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講 乾清三案 三、天啟宮案

明萬曆帝的兒子泰昌帝在做皇太子時,被一個叫張差的人持木杖,險遭梃擊,這就是明史上另一樁有名的「梃擊案」。這位泰昌帝好不容易熬到38歲登極,正值盛年之時,當皇帝才一個月,寶座位子還沒有坐暖,身體不適,吃下紅丸,猝然薨逝,這就是明史上有名的「紅丸案」。紫禁城的乾清宮裡,一月之間,兩次停靈,悲悲戚戚,滿宮喪氣。這時,又發生了「移宮案」。

這樁「移宮案」的主人公是天啟皇帝。天啟帝名朱由校,這年才16虛歲。按說他與英宗9歲、神宗10歲登極比,也不算小了,但他缺乏帝王氣概。他爸爸泰昌帝暴死之後,朝廷上下,亂成一團。作為皇長子的朱由校,不能及時正式登極,被迫逃到慈慶宮避難,五天四夜,史稱「避宮」。

泰昌帝生前寵愛兩位女人,都是選侍,也都姓李。為加以區別,一位叫東李選侍,另一位叫西李選侍。這次「移宮案」的主要人物是「西李選侍」,簡稱「西李」。這位「西李」同明泰昌帝和天啟帝的「三角」關係很有意思。這裡插敘一句:天啟帝的生身母親王氏,福不夠,死得早,否則兒子當皇帝、自己做太后,既可以享清福,也免了「移宮案」。朱由校母親死了,年齡小,泰昌帝就交代給「西李」照料,這是天啟帝同「西李」的關係。「西李」又是泰昌帝最寵愛的妃子,這是泰昌帝同「西李」的關係。「移宮案」就發生在這「三角」關係之中。

泰昌帝吞下「紅丸」死後,「西李」便抓住、依靠小朱由校,以鞏固自己在宮中的地位。怎麼辦呢?這位「西李」想了一招,自己和小皇帝同住在一起,就是天啟小皇帝住乾清宮,自己也住乾清宮。要知道這是有先例的,當年萬曆皇帝10歲登極,他媽媽李太后就搬到乾清宮住,朝夕相處,有時母子還睡在一張床上。可李太后是萬曆帝的親媽,而「西李」不是天啟帝的親媽!

泰昌帝死時,朱由校由「西李」撫視,同住在乾清宮。她規定朱由校每天必須按時向她行一拜一叩頭禮,還經常「侮慢凌虐」,使他「晝夜涕泣」。有些大臣考慮到朱由校既無嫡母,又無生母,勢孤可憫,打算將他繼續托給「西李」照護;有些大臣則堅決反對,認為誰擁有少主朱由校,誰就控制皇權,「西李」非可托之人。只有儘快使朱由校暫時離開乾清官,擺脫「西李」的控制,才能穩定大局。而「西李」為了實現自己的慾望,鞏固地位,也在乾清宮與心腹太監李進忠等人,加緊策劃挾持朱由校,不讓他離開乾清宮。這個李進忠,據劉若愚《酌中志·客魏始末紀略》和《明通鑒》記載,就是魏忠賢的原名。

泰昌帝哀悼儀式一結束,就發生「移宮案」。這個案子先後五天,包括兩次「移宮」:一次是儲皇「移宮」,另一次是西李「移宮」。

先說儲皇「移宮」。「西李」因泰昌帝死,封為皇后的幻想破滅,封為皇貴妃的願望也落空。她乾脆將朱由校藏閉在乾清宮暖閣里,不讓他出來為泰昌帝守靈。大學士劉一燝等見狀,責問道:「皇長子當柩前即位,今不在,何也?」原東宮伴讀、司禮監秉筆太監王安說:「為李選侍所匿耳!」劉一燝大聲喝道:「誰敢匿新天子者!」王安說:「請慢,公等慎勿退。」(《明史·劉一燝傳》卷二百四十)說完,便入宮請見朱由校,但「西李」不同意。大學士方從哲及諸大臣趕到乾清宮門外,要見朱由校,把守宮門的太監,手持木棍,加以攔阻,不讓進入。這時,兵科都給事中楊漣,衝出人群,對著太監,大罵:「奴才!皇帝召我等,今已晏駕,若曹不聽入,欲何為!」太監們自知理虧,不敢爭辯,慢慢退開,諸臣直入,呼喊萬歲。為擺脫儲皇受「西李」的控制,就要將他移出乾清宮。王安乘其不防,衝進暖閣,把朱由校拉出來。諸臣見到朱由校,立即叩頭,高呼「萬歲」。拉著朱由校就往宮外走。太監從寢閣急出,大呼:「拉少主何往?主年少畏人!」有的太監撕扯衣服,要奪朱由校回宮裡。楊漣邊推搡、邊斥責太監道:「殿下群臣之主,四海九州莫非臣子,復畏何人!」(《明史·楊漣傳》卷二百四十四)群臣簇擁著朱由校往外走。「西李」著急,馬上派李進忠(魏忠賢)等眾太監追出來,要朱由校回到乾清宮。楊漣、王安等人奮力推開眾太監,保駕護行;劉一燝和英國公張惟賢分居左右,連扶帶推,擁著朱由校往外跑。剛跑到乾清宮門外,宮內眾太監又追了上來,緊緊拉著朱由校的衣服不放,一定要他回去,並號叫:「你們挾持皇長子到何處?」楊漣毫不畏懼,一面嚴厲怒斥他們,一面與諸臣一起把朱由校抱入轎內,直奔文華殿。辰時(7—9時),諸臣行禮完畢,「西李」又派人來糾纏,要朱由校回到乾清宮。諸臣見勢如此,覺得不宜在文華殿久留,經過緊急商議之後,迅速把朱由校請到慈慶宮(今無存)居住。朱由校避居慈慶宮,而「西李」仍居乾清宮。朱由校必須儘快回到乾清宮,以便舉行登極典禮。而要回乾清宮,「西李」必須先移出乾清宮。

次說西李「移宮」。自初二日起,諸臣目標是要「西李」離開乾清宮,移居仁壽殿——明代宮妃養老之地。時內閣首輔方從哲兩邊討好,主張緩議;劉一燝等則說:「西李」既不是嫡母,也不是生母,按照本朝家法,必須搬出,不容遲緩!大多朝臣,給予支持。這時「西李」仍不搬出乾清宮。群臣激情,憤恨不已。朱由校這才派人傳達他的諭旨:「先帝選侍李氏等,著於仁壽殿居住,即日搬移。」(《明熹宗實錄》卷一)

初五日,楊漣等大臣,不顧一切,勸首輔方從哲,要按原定時間舉行登極大典。這時,「中官往來如織」,氣氛異常緊張,「西李」爪牙紛紛出來,進行威脅。楊漣怒斥道:「能殺我則已,否則,今日不移,死不去!」大學士劉一燝等也催促,詞色俱厲,聲徹御前。「西李」無奈,在責罵聲中,於當天午時離開乾清宮,移居仁壽殿。皇長子朱由校在同一天,由慈慶宮復回乾清宮,結束了「避居」生活。這兩場「移宮」鬧劇,演出五天,落下帷幕。

初六日,按照預定計畫,舉行新君登極大典,這位新君就是天啟皇帝。

「乾清宮案」已為歷史煙塵。《周易·繫辭下》說:「天地之大德曰生。」生命是最可貴的,應當敬畏生命,尊重生命,愛惜生命,保護生命。這是「乾清宮案」給予後人的歷史啟示。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