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講 康熙書房 二、書房翰林

南書房為清要之地,書房翰林,嚴格薦審,精中選精,優中選優,清代士人以能到南書房任職為榮。清朝皇帝與書房翰林之間的關係,可以說是錯綜複雜:亦君亦臣,亦師亦友,亦主亦奴,亦恩亦仇。

南書房的翰林,有不同的專業或專長。許多進士一甲,入直南書房。有人寒暑不休,十餘年如一日。特別是張英一門父、子、孫三代六人,入直南書房。彭元瑞以文學受知遇,官禮、兵、吏三部尚書、大學士,入直南書房四十年。這都是南書房翰林的佳話。下面介紹南書房幾位翰林。

一是書法:康熙帝自幼酷愛書法,臨摹唐太宗、黃庭堅、米芾、趙孟頫、董其昌等書帖,以趙、董為多。特別受書法家沈荃的指點。

沈荃(1624—1684年),江南華亭(今上海市松江區)人,順治朝探花。先在地方做官,書法聞名海內,康熙酷愛其書。以擅長書法,入直南書房,官至國子監祭酒、禮部侍郎銜。沈荃在南書房,給康熙帝講解古今各體書法,先做示範,並做指導。御制碑文、屏風、楹聯等,多由沈荃書寫。他特別敢於指出康熙帝寫字的毛病:「公每侍聖祖書,下筆即指其弊,兼析其由。」不但指出毛病,還分析其緣由。他的兒子沈宗敬也在南書房。一日,康熙帝感慨地說:「朕初學書,宗敬父荃指陳得失。至今作字,未嘗不思其勤也。」(《清史稿·沈荃傳》卷二百六十六)沈荃為人正直,康熙十八年(1679年)大旱,求直言。沈荃說:流放人到烏拉(今吉林市),地極寒冷,人多凍死,今罪不至死者,而流放到此,是更驅趕到死地!康熙帝不接納。他又說:「此議行,三日不雨者,甘服欺罔罪。」果然,兩天後下雨。康熙帝採納這個諫議。沈荃清廉,死後,家貧,賜銀下葬。康熙帝每賜御書,如福壽、嘉祉、松鶴、松壽字,多由南書房翰林代筆。得益於書房翰林的指教和勤學苦練,康熙帝本人也有深厚的書法功底。這幅康熙帝書法「書閣山雲起,琴齋澗月留」行書大軸,截取唐詩人崔翹「五言排律」中句:「傳家惟力學,報國在持忠。書閣山雲起,琴齋澗月留。」這幅字,布局疏朗,純熟精到,結字圓勁,秀逸流暢。

又如,雍正帝和乾隆帝喜歡張照的書法。張照在直南書房時,嘗夕召入,議論古今得失,漏且四下,燭眉長,欲起自剪。雍正帝以失大臣體,止之。乾隆帝最愛張照的書法,集其所書宮廷春聯字,為春朝吉語。也有人說,乾隆帝的御書有的就是由張照代筆的。

二是繪畫:南書房有畫家,也稱翰林。舉王原祁為例。

王原祁(1642—1715年),江蘇太倉人,出身官宦、文學、繪畫世家。家族文化,底蘊深厚。其先祖王錫爵為明萬曆朝大學士、首輔,王世貞為著名文學家。其祖父王時敏「為一代畫苑領袖」。明亡清興,時代變革,王門棄政從畫,廣收名作,結交名流,四方畫家,踵接於門。祖、父、孫、曾孫等四代,都以繪畫聞名。王原祁自幼習畫,畫山水,貼牆壁,祖父王時敏見後說:我什麼時候畫了這幅畫?家人告訴他說:是原祁畫的。王時敏說:此子已出我右——他的繪畫,超過了我。康熙九年(1670年),王原祁中進士,後入南書房。常召入便殿,從容奏對,或在御前作畫,康熙帝憑几觀看,不覺移晷。每召諸大臣到內苑賜宴、賞花,原祁都必參與。還命鑒定內府名跡,任《書畫譜》總裁、《萬壽盛典》總裁等,寵信有加,恩禮特異。(《清史稿·王原祁傳》卷五百四)王原祁每作畫必用三樣東西:

宣德紙,重毫筆,頂煙墨。他說:「三者一不備,不足以發古雋(juàn)渾逸之趣。」有人請他評論康熙《南巡圖》主要作者王翚(huī)的畫,說:「太熟」;又問著名書畫家查士標的畫,說:「太生」。王原祁以不生不熟自居。中年之後,供奉內廷,別人求畫,多出代筆,而自署名,其真跡不可多得。年終宴會,給門下賓客作畫,人各一幅,為他們制裘之需,好事者攜金以待。人們評論王原祁及其畫:閱盡古人名畫,看遍九州山水,神與天地游,意在筆墨外。王原祁是《萬壽盛典圖》的主要作者。王時敏、王原祁、王鑒、王翚合稱「四王」。清初畫家「四王」,王時敏及孫原祁,王鑒與時敏同族,王翚向時敏學畫垂二十年。南書房的畫家,大學士蔣廷錫及子溥,董邦達及子誥,尚書錢維城,侍郎鄒一桂等為尤著。

三是詩臣。清帝的文學侍從很多,以乾隆帝的詩詞侍臣錢陳群為例。

錢陳群(1686—1774年),浙江嘉興人,康熙六十年(1721年)進士。後患反穀疾(可能類似現在說的胃食管反流),連續上疏,乞請解職,獲允。他沒有南書房之名,而有南書房之實。錢陳群在鄉里居住,每年乾隆帝錄寄詩百餘篇,陳群作詩賡和,親書冊頁奏進,行草兼書,屢蒙獎許。陳群賡唱既久,詩作頗似乾隆帝的御制詩。錢陳群還先後三次到京師為太后、皇帝祝壽,四次為乾隆帝南巡迎駕。其中一次到京年已八十,南歸時,乾隆帝以詩餞送。皇太后八十壽慶,陳群入京,年八十六,步健神奕。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卒,年八十九。乾隆帝說:「儒臣老輩中能以詩文結恩遇、備商榷者,沈德潛卒後惟陳群。」加太傅,祀賢良祠。錢陳群的詩,純愨(què)樸厚,如其為人。(《清史稿·錢陳群傳》卷三百五)

不凡男人的背後,必有不凡的母親。錢陳群的母親,姓陳名書。幼聰慧,性端靜,喜詩書,識大體,嫻淑善良,胸懷正義。剛嫁到錢家,陳氏從樓上望見侄子毆打佃客,致其口吐鮮血,幾乎致死。佃客的鄉族氣勢洶洶前來報復。陳氏派人將受傷佃客抬到屋裡,請醫生敷藥,又給傷者母親錢米,並呼來侄子,命用杖責打,鄉眾乃散。她的公公和丈夫錢綸光回到家裡,贊她賢能。陳群父親早故,寡母教子有方,二子為官,都有賢聲。陳氏長於詩,又善畫,自號南樓老人。她作詩三卷,不讓兒子刻印。陳氏「畫尤工,山水、人物、花草,皆清迥高秀,力追古作者」。(《清史稿·列女一》卷五百八)陳群向乾隆帝進其母陳氏畫冊和父親綸光的題句,還進呈《夜紡授經圖》。乾隆帝為其題詩、題詞,並以趙孟頫、管道升夫婦相比。

四是科技之臣。南書房有一批通天算、明音律等科技人才,如戴梓。

戴梓(1649—1726年),浙江錢塘(今杭州)人。少年聰悟,自製火器,能射擊百步以外。康熙初,三藩亂,耿精忠在福建叛應,軍犯浙江。康親王傑書率軍南征,戴梓以布衣從軍,獻連珠火銃法。平定叛亂,立有功勞。師還,康熙帝召見,知戴梓不但能武,而且能文。親試他作詩,康熙帝看後滿意,授翰林院侍講。一次,康熙帝要選拔算學人才,參試三百餘人,親自策試,取七十二人,戴梓為首。命戴梓入直南書房。這是清朝以技藝入南書房的唯一之人。後改直養心殿。

戴梓所造的連珠銃,形如琵琶,火藥鉛丸,都貯於銃脊,用機輪開關——其機有二,互相銜接,扳第一機後火藥鉛丸自落入筒中,扳第二機時以石激火而銃發,可以連發二十八發子彈。這種新發明的機槍,未能通用,器藏於家,到乾隆中期還存在。西洋人貢蟠腸鳥槍,戴梓奉命仿造,以十槍賞賚其使臣。又奉命造子母炮,母送子出墜而碎裂,如西洋炸炮,康熙帝率諸臣親臨閱視,賜名「威遠將軍」,鐫制者職名於炮後。康熙帝在實戰中使用,用以破敵,效果很好。(《清史稿·戴梓傳》卷五百五)

戴梓通曉天文演算法,參與纂修《律呂正義》。但他與耶穌會士南懷仁等學術見解不合,受到妒忌。戴梓是個學者型、發明家型科技專家,不適應官場事務,遭人流言飛語,被奪職,戍關東。後被赦免,留在鐵嶺,遂隸屬旗籍。像這樣傑出的科技人才,而不能信用,發揮其所長,實在是可惜!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