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講 內閣大堂 三、宰相之子

明代宰相及其兒子的故事很多,我特別介紹宰相楊廷和與他兒子楊慎的真實故事。楊廷和在明朝成化、弘治、正德、嘉靖四朝為官。楊氏一門四代,出了「一宰相一狀元六進士」:「一宰相」是楊廷和;「一狀元」是他的兒子楊慎;「六進士」是楊廷和,其父楊春,其弟廷儀,其子慎與惇,其孫有仁。楊廷和的家族中,當代最為人知的是楊慎,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小說《三國演義》和電視劇《三國演義》家喻戶曉,那首膾炙人口的開篇詞和主題歌《臨江仙》,傳遍大江南北,長城內外,甚至五洲四海。這首《臨江仙》的作者就是楊慎,要了解楊慎,先從他父親楊廷和說起。

楊廷和(1459—1529年),四川新都(今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區)人。出身讀書人家,性格沉靜,風姿秀美,聰明過人,年十二,中舉人。十九歲時先其父成為進士,改庶吉士,入翰林院,受修撰。參加《大明會典》、《明憲宗實錄》纂修,書修成後,為皇太子老師,就是日講官。又進文淵閣大學士,參預機務。因得罪大宦官劉瑾,摘出《會典》中小的疏誤,被降二級,後來恢複。官至吏部尚書、武英殿大學士。楊廷和在朝廷有幾件大事:

第一,特殊時刻奏定皇位。當正德帝暴死無嗣的緊急之時,楊廷和以《皇明祖訓》為依據,提出:「兄終弟及,誰能瀆焉!興獻王長子,憲宗之孫,孝宗之從子,大行皇帝之從弟,序當立。」就是立正德帝的堂弟朱厚熜繼位,並由太監啟奏太后,他等候在左順門(協和門)下。不久,太監奉遺詔及太后懿旨,宣諭群臣,如廷和請,皇位敲定。後朱厚熜由大明門進入皇宮,告大行几筵,在大行皇帝靈前,正午時即皇帝位。

第二,總攬朝政三十八天。正德帝死,嘉靖帝立,中間皇位空缺整整38天,實際上是大學士、首輔楊廷和在主持朝政。他以太后懿旨逮捕奸佞權臣江彬,大快人心;他在草擬並公布的詔書中革除正德蠹政:「裁汰錦衣諸衛、內監局旗校工役,為數十四萬八千七百,減漕糧百五十三萬二千餘石。其中貴、義子、傳升、乞升一切恩幸得官者,大半皆斥去。」(《明史·楊廷和傳》卷一百九十)這引起一群失去既得利益者的不滿,他們趁楊廷和入朝,攜帶白刃,準備行刺。事聞,命派營卒百人,護衛他上下班。

第三,「大禮」之爭觸犯帝意。嘉靖帝朱厚熜登帝位後,為「大禮議」事,多次召楊廷和「從容賜茶慰諭」,楊廷和不順帝意,嘉靖帝不悅。廷和等三奏,帝留中不下。嘉靖帝親予手敕,廷和以「臣不敢阿諛順旨」,封還手詔。廷和先後「封還御批者四,執奏幾三十疏」。嘉靖帝以廷和有定策之功,先後四次封賞,廷和「四辭而止」。爾後,嘉靖帝崇道教,事齋醮,楊勸阻,不聽,又派太監督催織造,楊再勸阻,仍不聽。嘉靖帝再派太監到內閣,督促楊廷和撰擬敕告,廷和以「民困財竭」,請毋遣。帝不聽,警告曰:毋瀆擾。廷和還是力爭,言:「臣等與舉朝大臣、言官言之不聽,顧二三邪佞之言是聽,陛下能獨與二三邪佞共治祖宗天下哉?」廷和沒有辦法,請求退休。嘉靖三年(1524年)正月,嘉靖帝免去楊廷和大學士職務,讓他辭官回家。此時,楊廷和的兒子楊慎率群臣伏闕哭諍,被杖謫雲南。

楊慎(1488—1559年),楊廷和之子,幼年機警敏銳,十一歲能詩。十二擬作《古戰場文》、《過秦論》,長老驚異。入京,賦《黃葉詩》,大學士李東陽見而讚賞,令受業門下。年二十四,正德六年(1511年)殿試第一,授翰林修撰。嘗奉使過鎮江,到丹徒,拜見在籍的原大學士、首輔楊一清,閱覽其所藏書籍。每有叩問請教,楊一清都能背誦如流。楊慎既驚訝,又敬佩,於是更加用力學問,博覽群書。嘗對人說:「資性不足恃。日新德業,當自學問中來。」楊慎秉承楊廷和忠耿執著的家風,不做佞臣,而做忠臣。正德十二年(1517年)八月,明武宗正德帝微行,剛出居庸關,楊慎得到信息,立即抗疏懇諫。不久,正德帝因病回到京城。正德帝病死,嘉靖帝嗣位,楊慎任經筵講官。

嘉靖帝因「大禮議」而恨楊廷和、楊慎父子。父親舊怨未息,兒子新怨又結。

第一,罰俸。嘉靖三年(1524年),楊慎的父親楊廷和剛辭官回鄉,時為大學士,又是楊廷和政敵的桂萼等,奏請升楊慎為翰林學士,皇帝採納。楊慎聯同三十六人上書:「臣等與萼輩,學術不同,議論亦異。臣等不能與同列,願賜罷斥。」嘉靖帝大怒,加以切責,罰俸兩月。

第二,廷杖。一個月後,楊慎又與學士豐熙等為「大禮議」疏諫,並偕廷臣跪在左順門(協和門)外力諫。《午門鳳翔》中寫過這次廷杖,在這裡要講的是,有人奏告在左順門(協和門)撼門大哭,聲徹殿庭,為首的是楊慎。嘉靖帝聞奏更怒,命在朝廷上,再廷杖楊慎等七人。

第三,遣戍。楊慎等因聚哭案被謫戍雲南永昌衛(今雲南保山境)。楊慎在謫戍路上險遭殺害。先是,楊廷和為宰相時,被斥逐的錦衣衛冒濫官員,這時伺機在路,謀害楊慎,實行報復。楊慎沿途防範,抱病跋涉萬里,病憊不堪,抵達戍所,卧床不起。嘉靖帝每問慎作何狀,閣臣以老病對,乃稍解。楊慎聞知後,更放縱飲酒。(《明史·楊慎傳》卷一百九十二)

第四,悲歌。嘉靖八年(1529年)楊慎父喪,奔告巡撫請於朝,獲准歸葬,葬完回戍所。年七十,私自還蜀,巡撫派官兵抓捕而回。兩年後死,72歲。楊慎與解縉、徐渭被譽為明代三大才子。明朝文人中,記誦之博,著作之富,推慎為第一。詩文外,雜著一百餘種,並行於世,其影響最大的是《臨江仙》。

羅貫中名著《三國演義》,以楊慎《臨江仙》開篇,電視劇《三國演義》又以《臨江仙》作主題歌詞,大江上下,長城內外,家喻戶曉,婦孺皆知。楊慎詠史名詞《臨江仙·滾滾長江東逝水》,悲愴地唱道: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詞的上片,開首兩句,令人想到杜甫「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和蘇軾「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是非成敗轉頭空」,是對上兩句歷史現象的總結,從中可看出楊慎閱盡人間滄桑,胸懷曠達,情意超脫。「青山依舊在」是在講地,講空,講不變;「幾度夕陽紅」是在講天,講時,講在變。世間萬象,變中有不變,不變中有變。《心經》講:「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在這裡是指實,相;空,在這裡是指虛,無。在時與空,虛與實,人與事,喜與悲的變幻中,楊慎感悟道:「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這一切如日月升落,花木榮枯。

詞的下片,展現了一個白髮漁樵,獨釣江雪,任憑驚駭濤浪,不管是非成敗,清酒一壺,友朋夜逢,縱論古今,談笑而已。寂寞悲苦的楊慎,仰觀日月運行,沐浴秋月春風。歷史的興替,人物的悲歡,都只不過是酒中的談資,助興的簡訊。

楊慎的這首《臨江仙》,慷慨激昂,悲壯恢弘,亦虛亦實,渾然大氣。時過近五百年,依然震撼人心,為什麼呢?因為楊慎有驚世的才華,非凡的閱歷,悲喜的家庭,起伏的人生。楊慎這個人,相門之子,大明才子,二十四歲,高中狀元,烈火烹油,繁花似錦。但是,大喜也楊慎,大悲也楊慎。因觸犯「龍顏」,遭廷杖,被遣戍,蒙羞辱,離家鄉,死戍所,達35年。天賦的才華,特殊的人生,使他的心靈擁有更加深刻的人生感悟,使他的詞章展現更加淡定的純凈意境。青山不老,看盡炎涼事態;佐酒笑語,釋去心頭重負。宇宙永恆,人生短暫。江水不息,青山常在。

風平爾後浪靜,歷險才能淡定。楊慎經歷家庭盛衰、個人浮沉的特殊境遇,在成敗得失之間,總結人生際遇,探索人生哲理,抒歷史興衰之感,詠人生沉浮之慨,散溢高潔情操,展現悲壯胸懷。既有大英雄功成名就後的失落與孤獨,又有大名士落魄後對名利的淡泊與輕蔑。楊慎一首《臨江仙·滾滾長江東逝水》成為千古絕唱。

事應為而不可為,雖力為亦不能為,則退之,是為圓通,如楊慎之父楊廷和;事應為而不可為,雖力為亦不能為,仍為之,是為風骨,如楊廷和之子楊慎。堅持理想,與命運搏鬥,雖可以被摧毀,但不能被征服,這是人們敬仰的崇高品格。做何選擇,都是智慧。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