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篇 勁旅威名天下知:四野各縱隊(軍)寫真 第十三章 後來者的上乘表現

——東野五縱、十一縱、十二縱(第四十二、第四十八、第四十九軍)和解放軍第五十至五十五軍

抗美援朝,在黃草嶺獨擋一面,四十二軍大器晚成。

血戰塔山,四十八軍一仗揚名。

虎將鍾偉,為四十九軍磨牙利爪。

曾澤生、張軫、陳明仁部起義官兵,改編造就成第五十、五十一、五十二、五十三軍。

第五十四、五十五軍:四野組建的最後兩個軍。

經過1947年夏季、秋季、冬季三次大規模攻勢作戰,東北敵我力量對比已經從根本上發生了改變。為適應最後戰略大決戰的需要,東北野戰軍又於1948年3月,組建了第三批野戰縱隊——第五縱隊、第十一縱隊、第十二縱隊。這三個縱隊以後依次發展成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十二軍、第四十八軍、第四十九軍。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十二軍的前身是東北野戰軍第五縱隊。在東北12個野戰軍中,第五縱隊是成立最晚的之一。

1946年5月至1946年10月,東北民主聯軍為適應野戰需要,首先組建了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和第六縱隊,唯獨立空缺著第五縱隊;1948年8月,東北民主聯軍為適應大兵團作戰之需,又組建了第七、第八、第九縱隊,仍未使用第五縱隊的番號。箇中原因,就在於當時「第五縱隊」已成為了一個專有所指的名稱,且臭名昭著。「第五縱隊」作為特有名詞,起源於西班牙內戰時期。1936年10月,當西班牙叛軍和德、意法西斯軍隊向西班牙共和國首都馬德里,準備發起聯合進攻時,叛軍將領摩拉在廣播講話中揚言,他的四個縱隊正在進攻馬德里,而第五縱隊(指正在共和國後方活動著的地下軍)已在首都等待著進行內應。於是從那以後,「第五縱隊」便成為了帝國主義在其他國家中收買的叛徒和派入間諜的通稱。

正因為怕犯了政治忌諱,故而各戰略區在成立野戰軍時,都避免使用「第五縱隊」這一番號。隨著時間的推移,「第五縱隊」的惡名已漸被淡化。1948年3月,當東總著手組建第三批野戰軍時,鑒於東北野戰縱隊的數目日益增多,且編製序列上長期空缺著也不合適,這樣五大野戰軍中唯一的一個第五縱隊,雖說難產,但總算誕生。但是西北、華北、中原、華東野戰軍直至最後,也未使用過「第五縱隊」這一番號。

第五縱隊是以抗戰勝利後,從關內幾個解放區進軍東北的部分部隊為骨幹發展起來的。1945年9至10月,陝甘寧邊區、晉察冀、華中和山東等解放區抽調部分部隊和幹部進至東北遼東地區。這些部隊在遼東軍區領導下,經過創建與保衛遼東革命根據地的鬥爭,配合主力部隊參加「四保臨江」戰役和東北夏季、秋季攻勢作戰,不斷得到發展壯大,有些已經發展成為各地警衛團、保安團等部隊。

在此基礎上,1946年5月,以遼南軍區警衛營、庄河保安團、安東軍區保安一團、遼寧軍分區警衛一團和從延安炮校調進的一部分幹部,合編組建成遼東軍區獨立第一師;8月,以通化支隊、靖字支隊、山東和華中挺進東北部隊一部,合編組建成獨立第二師;1947年11月,又以安東保安司令部、遼寧軍分區第三分區基幹一團、第四分區獨立第一團、安東保安第三團,合編組建成獨立三師。三個獨立師成立後,先後參加了東北冬季攻勢作戰,破襲國民黨交通運輸線,並配合主力部隊攻克遼陽、鞍山等城市,獨立第一師還攻克重要海港營口。

1948年3月31日,上述三個獨立師奉命在遼陽地區,合編組建成東北人民解放軍第五縱隊,萬毅任司令員,劉興元任政治委員,吳瑞林任副司令員,唐凱任副政治委員。獨立第一、第二、第三師,依次改稱為縱隊下轄之第十三、第十四、第十五師。全縱隊3.6萬餘人。9至10月間,第五縱隊參加遼瀋戰役,先在彰武東南及西南阻擊國民黨廖耀湘兵團西援錦州,爾後協同兄弟部隊圍殲廖耀湘兵團千黑山以東地區,殲滅國民黨軍1.7萬餘,俘虜新編第一軍軍長文小山。

1948年11月,根據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關於統一全軍編製及部隊番號的命令,第五縱隊改稱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十二軍,萬毅任軍長,劉興元任政治委員,吳瑞林任副軍長,唐凱任副政治委員,參謀長缺(後廖仲符),郭成柱任政治部主任。所轄第十三師改稱一二四師,徐國夫任代師長,李輝任政治委員;第十四師改稱第一二五師,彭龍飛任師長,丁國鈺任政治委員;第十五師改稱第一二六師,王振祥任師長,何善遠任政治委員;東北軍區獨立第九師調歸該軍建制,改稱第一五五師,廖仲符任師長,鍾民任政治委員。全軍4.7萬餘人。

1948年11月至1949年1月,四十二軍參加平津戰役,首先攻克昌平、沙河,切斷了國民黨軍西逃要道,繼而又在兄弟部隊配合下,攻佔國民黨軍供應基地丰台,同兄弟部隊一道完成對北平(今北京)的包圍。

1949年4月,四十二軍編入第四野戰軍第十四兵團建制。4、5兩月,在第十三兵團指揮下參加安新戰役,全殲國民黨軍安陽守軍。6月,軍部及第一二五、第一二六、第一五五師進到豫西和豫東南地區剿匪;第一二四師在洛陽整訓。8月至1950年1月,軍部及第一二五、第一二六師繼續在原地區剿匪;第一二四師、第一五五師奉命參加鄂西戰役,爾後在第二野戰軍指揮下進入川東作戰,先後解放了奉節、萬縣、大竹、開江、達縣、宣漢、平昌各縣。完成任務後,第一二四師歸建,第一五五師撥歸中南軍區運輸司令部建制。1950年初,第四十二軍奉命調駐黑龍江省執行生產建設任務,隸屬東北軍區。

1950年6月25日,朝鮮戰爭爆發。7月,第四十二軍與剛從中南軍區調來的第十三兵團部隊(第三十八、第三十九、第四十軍),編為東北邊防軍,準備應付朝鮮戰局的突變。四十二軍立即將遍佈於北大荒執行生產任務的部隊,迅速集中,轉入戰前整訓。10月,第四十二軍作為首批出國部隊赴朝參戰。

四十二軍是一支新部隊,東北軍區司令部的評價是:「四十二軍編成後,於1948年10月參加遼西戰役。該部隊為東北新編成之野戰軍,有朝氣,由於參加戰鬥不多,部隊的戰鬥作風尚未培養與發揮起來。」但四十二軍卻不甘落後,決心在抗美援朝作戰中鍛煉部隊,打出軍威。

當志願軍四個軍過江後,敵第一線兵力四個軍共11個師13萬餘人在侵佔平壤後,正分東西兩路迅速向北推進,妄圖在鴨綠江邊對後撤中的朝鮮人民軍完成鉗形合圍,一舉結束朝鮮戰爭。志願軍司令員彭德懷當機立斷,決定集中五個軍全部和第四十二軍之第一二五師於西線,運動殲敵,迅速穩定住朝鮮戰局。在東線則只放第四十二軍一二四、一二六兩個師的兵力,利用黃草嶺、赴戰嶺有利地形,阻住東線美軍第十軍(轄陸戰一師、第七師)和南朝鮮第一軍團(轄首都師、第三師)的北進,以保證西線戰場作戰的勝利。

東海岸唯一的一條公路從元山向北經咸興,在五老里分岔,分別經黃草嶺、赴戰嶺,直達朝中邊境的江界和朝蘇邊界。由於當時朝鮮中央機關正在江界當,因此敵人東線的主攻方向是黃草嶺。志願軍司令部下達給四十二軍的命令是:堅決死守黃草嶺、赴戰嶺,保障西線作戰,不準敵人合攏鉗口。

此時,偽首都師之先頭部隊已搶佔了黃草嶺南僅一河之隔的摩峰山,能否先敵佔領黃草嶺,將成為能否完成阻住東路之敵的關鍵。一二四師第三七零團、一二六師第三七六團的先遣分隊,以每天夜行軍180里的強行軍迅速前進,終於在10月24日後半夜進至黃草嶺以南前沿陣地煙台峰。 27日,一二四師主力到達黃草嶺,一二六師主力到達赴戰嶺,分別接替了朝鮮人民軍防禦陣地。軍長吳瑞林為抗擊住數倍於己敵人的進攻,將兵力梯次配備,部署為一個前輕後重的錐形,越往縱深兵力越大。決心重重阻擊,決不讓敵人越過四十二軍的防線。軍政治委員周彪則代表軍黨委,向全軍指戰員下達了死命令:「據險堅守,與敵決一死戰,把黃草嶺、赴戰嶺變成鬼門關,除了敵人遊魂和俘虜外,一個敵人也不準越過。」

10月27日,向北推進的偽第三師、首都師,分別在黃草嶺、赴戰嶺與一二四師和一二六師先頭部隊交戰,其中黃草嶺為敵人進攻的重點。黃草嶺防禦戰的序幕就此拉開。

第一天戰鬥就打得異常激烈。原以為不會受到任何抵抗的偽三師,遭到一二四師前沿部隊的迎頭痛擊後,立即動用強大炮兵並出動十架飛機,向我軍前沿陣地狂轟濫炸。頃刻間遍山大火,硝煙瀰漫。隨後,敵人出動了一個團的兵力,向該師三七零團二營四連、三七一團一營二連陣地,展開了集團衝鋒。尤其是四連防守的796.5高地,曾連續四次被敵人突破,但均被四連指戰員打退。從當日上午10時激戰至下午4時,三七零團四連和三七一團二連終於堅守住了自己的陣地。四連殺傷敵人200餘人,但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