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講 太和大殿 一、四大特點

第一,建築最高。太和殿是我國現存最高的宮殿建築,從地面到殿脊龍吻最高處達35.05米(約相當於12層樓高),其整體及部件都是最高,以顯示皇權至高無上。為此採取的主要措施有:

一是台基最高。中國磚木結構的宮殿,因木料高度有限,需要藉助高台來增加建築高度。太和殿及其後面的中和殿、保和殿,共同坐落在漢白玉砌成的「土」字形須彌座高台上。所謂「須彌座」,須彌就是須彌山,為印度古代傳說中的世界中心,最初用於安放佛像和菩薩像。用三層共8.13米高的須彌底座,襯托皇權的偉大與神聖。在這裡插一句:在三大殿高大台基的下面,有一條暗道,俗稱「老虎洞」,供太監們穿行。明天啟帝曾值月夜,在洞里和太監、宮女玩「捉迷藏」。

二是明柱最高。整座大殿,共有72根巨柱支撐龐大的殿頂。其中殿內寶座附近的6根金柱最高最粗——高為12.70米(約相當於4層樓高),直徑為1.06米。所謂「金柱」,其實就是木柱貼上金箔。明代做柱子時用的是楠木,采自川、廣、雲、貴等地;清代重建時,主要用的是松木,采自東北深山老林。如此粗大的木頭極難尋覓,造價高昂。康熙時重建太和殿,已經有了節約意識,木料不夠長就拼接加高,不夠粗就包鑲加粗。

三是龍吻最高。殿頂正脊兩端,屹立著一對龍吻。每件高3.40米、寬2.68米、厚0.52米,重約4.3噸,由13塊琉璃構件組成。龍吻背插寶劍,四爪騰空,口吞正脊,怒目威嚴。這對龍吻是現存中國古代建築中體量最高大的。

這裡說一下太和殿檐角裝飾的小獸。排在最前面的是一個騎鳳仙人(俗稱「仙人騎雞」),而後排列了10個小獸,前9個依次為龍、鳳、獅子、天馬、海馬、狻猊(suānní)、押魚、獬豸(xièzhì)、鬥牛。本來9個已是最高規格了,這裡偏偏又加了一個猴子,名叫「行(hánɡ)什」,這在中國古代建築中是孤例。在古代神話中,龍、鳳、天馬、海馬,都是吉祥的化身。獅子是百獸之王,勇猛威嚴。狻猊也是猛獸,《爾雅·釋獸》中說它能「食虎豹」。押魚是海中異獸,鬥牛是一種虯(qiú)龍,傳說它們都能興雲作雨、滅火防災。獬豸也是傳說中的猛獸,據《異物志》說,它生有一角,專門頂不正直的人,所以是公正的化身。明、清兩代,御史的補服上,就綉獬豸。行什因在10隻小獸中排行最後,所以叫做「行什」。它是一隻有翅膀的猴子,手持傳說能降魔的金剛寶杵,又有人說行什長得像傳說中的雷公,大概是防雷的象徵。可見,太和殿檐角的10隻小獸寓意豐富,既有保佑大殿防雷防火的含義,又象徵著吉祥、權威與公正。

總之,因台基最高、明柱最高、龍吻最高,太和殿就成為中國現存最高的宮殿建築。

第二,體量最大。太和殿是我國現存體量最大的宮殿建築,「一大百大」,其整體及各個部件都大。為此採取的主要措施有:

一是開間最大。沒有採用通常最高等級的東西九個開間,進深五間,就是所謂「九五」的「吉祥」數,而是東西十一開間。

二是面積最大。東西65米,南北35.5米,建築面積約2377平方米。這是現存中國古代單體建築面積最大的。

三是氣魄最大。殿前東側和西側分別陳設銅龜、銅鶴,象徵龜齡鶴壽、江山萬代。左前角設漢白玉日晷,右前角設銅鎏金嘉量。日晷是我國古代的計時器,根據日影的長短和方向來確定時辰;嘉量是我國古代的標準量器——成為皇權的象徵。殿前庭院式廣場面積約30000平方米,多麼開闊,多麼氣魄!

第三,裝飾最美。太和殿是我國現存最美的宮殿建築,「一美百美」,其整體及部件都最美。有詩云:「雖襲故而寡增,已窮妍而極態。」(《直廬集·太和殿賦》)

一是藻井最美。殿頂中為藻井,井口直徑6米,高1.8米,上圓下方,中間雕刻盤卧巨龍,龍頭下探,正中懸掛一軒轅鏡,裝飾在御座之上,凝重典雅,金碧輝煌。

二是彩畫最美。在太和殿室內外梁枋上,繪著金龍和璽彩畫,圖案以各種姿態的龍為主,如二龍戲珠、升降龍、行龍等,周圍襯雲紋、火焰圖案。這種彩畫是明清建築油漆彩畫中的最高等級。

三是金磚最美。太和殿內地面共鋪二尺見方的大金磚4718塊。金磚並不是用黃金製成,而是在蘇州一帶特製的御用磚。金磚表面色澤淡黑、油潤、光亮、清雅,不澀不滑,經久耐用,土質好,燒工精,「敲之有聲,斷之無孔」。現金磚製作工藝已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第四,等級最尊。太和殿是我國現存等級最尊的宮殿建築,「一尊百尊」,其位置、整體及部件都顯示尊貴。譬如:

一是位置最尊。太和殿坐落在中軸線上的核心位置,是皇權的象徵。它南與太和門、午門、端門、承天門(天安門)、大明門(大清門)、正陽門、永定門相呼應,北與乾清門、後三宮、神武門、地安門、鐘鼓樓,對稱呼應。

二是殿頂最尊。採用古代建築屋頂最高等級的重檐廡殿頂。重檐廡殿頂——「重檐」就是兩層屋檐;「廡殿頂」形制特點是「五脊四坡」(四面流水):前後兩坡在最高處相交為最長的正脊,正脊兩端各放射出兩條垂脊,每側兩條垂脊夾出一個側坡,這樣一共是前後左右四個坡。人們常見的屋頂多是硬山頂、歇山頂、懸山頂等。硬山頂是「五脊二坡」,民間房子常用;歇山頂則是在硬山頂的基礎上,四角各放射出一條斜下的短屋脊,所以一共有九條屋脊。其單檐歇山頂如東西六宮,重檐歇山頂如太和門、天安門,單檐廡殿頂如體仁閣、弘義閣,重檐廡殿頂如太和殿、乾清宮等。其他如卷棚頂(屋頂如卷棚)、盝頂等。「重檐」就是兩層屋檐;「廡殿頂」就是用一條正脊和四條斜脊組成的四面坡形的殿頂。這既體現封建等級,又增加建築高度。故宮僅有太和殿、乾清宮、坤寧宮、奉先殿、皇極殿和宮城四門——午門、東華門、西華門、神武門是重檐廡殿頂建築。

三是寶座最尊。這主要體現在大殿中的座台和龍椅,俗稱金鑾寶座——有須彌座式木基座,明代稱為金台,故宮博物院為它命名為「楠木髹金漆雲龍紋寶座」。基座正面和左右兩側各有丹陛三道,外有圍欄。殿上滿鋪黃絨地毯,下襯棕薦篾席。(《青琱雜記》)基座上安設鏤雕金漆寶座。寶座後設雕龍髹金屏風,寶座前設寶象、甪(lù)端、仙鶴、香亭各一對。寶座兩側,六根金柱矗立,六條巨龍盤旋而上,龍頭伸向寶座。所有這些都烘托皇帝和皇權的至尊。

寶座的故事

1915年,袁世凱復辟帝制,要在太和殿舉行登極大典,特地趕製高背大椅,替換原來寶座。後來故宮博物院決定,撤下袁世凱的「龍椅」,換回原來的寶座,但原來那張寶座竟不知去向。1959年,朱家溍先生對照一張清末太和殿內景老照片,在庫房裡發現了這張寶座。寶座髹金漆歷經數百年,仍然金光燦燦,現已恢複原位。

可以設想,跪在太和殿院中的大臣,要想一睹龍顏,目光要穿過約180米長的庭院,再越過8米多高的漢白玉台基,穿過寬闊的丹墀(月台),再進入太和殿,恐怕連高高坐在寶座上的皇帝的影子都看不到。即使是跪在太和殿里的大臣,也不能抬起眼睛看高高在上的皇帝。而這正好營造出皇帝的尊嚴和權威。

這樣雄偉壯麗的太和殿,卻四次毀於大火。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