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講 太上皇宮 三、寧壽故事

寧壽宮雖為太上皇而建,但實際上主要是太后或皇后的住所。天啟帝懿安皇后、順治帝孝惠章皇后,以及慈禧太后等,晚年都曾在這裡居住過。懿安皇后和慈禧太后上文介紹過,這裡重點介紹孝惠章太后。

孝惠章皇后,博爾濟吉特氏,科爾沁貝勒綽爾濟之女,是順治帝第二任皇后,也與孝庄太后同族。順治十一年(1654年),順治帝廢第一任皇后,孝庄太后為順治帝指定博爾濟吉特氏為繼任皇后。順治帝在世時,她雖身為皇后,卻因貴妃董鄂氏受寵而被冷落。順治帝幾次想立董鄂氏為後,因孝庄太后干預未能如願。順治帝死,康熙帝立,她被尊為皇太后,後謚孝惠章太后,居慈仁宮,後為寧壽宮。她一生最愜意的時光,就是入主寧壽宮後的歲月。

孝惠太后與康熙皇帝,母慈子孝,特別是孝,感動當世,傳頌至今。《孝經》開宗明義說:「夫孝,德之本也。」怎樣以孝事親呢?康熙帝對皇太后之孝——「居則致其敬,養則致其樂,病則致其憂,喪則致其哀。」(《孝經》第十)下面將「敬」、「樂」、「憂」、「哀」分開來說。

一說敬。敬為雙向,母慈子敬。康熙帝幼年喪母,祖母孝庄太皇太后,庶母孝惠太后,對他的撫育、教誨之恩,使他終生難忘,也終生難報。康熙帝雖只比孝惠太后小13歲,但對太后至親至孝至尊至敬堪稱典範。逢年過節,康熙帝總要去請安問候。孝惠太后對康熙帝也極盡慈愛之心。

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在寧壽宮舊地營建新宮告成,孝惠太后遷居。此後直到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病故,孝惠太后享受著康熙帝至誠至孝的奉養。

每當出外狩獵,康熙帝都要將中途獲取的獵物和珍果派人送到寧壽宮。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十月,康熙帝北巡,太后萬壽,奉書恭祝。太后遣官送衣裘,康熙帝奉書:「時方燠,河未冰,帳房不須置火,俟嚴寒,即歡忭而服之。」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二月,康熙帝親征噶爾丹,駐他喇布拉克。太后以康熙帝生日,遣使賜金銀茶壺,康熙帝奉書拜受。噶爾丹既定,諸臣請康熙帝加太后徽號「壽康顯寧」,太后以康熙帝不受尊號,也堅諭不受。康熙帝四齣巡幸,常奉太后同行。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七月,奉太后幸盛京謁陵,道經喀喇沁。以太后父母葬發庫山,距蹕路二百里,諭內大臣索額圖擇地,太后遙設拜祭。十月,值太后萬壽,康熙帝到行宮行禮,敕封太后所駐山曰壽山。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康熙帝奉太后南巡,遊覽觀賞江南風光。

二說樂。以皇太后五十、六十、七十大壽為例,看康熙帝是怎樣盡孝道的。

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十月初三,皇太后五十大壽,住進新修的寧壽宮。時康熙帝因患重病而暫停乾清門御門聽政,仍率諸王貝勒、文武大臣等,到皇太后宮行禮。遵懿旨,停筵宴。(《清聖祖實錄》卷一百四十九)

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十月,皇太后六十大壽。康熙帝恭進佛像三尊,《御制萬壽無疆賦》圍屏一架,御制萬壽如意太平花一枝,御制龜鶴遐齡花一對,珊瑚進貢一千四百四十分,自鳴鐘一架,壽山石群仙拱壽一堂,千秋洋鏡一架,百花洋鏡一架,東珠、珊瑚、金珀等念珠一九,皮裘一九,雨緞一九,哆羅呢一九,璧機緞一九,沉香一九,白檀一九,絳香一九,雲香一九,通天犀、珍珠、漢玉、瑪瑙、雕漆等古玩九九,宋元明畫冊卷九九,攢香九九,大號手帕九九,小號手帕九九,金九九,銀九九,緞九九,連鞍馬六匹,並令在壽宴時,御膳房數米一萬粒,做「萬國玉粒飯」,及肴饌、果品等物進獻。(《清聖祖實錄》卷二百一)但是康熙帝五十大壽,大臣進「萬壽無疆屏」,被謝卻之。

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皇太后七十大壽,康熙帝為太后舉行了隆重慶典。滿洲傳統舞蹈「蟒式舞」,是在隆重歡慶盛大宴會時禮儀最高的舞蹈,一向是大臣向皇帝表演的。為慶祝皇太后七十大壽,康熙帝諭旨:「蟒式舞者,乃滿洲筵宴大禮,至隆重歡慶之盛典。向來皆諸王大臣行之。今歲皇太后七旬大慶,朕亦五十有七,欲親舞稱觴。」到皇太后七十歲生日這天,在皇太后宮進宴,皇太后升座,樂作,康熙帝到皇太后近前跳起蟒式舞,並舉爵進酒。(《清聖祖實錄》卷二百四十一)祝她萬壽無疆。孝惠章太后,優遊生活,享盡孝養,五十餘年,可謂足矣!

三說憂。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太皇太后患病,孝惠太后作為兒媳,每天從早到晚侍奉在太皇太后榻前。孝庄太皇太后崩,孝惠太后哀哭悲痛,幾乎仆地。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十二月初三,77歲的太后病重。這年,康熙帝64歲,也患重病,七十餘日,頭暈目眩,腳面浮腫,不能走動。他聞知太后病重,便用布纏足,乘坐軟轎,每日到寧壽宮,扶掖行進,探視太后。太后處於昏迷狀態,康熙帝跪下,捧著太后的手說:「母后,臣在此!」太后極力睜眼,迷糊相視,執康熙帝手,已不能說話。為了照看太后,康熙帝雖然重病,仍在寧壽宮西邊的蒼震門內,搭設帷幄,暫時居住。

四說哀。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正月十一日,太皇太后梓宮由慈寧宮移到朝陽門外殯宮,康熙帝及諸王大臣請太后不必前去行禮致哀,但太后執意不可。她悲泣前往,慟哭致哀。(《清聖祖實錄》卷一百三十三)這給子孫樹立了孝親的榜樣。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十二月初六日,皇太后崩,康熙帝號慟盡禮,割辮服孝,奠酒慟哭。康熙帝服喪期間,正值隆冬,天氣嚴寒,康熙帝身著喪服,仍住在蒼震門內的帳篷里,直到十二月三十日除夕,才回到乾清宮居住。(《清史稿·后妃傳》卷二百十四)初二日,又回到蒼震門內居住,直到初四,滿二十七天,才回乾清宮。一位六十四歲的老人,位居皇帝,身患重病,時值寒冬,露天地上,搭建帳篷,為母守孝,二十七天,悲慟哭奠,自始至終,盡禮盡哀,大孝至極,無以復加!(《清聖祖實錄》卷二百七十六)古今中外,能有幾人?

康熙帝既要孝奉太皇太后,又要孝侍皇太后,長達五十六年。可以說,康熙帝的一生幾乎都是在給太皇太后和皇太后盡孝中度過的。

倫理之中,孝道為大。《孝經》說:「天地之性,人為貴;人之行,莫大於孝。」孝子事親,「居則致其敬,養則致其樂,病則致其憂,喪則致其哀」。孝子必忠國家,孝子必愛百姓。連父母都不愛,能熱愛人民嗎!以仁孝為榮,以不孝為恥:「五刑之屬三千,而罪莫大於不孝!」(《孝經》第十一)傳承中華文明,弘揚仁孝風尚。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