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 馳騁天下我為雄:第四野戰軍征戰紀實 第三章 讓開大路,佔領兩廂

林彪:有人以為我跑得太快了,我說我跑得還慢了。把屁股坐到東、西、南、北。翦除時腋之患:「紅鬍子」剿除「黑白鬍子」。勝負是實力的較量:「東總」先南後北,拉打結合。

在數十萬國民黨軍隊的步步緊逼之下,共產黨的武裝一退再退,終於退到了松花江北岸。

中國共產黨人從實際出發,確定了「讓開大路,佔領兩廂」的方針。東北民主聯軍收縮戰線,調整力量,在邊遠地區建立根據地,蓄勢待發。

退出吉林、長春諸城市後,東北民主聯軍據江而守,總算把戰線暫時穩定了下來。

6月初,中共中央東北局機關和民主聯軍總部轉移到哈爾濱。據當地人說,「哈爾濱」一語,在滿族話里是「曬網場」的意思。這裡原是滿族人聚居的小漁村,水陸交通便利,地形開闊,天長日久,發展成一個頗有些規模的集鎮,南來北往的物資均在此交易、集散。

進入本世紀,沙皇俄國以「保護」中東鐵路為名,派遣15萬大軍入侵東北,佔領了哈爾濱。 1931年「九一八」以後,哈爾濱又成為日本佔領地。

此時,東北民主聯軍控制的地區,除中東鐵路南北地區外,還有以齊齊哈爾為中心的西滿和以延吉為中心的東滿,並經通化與以安東為中心的南滿地區保持著聯繫。

6月上旬,在吉林附近舒蘭的一家戲園子里,林彪對團以上幹部作了一次講話。林彪針對撤出長春、吉林以後部隊幹部、戰士間的一些議論,說道:「大家一定以為我跑得太快了,丟的地方太多了。我說我跑得還慢了,丟得還少了。這不是開玩笑,我講的是真話,講的是馬克思主義,是毛澤東的軍事思想。

「東北情況是敵強我弱。我們只有一個拳頭,敵人有好幾個拳頭,一個拳頭是打不過好幾個拳頭的。怎麼辦?就是要把敵人的拳頭變成手掌。怎麼變?就是把城市丟給他們。城市一丟,我們的包袱就沒有了,身子就輕了,敵人的拳頭可就伸開了,我們就可以一個指頭一個指頭地吃掉他們了。

「解決東北的問題要靠戰爭。戰爭的根本問題在於消滅敵人。勝負不能從一時的進退看,也不能從一城一地的得失看。我們力量小,城市只能是旅館(指短時的過渡),暫住一時。把敵人拉散了,把敵人一股股地吃掉了,城市自然就是我們的了。如果我們現在捨不得城市,和敵人硬拼,那我們只能有兩條路:或者被敵人吃掉,或者走抗聯的老路——退到蘇聯去。

「現在,我們要把眼光轉一轉,從大城市轉到中小城市和廣大農村去,把大氣力用到建設根據地去。有了根據地,我們就有了家。有了家,就會要兵有兵,要武器有武器,要糧有糧,要衣服有衣服。我們有了這些,我們就會有全東北。」

為了讓更多的指揮員和戰士懂得這個道理,林彪還專們找人寫文章,介紹1812年俄法戰爭中的俄軍莫斯科大撤退。林彪還通過蘇聯駐哈爾濱領事館,搞到了一部介紹打敗拿破崙的俄國名將庫圖佐夫的紀錄片,給部隊放映。

6月1日,林彪即已下了決心,如果國民黨軍還要進攻,則放棄哈爾濱。他在給中央的電報中說:「準備游擊放棄哈爾濱。」

6月3日,毛澤東在給東北局和林彪的電報中作了明確答覆和指示:「同意你們作放棄哈爾濱之準備,採取運動戰與游擊戰之方針,實行中央去年12月對東北工作指示,作長期打算,為在中小城市及廣大鄉村建立根據地而鬥爭」。

羅榮桓不無憂慮他說:「打了這麼多年的仗,還從來沒有這樣被動過。我們一個勁兒地撤,敵人一直在屁股後面追,就像拖了個尾巴!」東北的形勢是嚴峻的。

6月16日,中共中央就東北局幹部分工問題向東北局發出指示,決定以林彪為東北局書記、東北民主聯軍總司令兼政治委員,以彭真、羅榮桓、高崗、陳云為東北局副書記兼東北民主聯軍副政委,並由林、彭、羅、高、陳組成東北局常委。眼下,林彪一身三任,成為共產黨在東北名副其實的「東北王」。

接到就任東北局書記的電報時,林彪正在吉林附近的舒蘭——東北民主聯軍的「前總」里。

幾天後,東北局副書記高崗從哈爾濱起程來接林彪。林彪便帶著隨行人員上了路。在6月中旬國共兩黨的談判中,國民黨提出東北民主聯軍撤出哈爾濱、白城子等若干城市。周恩來徵求東北局意見。林彪、羅榮桓、彭真等經過討論,將意見報告中央:我們考慮不能同意將白城子、哈爾濱、佳木斯、牡丹江、安東等城市給國民黨方面駐兵。與其立即支出以上地點,不若在長期戰爭中力求保持,即令不能保持,亦可較遲的失去。如果為力爭和平,準備作暫時的一定限度的讓步,那麼,這種讓步的限度,則應以國民黨能增多少兵來,我即酌量讓多少步;估計其軍事進攻何時能到達何地,我即準備在何時支出何地為妥。

其實,國民黨和杜幸明也有難處。在《綏靖第一年重要戰役提要、作戰檢討》中是這樣記述的:(一)我軍以接收之目的,應進出松花江自有必要,惟就作戰方針言,欲壓迫共軍於松花江而殲滅之,則似過遠,以分進合擊包圍於四平地區而殲滅之,爾後向松花江進出為當。其次,就本案壓迫松花江殲滅之方針,在兵力部署上,與方針又不相吻合,即逐次使用兵力,致四平街久攻不下,其後增加兵力,亦未著重在四平附近殲滅共軍之措施。這攻下以後,即為離心推進,而成為廣泛之驅逐,卒未獲殲滅共軍也。(二)作戰初期,我軍因兼顧遼東遼南方向之作戰,僅以新一軍擔負四平及解長春之圍雙重任務,兵力不足,以致四平久攻不下,長春淪於敵手。而後次第以第七十一軍和新六軍兩軍加入,雖獲得四平決戰之勝利,然已遷延兩月以上時間,使敵得以從容脫離戰場,未能將敵主力擊破,貽爾後東北剿共軍事以無窮之後患。1946年6月26日,國民黨政府鄭州綏署主任劉峙率30萬大軍進攻中原解放區,促成了全面內戰的爆發。

中原戰火一起,華北、華東、西北等地區內,國民黨軍也向中共武裝發起了大規模進攻。

此時,關外倒相對平靜,於是東北的停戰局面又穩定了一段時間,東北局和東北民主聯軍總部長期駐在哈爾濱的局面也確定了下來。

6月下旬,高崗和譚政從五常接林彪回到哈爾濱。

早在林彪還未返回哈爾濱時,羅榮桓便與彭真、陳雲醞釀過,秘用眼前出現的戰爭間隙,總結前一階段的作戰經驗,確定當前堅持東北的鬥爭方針,並安排了幾項戰略部署。

第一項,是以拉法戰鬥為例,總結和推廣「誘敵分散、各個擊破」的作戰經驗,以林彪、彭真、羅榮桓的名義致電各部隊,介紹拉法戰鬥的經過。

這是一場誘敵分散的殲滅戰,規模雖小,但為成功之戰例。6月初,國民黨軍八十八師二六三團及一個營共2000餘人由吉林市東進,占老爺嶺,6月5日進入新站、拉法。7日,國共兩黨東北休戰令生效。然而二六三團迫近蚊河,炮擊民主聯軍控制的城區。8日,東北民主聯軍山東一師殲敵一個營,奪回拉法。9日,山東第一、二師等部合力猛攻新站,全殲該路國民黨軍。拉法戰鬥,殲敵1800人,俘敵900餘人。

電文說:可見,敵人愈分散,愈便我殲滅。敵進入山地,尤便我殲滅。因此,我指戰員勿因敵占我一些城市而感覺恐慌,須知我軍在現時的作戰條件下,在不得已時放棄某些城市,以誘敵人分散,換取殲敵的機會,是有利的。我各部須準備在半月停戰期滿後,繼續組織對分散之敵採取各個擊破的方針,目前應加緊此種作戰的一切準備。

第二項部署是明確東北鬥爭方針和南滿的任務。

6月12日,林、彭、羅發出《當前南滿任務及東北鬥爭方針》的電報,指出:東北的鬥爭,我們雖一方面力求爭取和平,但應以99%的準備作艱苦的持久的打算,切不可存僥倖的和平心理和企圖以一兩個惡戰解決問題的心理。我們鬥爭的根本方針,應當依靠鄉村的廣大農民群眾,堅決實現清算、減租的鬥爭,其中分地是最主要的。只要能真正地爭取了廣大的農民群眾和一般的群眾,則萬一城市失去,我仍能堅持鬥爭,等候國際國內有利的形勢策應。如我們不堅決做到發動群眾,則我們在東北有不能立足的極大可能。

國民黨軍佔領了瀋吉線,我南北滿已無鐵路聯繫,我堅持南滿鬥爭,並準備在被分割的情況下進行長期戰爭,就顯得特別重要。南滿我軍應迅速加緊補充,休整,準備對付敵之新的進攻。

第三項重要部署是關於剿滅土匪、穩定後方的問題。

7月初,東北局的常委聚集哈爾濱,總結東北十個月來對敵鬥爭的經驗教訓,統一對敵鬥爭方略並討論修改常委委託陳雲起草的東北局全會決議。

在常委的討論會上,羅榮桓發言:過去這一段鬥爭的經驗教訓,應該很好地加以總結。在幹部思想上有很大的負擔,對東北鬥爭的嚴重性,沒有足夠的估計,對自己依託的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