監左右扶掖皇帝,取水洗臉,穿戴衣冠,出門登輦,前去上朝。萬曆帝如懶惰不讀書,就要召到太后面前,加以訓斥,長跪懲罰。每次經筵後,回到乾清宮,常令萬曆帝仿效講官,在皇太后面前復講。

再講李太后教子為君的故事。萬曆帝有一次在小宴會上,喝酒助興,令太監唱歌。太監說不會,命取下寶劍擊之。左右人勸解,就戲割其發。翌日,李太后聞知,傳語張居正,嚴詞具疏,進行切諫;還令張居正「為帝草罪己御札」,代皇帝起草「檢討書」;並召萬曆帝面前長跪,嚴詞訓示,數其過錯。萬曆帝痛哭流涕,進行自責,請求改過。萬曆六年(1578年),萬曆帝大婚,太后將回慈寧宮居住,敕張居正說:「吾不能視皇帝朝夕,先生親受先帝付託,其朝夕納誨,終先帝憑几之誼。」

後性嚴明。萬曆初政,委任張居正,綜核名實,幾於富強,皇太后之力,貢獻很多。萬曆後期,皇子朱常洛未冊立,給事中姜應麟等疏請立儲,遭到貶謫。皇太后知道後,趁皇帝入侍,太后問為什麼。萬曆帝說:「彼都人子也。」因為他是都人之子!太后大怒道:「爾亦都人子!」萬曆帝惶恐,跪地不敢起。這是為什麼呢?當時內廷呼宮女為「都人」,太后也是由宮人被幸,才生下萬曆皇帝朱翊鈞。

朝臣請福王離開皇宮,到藩王府去,行期已定,拖了又拖。鄭貴妃說推遲到明年,慶祝太后生日後再去。太后說:我的孫子潞王不是也可以來京上壽啊!鄭貴妃沒法,不敢留福王,命福王赴藩。

太后父親李偉,封武清伯。太后娘家人犯法,命太監到武清伯府,數其過錯,依法辦事。

李太后好佛,京師內外多興建佛寺,這裡特別介紹慈壽寺塔。慈壽寺塔位於今北京海淀區八里庄,原名永安萬壽寺,塔名萬壽寺塔,今稱慈壽寺塔。寺是明萬曆帝母親李太后懿旨,於萬曆四年(1576年)始建,兩年後告成。寺院內,萬壽寺塔為八角十三層密檐式磚塔,高56.5米,高塔聳立,剛健挺拔,風鈴鳴動,氣勢非凡。後寺因火廢棄,慈壽寺塔孤存。

寺的興建,有個故事。萬曆帝父親隆慶帝死得早,皇后沒有兒子,由李貴妃所生10歲的朱翊鈞繼位,這就是萬曆帝。萬曆帝登極後,冊母親為慈聖太后,但她是宮女出身,地位卑微。一次宮裡吃飯,仁聖太后和萬曆帝坐著,慈聖太后卻站著,不能入正席。李太后處境艱難,內廷有仁聖皇太后,外朝有大學士張居正,萬曆帝才10歲,她如何提高自己的政治地位和崇高權威呢?這個女人太有心計了!

一天,她公開說,夜裡做了一個夢,夢見九蓮菩薩,託言自己是九蓮菩薩化身。史載:「九蓮菩薩者,神宗母,孝定李太后也。太后好佛,宮中像作九蓮座。」(《明史·諸王傳》卷一百二十)於是,在宮裡供奉九蓮菩薩,又傳旨捐資在北京阜成門外八里庄修建永安萬壽寺,供奉九蓮菩薩。寺中還修建一座高塔,名「永安萬壽塔」,又叫「慈壽寺塔」。

此後,仁聖太后、張居正以及宮內外所有的人,都高看李太后,再沒有人敢欺負這位現世的「九蓮菩薩」。塔後東西分列畫像石刻碑:東首一塊正面刻紫竹觀音和讚詞,背面刻瑞蓮賦;西首一塊正面刻魚籃觀音和讚詞。二碑刻工精美,線條疏朗流暢。九蓮菩薩的影響,一直到崇禎末。慈壽寺是李太后韜略與睿智的展現。

還有萬壽寺。明萬曆五年(1577年),明萬曆帝為其生母慈聖太后建。此寺串聯四位皇太后的故事。除慈聖李太后外,還有康熙帝庶母孝惠太后、乾隆帝生母崇慶太后和同治帝生母慈禧太后。乾隆帝修清漪園(頤和園),並開通長河後,太后乘船到園,在此休憩,並在此舉行慶壽之典。

萬曆四十二年(1614年)二月,李太后崩,合葬昭陵。

一身為皇后、皇太后、太皇太后,這在明清五百多年的歷史上,僅有兩位,即明仁宗洪熙帝張皇后和明憲宗成化帝王皇后。她們既外在機遇好,也內在修養好。她們自身的共同特點是:積德行善,心凈身靜,胸懷寬廣,品節高潔。因此,她們成為古代女性的典範。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