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講 乾清三宴 二、乾隆大宴

乾隆帝仿照其祖父康熙帝的「千叟宴」,也先後兩次舉行大宴——「千叟宴」。第一次是乾隆五十年(1785年)正月,乾隆帝以五十年「國慶」,在乾清宮舉行「千叟宴」,有60歲以上者3000餘人參加,其中包括大臣、官吏、軍士、民人、匠藝等。每人還賜予壽杖、銀牌等各種物品。宴會上聯句作詩,共得詩3429首。第二次是嘉慶元年(1796年)正月,在寧壽宮舉行的「千叟宴」。因前次「千叟宴」是在乾清宮舉行的,而本講的重點是在乾清宮裡發生的事,但後次「千叟宴」史料載述較詳,亦略加參酌。

乾隆五十年(1785年)正月初六日,乾隆帝御乾清宮,舉行「千叟宴」,設宴800席。親王、郡王、大臣、官員,蒙古貝勒、貝子、公、台吉、額駙,回部、番部,朝鮮國使臣,暨士商兵民等,年六十以上者,3000人入宴。屆時,乾隆帝在乾清宮升座,作樂,行禮。各入座次,行一叩禮。丹陛大樂,宮前響起。乾隆帝進茶,王公大臣等行一叩禮。親賜王公大臣等茶,跪受,行一叩禮。乾隆帝又進酒,諸大臣行一叩禮。一品大臣以上及年九十以上者,召到乾隆帝御座前,親賜酒,各跪受,行一叩禮。樂止,賜食。各就坐位,依次跪受,行一叩禮。每席用玉泉酒八兩(今半斤),一次宴席就飲用玉泉酒四百斤。(《清內務府奏銷檔》)接著演戲。王公大臣以下等,吃飯畢,再行一跪三叩禮。作樂,禮成。乾隆帝啟座,命以「千叟宴」聯句。宴會結束,頒賞如意、鳩杖、銀牌、繒綺(zēnɡqǐ,絲織品)、貂皮、文玩等物,其中:

鳩杖,是指首部雕刻成鳩鳥形狀的拐杖。《周禮》記載:「中(仲)春羅春鳥,獻鳩以養國老。」可見以鳩鳥祝福老人頤養生氣是古老的習俗。《後漢書·禮儀志中》記載:「王杖長(九)尺,端以鳩鳥為飾。鳩者,不噎之鳥也。」老人吃飯容易噎著,將手杖雕成鳩鳥形狀,是要保佑老人平安。乾隆帝遵古禮送給參加宴會老人每人一根鳩杖。今天保存下來的一根,杖首寬10厘米,用整塊犀牛角雕琢成鳩鳥形狀,杖長86.5厘米,杖身用黃花梨木製成,上面用銀片鑲嵌不同字體的100個壽字。

銀牌,全稱「養老銀牌」,只賞給兵丁、匠役和無職銜人員等,其重量不同:70歲以上者10兩,75歲以上者15兩,80歲以上者20兩,85歲以上者25兩,90歲以上者30兩。(軍機處《上諭檔》)北京出土的一面銀牌,呈橢圓形,長14厘米,寬8.5厘米,厚0.3厘米,實重350克。牌上端有雲頭紋飾,兩側有小圓孔。牌正面四周有雙龍戲珠紋飾,中間橫書「御賜」,直書「養老」。牌背面光滑,中間陰刻楷書「乾隆五十年千叟宴」,側刻「重十兩」。(見高桂雲《北京出土清「千叟宴」銀腰牌》,《文物》1983年第6期)

這次「千叟宴」,年齡最高者為105歲的國子監司業(正六品)銜的郭鍾岳。郭鍾岳,福建人,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99歲,考舉人,被賞為舉人。來年100歲,進京考進士,特賞進士。這次來參加「千叟宴」,得隨一品大臣同趨御座附近,親與賜觴。他又於110歲時,來京詣闕祝釐(xǐ),此為後話。乾隆帝《千叟宴詩》云:抽秘無須更騁妍,惟將實事紀耆筵。追思侍陛髫垂日,訝至當軒手賜年。君酢臣酬九重會,天恩國慶萬春延。祖孫兩舉「千叟宴」,史策饒他莫並肩。(《清高宗實錄》卷一千二百二十二)但也有不賦詩的,如天津人俞金鰲,乾隆七年(1742年)武進士,屢建奇功。金鰲有骨氣,和珅秉政,欲納交焉,辭謝不可。晚年在乾清門行走,賜紫禁城騎馬,與「千叟宴」。乾隆帝賜酒,命他賦詩紀事,辭以不能作詩。乾隆帝笑道:「你為香樹妻弟,又從受業,豈不能詩者?」香樹,為錢陳群的字。前面講過,錢陳群擅長作詩,以詩同乾隆帝結恩遇。俞金鰲和錢陳群為「一擔挑」,又向錢學詩文,能不會作詩嗎?但金鰲善於藏拙,還是沒有作詩。

朝鮮派正使安春君李烿(rónɡ)等入宴,特向朝鮮國王贈送仿宋板《五經》全部和筆墨諸物。(《清史稿·朝鮮傳》卷五百二十六)

嘉慶元年(1796年)正月初四日,在寧壽宮皇極殿舉行「千叟宴」,擺列800張宴席:入席者有親王、郡王,蒙古貝勒、貝子、台吉,大臣、官員等年六十以上,兵、民年七十以上,入宴席者3056人,列名邀賞者(未入座)5000人,是歷史上規模最大的「千叟宴」。席位安排:其一品大臣及年屆九十以上者,太上皇帝召到御座前,親自賜酒;王公、貝勒、貝子、台吉、一二品大臣席在殿內,朝鮮、回部、西藏、暹羅(今泰國)、安南(今越南)、廓爾喀(今尼泊爾)等地區來賓在殿的廊下,三品大臣官員在丹陛甬路,四品以下有職官員在丹墀左右,其餘護軍、馬甲、兵民、匠藝等均在寧壽門外。未入座者也各賞詩章、如意、壽杖、文綺、銀牌等物有差。(《清仁宗實錄》卷一)皇子、皇孫、皇曾孫、皇玄孫等給殿內王公大臣敬酒,並承旨分賜食物。安徽老民熊國沛106歲,被稱為「昇平人瑞」,賞給六品頂戴。其餘90歲以上者受七品頂戴。90歲以上鑲黃旗滿洲閑散覺羅烏庫里,提督衙門步甲文保、舒昌阿,鑲白旗漢軍馬甲王廷柱、內務府正黃旗鋤草人田起龍等,俱賞給七品頂戴花翎。(《清高宗實錄》卷一千四百九十四)優待:特准所有與宴官員軍民年九十以上者由子孫攙扶入宴;凡文武大臣年逾七旬者,如步履稍艱,准子孫一人攙扶入宴。

宴會開始,太上皇捧起酒杯一飲而盡。其他人到皇帝寶座前跪獻爵,遞與進爵大臣,再入座。乾隆帝召與宴王公、一品大臣及眾叟中年屆九十以上者到御宴前跪,親自賜酒、普加賞資,並各加賞緞疋、銀子等;此時諸皇子、皇孫、皇曾孫、皇玄孫等,為殿內宗室王公一二品大臣敬酒,侍衛等為殿檐下、丹墀上下及甬道左右各席群臣來叟敬酒。他們分別承旨分賜給宴席御膳食品、佳肴珍饈。8000名老叟於座旁行一叩禮後,開始進餐。

一等桌張,擺在殿內和廊下兩旁。王公和一二品大臣,以及外國使臣,在一等桌張入宴。一等桌張,每席設擺膳品如下:火鍋二個(銀制和錫制各一),豬肉片一個、煺羊肉片一個,鹿尾燒鹿肉一盤,煺羊肉烏□(此字原檔模糊不清)一盤,葷菜四碗,蒸食壽意一盤,爐食壽意一盤,螺螄盒小菜二個,烏木箸二隻。另備肉絲燙飯。

次等桌張,擺在丹墀甬路和丹墀以下。三品至九品官員、蒙古台吉、頂戴、領催、兵民等,在次等桌張入宴。次等桌張,每席設擺膳品如下:火鍋二個(銅製),豬肉片一個、煺羊肉片一個;煺羊肉一盤,燒狍肉一盤,蒸食壽意一盤,爐食壽意一盤,螺螄盒小菜二個,烏木箸二隻。另備肉絲燙飯。(軍機處《上諭檔》)

宴會時,宮內昇平署演戲。宴畢,昇平署人退下,各王公以下大臣及群叟再次行一跪三叩禮,謝恩。太上皇和皇帝在中和韶樂中還宮。宴會後,按與宴群臣眾叟的品級或年齡,分別頒賞詩章、如意、壽杖、文綺、貂皮、文玩、銀牌等物。這次「千叟宴」,六十歲以上的「京畿及各旗籍兵民,踴躍偕來,相預盛典,龐眉皓首,矍鑠盈廷,實為吉祥盛事」。(《清高宗實錄》卷一千四百九十四)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