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講 景陽咸福 一、馬後練衣

景陽宮前殿,懸掛著乾隆帝御筆匾額「柔嘉肅敬」。東壁懸掛著張照書寫的《聖制馬後練衣贊》,西壁懸掛著《馬後練衣圖》。

《馬後練衣圖》的故事源自《後漢書·馬皇后傳》。這幅宮訓圖表現的是東漢明帝馬皇后自奉儉樸的事迹。馬皇后是東漢光武帝伏波將軍、新息侯馬援的幼女。馬援誓言:「丈夫為志,窮當益堅,老當益壯。」馬援馳騁沙場,中矢貫脛,奮立奇功,何等氣概——榮耀時「賓客故人,日滿其門」;遭誣後,「賓客故人,莫敢吊會」。(《後漢書·馬援傳》卷二十四)馬後少年喪父,繼又喪母,十歲少女,料理家務,治事幹練,如同成人。因父親身後受到權貴嫉恨,蒙誣後,多苦難。她的兄長,想了主意,「求進掖庭」,就是設法進入後宮。於是,兄長上書:一述乃父馬援的顯赫功績;二述「援姑姊妹並為帝婕妤」;三述「竊聞太子、諸王妃匹未備」,就是還沒有婚娶;四述「援有三女,大者十五,次者十四,小者十三,儀狀髮膚,上中以上,皆孝順小心,婉靜有禮」。請求是:「因緣先姑,當充後宮。」書上,應允——「入太子宮,時年十三。」(《後漢書·馬皇后傳》卷十上)這位太子就是後來東漢第二任皇帝漢明帝。

太子繼位,馬氏為後,雖受寵愛,卻是無子。後宮賈氏生子,馬後受命撫養,盡心撫育,勝於己出。皇子後來繼位,就是東漢第三任皇帝漢章帝。馬皇后晉為皇太后。馬後在位二十三年,是東漢著名的賢后。馬後美德,主要有四:

其一,好學。「能誦《易》,好讀《春秋》《楚辭》,尤善《周官》。」喜讀董仲舒的《春秋繁露》,撰寫《顯宗起居注》,她有豐富的文、史、哲知識,學養深厚,知書達禮。

其二,儉樸。「常衣大練,裙不加緣。」這裡的「練」是白素的意思,衣服不加色彩,裙邊不做彩飾。諸貴姬等,朝拜皇后,見皇后「袍衣疏粗」,六宮美姬,莫不讚歎。於是,「馬後練衣」的故事,就流傳開來。

其三,自律。她說:「吾為天下母,而身服大練,食不求甘,左右但著帛布,無香薰之飾者,欲身率下也。」身為皇后,以身作則,自己儉素,做個榜樣。

其四,辭讓。賜馬後娘家侯爵、金帛、府邸,一再辭讓,說:「吾少壯時,但慕竹帛,至不顧命,今雖老矣,而復『戒之在得』,故日夜惕厲,思自降損。居不求安,食不貪飽。……瞑目之日,無所復恨。」就是說,少年以來,羨慕讀書,不顧壽命,雖已年老,「戒之在得」。

無獨有偶。明太祖朱元璋馬皇后也有類似「練衣」故事——「平居服大練浣濯之衣,雖敝不忍易。」馬皇后平日只穿沒有彩繡的普通衣服,反覆洗滌,衣服破舊,不肯換新,繼續使用。

朱元璋皇后馬氏,安徽宿州人,母親死得過早,父親就把她寄養在郭子興家。後來父親也死了,郭子興對她就像親生女兒一樣。郭子興愛重部下朱元璋,就把養女馬氏嫁給他。後來郭子興聽信離間他和朱元璋的讒言,幸虧馬氏在郭子興妻子面前恭順、解釋,嫌隙得以雲散。馬氏親自為官兵縫衣做鞋,又取家裡金銀綢緞犒賞軍士,還經常請朱元璋「定天下以不殺人為本」,朱元璋對馬氏很感激。洪武元年(1368年)正月,朱元璋在金陵(南京)即皇帝位,冊馬氏為皇后。

馬後嚴以律己。有一年,江南大旱,軍隊缺糧,經常沒有吃的。而馬後呢?常餓肚子。朱元璋做皇帝後,常在群臣中讚揚馬皇后的賢惠,比如講馬氏「蕪蔞豆粥」(喝菜粥)的故事。後來每逢旱年,馬後就率領後宮妃嬪、宮女等蔬食。(《明史·后妃傳》卷一百十三)

馬後關心士子生活。洪武帝巡視國子監回宮,馬後問有多少生員,回答:「數千。」馬後說:「人才眾矣。諸生有廩食,妻子將何所仰給?」就是說,太學生有助學金,他們的妻子呢!於是設立紅板倉,積糧賜其家,就是專設糧倉,賜糧給生員家裡妻子。所以《明史·后妃傳》說:「太學生家糧自後始。」政府補貼太學生家裡糧食,從馬皇后開始。

馬後胸有大局。明軍攻克元大都,獲得珠寶美玉,運回明都南京。馬皇后說:「元有是而不能守,意者帝王自有寶歟。」洪武帝說:「朕知後謂得賢為寶耳。」馬皇后的意思是「不以寶為寶,而以賢為寶」。馬後拜謝說:「妾與陛下起貧賤,至今日,恆恐驕縱生於奢侈,危亡起於細微,故願得賢人共理天下。」朱元璋嘆道:「至言也。」

馬後平時穿的衣服,雖洗滌多次已很舊,但仍不肯換新衣。馬皇后聽說元世祖忽必烈的皇后,煮舊弓弦的節儉故事,也命取練織為衾裯,以賜高年的鰥寡孤獨。餘下的絲帛,做成衣裳,賜給王妃和公主,讓她們知道桑蠶織衣的艱難。妃嬪宮人被寵生有子女的,從不嫉妒,厚待她們。朱元璋要查訪馬皇后娘家的同族,封給官做,馬後辭謝道:官爵俸祿給外戚家,不合禮法。幾經力辭,才作罷休。

洪武十五年(1382年)八月,馬後病危,洪武帝問有什麼話要說,馬皇后說:「願陛下求賢納諫,慎終如始,子孫皆賢,臣民得所而已。」不久,崩,年五十一。宮人懷念,作歌頌之。(《明史·后妃傳》卷一百十三)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