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六章 揮師過大江

人民軍隊統一整編,第三野戰軍誕生。窮途末路,國民黨乞求「和淡」。

蔣介石「下野」,李宗仁當上傀儡代總統。中央軍委指示:淮海戰役總前委繼續執行領導渡江作戰職能。粟裕對渡江作了三種估計。1949年4月20日晚8時。千里長江夾岸火紅。南京國民黨政府的日曆掀開到4月23日。

遼瀋、淮海、平津三大戰役之後,國民黨軍隊的主力大部被殲,其殘餘兵力有220萬人,但正規軍只有146萬人。由於國民黨政治、軍事、經濟、外交的全面失敗,這時已喪失向解放軍進行進攻的能力,而且實際上也不能作戰略上的有效防衛。而人民解放軍已在戰爭中發展400餘萬人,解放了長江以北的絕大部分國土。隨著解放戰爭的深入發展,解放全中國的任務已擺在共產黨和人民解放軍的面前。為此,1949年2月,黨中央和中央軍委決定,對人民軍隊進行統一整編,將野戰軍部隊統一整編為五大野戰軍。

遵照中央軍委的統一命令,華東野戰軍正式改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野戰軍,陳毅為司令員兼政治委員,粟裕為副司令員兼第二副政治委員,譚震林為第一副政治委員,張震為參謀長,唐亮為政治部主任。轄4個兵團和1個特種兵縱隊。

第七兵團,王建安任司令員,譚啟龍任政治委員,姬鵬飛任副政治委員兼政治部主任,李迎希任參謀長。轄第二十一軍(含第六十一、第六十二、第六十二師),滕海清汪軍長,康志強任政治委員;第二十二軍(含第六十四、第六十五、第六十六師),孫繼先任軍長,丁秋任政治委員;第二十三軍(含第六十七、第六十八、第六十九師),陶勇任軍長,盧勝任政治委員;第三十五軍(含第一零三、第一零四、一零五師),吳化文任軍長,何克希任政治委員。

第八兵團,陳士榘任司令員,袁仲賢任政治委員,江渭清任副政治委員兼政治部主任,何以祥任參謀長。轄第二十四軍(含第七十、第七十一、第七十二師),王必成任軍長,廖海光任政治委員;第二十五軍(含第七十三、第七十四、第七十五師),成鈞任軍長,黃火星任政治委員;第二十六軍(含第七十六、第七十七、第七十八師),張仁初任軍長,王一平任政治委員;第三十四軍(含第一零零、第一零一、第一零二師)。何基灃任軍長,趙谷民任政治委員。

第九兵團,宋時輪任司令員,郭化若任政治委員,覃健任參謀長,謝有法任政治部主任。轄第二十軍(含第五十八、第五十九、第六十師),劉飛任軍長,陳時夫任政治委員;第二十七軍(含第七十九、第八十、第八十一師),聶風智任軍長,劉浩天任政治委員;第三十軍(含第八十八、第八十九、第九十師),謝振華任軍長,李干輝任政治委員;第三十三軍(含第九十七、第九十八、第九十九師),張克俠任軍長,韓念龍任政治委員。

第十兵團,葉飛任司令員,韋國清任政治委員,陳慶先任參謀長,劉培善任政治部主任。轄第二十八軍(含第八十二、第八十三、第八十四師),朱紹清任軍長,陳美藻任政治委員;第二十九軍(含第八十五、第八十六、第八十七師),胡炳雲任軍長,張藩任政治委員;第三十一軍(含第九十一、第九十二、第九十三師),周志堅任軍長,陳華堂任政治委員。

特種兵縱隊番號不變,陳銳霆任司令員,張凱任政治委員。

以膠東軍區武裝編為第三十二軍(轄第九十四、第九十五師),譚希林任軍長,彭林任政治委員,暫歸華東軍區指揮。兩廣縱隊撥歸第四野戰軍建制,曾生任司令員,雷經天任政治委員。這時華東軍區約42萬人,第三野戰軍約58萬餘人。

五大野戰軍的成立,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史上的一個重要里程碑,它對後來人民解放軍解放全中國起了十分積極的作用。

在三大戰役進行期間和結束以後,國民黨統治集團在美國駐華大使司徒雷登的支持和籌划下,企圖利用「和平談判」的手段,達到「劃江而治」的目的,以便爭取喘息時間,保存殘餘的反革命勢力,然後伺機捲土重來。

由於蔣介石政府在政治、經濟特別是軍事上的一系列失敗,蔣介石政府出現動蕩。在此情況下,美國的決策者不得不重新審查自己的對華政策。美國政府中的許多人,此時己清楚地認識到。共產黨在中國的勝利己成定局,這不是美國的力量所能扭轉的事情,即使此時派兵直接進行武裝干涉,恐怕仍無法挽救國民黨政權的敗亡。但美國政府極不願意看到這樣一種局面的到來,仍幻想有一天國民黨會出現什麼「新局面」,從而出現「扭轉潮流」的奇蹟。

1948年10月,即遼瀋戰役開始不久,美國駐華大使司徒雷登就向美國國務院報告說:蔣介石和國民黨政府「已較過去更加不孚眾望,並且愈來愈眾叛親離。」他向國務卿馬歇爾提出,可否勸告蔣委員長退休,讓位給李宗仁或者國民黨其他較有前途的政治領袖,以便組成一個有共產党參加的共和政府。馬歇爾因為害怕美國政府要對由此產生的新局面負責,不同意這樣做。

11月中旬,司徒雷登曾夜訪李宗仁,閉門進行長談,表示願意支持李宗仁取蔣而代之。對於李宗仁來說,這是他多年求之而不得的事情。他興奮地表示,只要美國政府能勸告蔣介石,在目前軍事上尚未完全失敗前離職,並能獲得美國政府對他「毫不含糊」的支持,他李宗仁就能「取得中國西南地區的有力支持,以便把共產黨阻遏在長江以北地區。」

李宗仁官癮大,但比蔣介石實在是小巫見大巫。不但蔣介石不願下台,而且以蔣介石嫡系力主的國民黨死硬派也千方百計反對。他們抱著僥倖心理,希望幣制改革能取得成功,淮海決戰能扭轉戰局,更期望能獲得美國更多的軍事援助。

11月9日,蔣介石致函美國總統杜魯門,要求美國增加援助,公開發表一個支持國民政府的聲明,並要美國派一高級軍官直接參加指揮「和共軍的作戰」。社魯門作出了使蔣介石大夫所望的表示。當月底,蔣介石又派夫人宋美齡赴美國進行遊說乞援,但效果也十分不如人意。蔣介石見大勢已去,但還想做個好人,在12月中旬,「主動」地找李宗仁商談,準備以「下野」的方式來促成「和談」。而在此時,桂系首領白崇禧首先搶過「和平」的旗子,於12月24日和30日,連電蔣介石要求和共軍進行「和談」,對蔣施加壓力。

同時,在白的授意下,湖北的國民党參議會、河南省政府等機關及其頭面人物,則直截了當地提出,要蔣介石「毅然」下野,「以謝國人」。

國民黨又在玩「假和平」,必須揭穿它。1948年12月30日,毛澤東為新華社寫了題為《將革命進行到底》的新年獻詞,明確指出,必須「用革命的方法,堅決徹底乾淨全部地消滅一切反動勢力」,「在全國範圍內推翻國民黨的反動統治,在全國範圍內建立無產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主體的人民民主專政的共和國」。毛澤東號召全國人民、各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真誠合作,採取一致的步驟,粉碎美帝國主義和國民黨反動派的政治陰謀,將革命進行到底!

1949年1 月14日,毛澤東又以中共中央主席的名義發表了《關於時局的聲明》,指出:蔣介石的和平是虛偽的,他所提出的和談條件,不是和平的條件,而是繼續戰爭的條件。聲明表示,雖然人民解放軍有足夠的力量在不很久的時間內,全部消滅國民黨政府的殘餘軍事力量,但是為了迅速結束戰爭,實現真正的和平,減少人民的痛苦,中國共產黨願意和南京反動政府及其它任何國民黨地方政府和軍事集團,在下列條件的基礎上進行和平談判。這些條件是:(一)懲辦戰爭罪犯;(二)廢除偽憲法;(三)廢除偽法統;(四)依據民主原則改編一切反動軍隊;(五)沒收官僚資本;(六)改革土地制度;(七)廢除賣國條約;(八)召開沒有反動分子參加的政治協商會議,成立民主聯合政府,接收南京國民黨反動政府及其所屬各級政府的一切權力。

1月8日,國民黨政府乞求美、英、法、蘇4國政府調停中國內戰,遭到拒絕。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蔣介石不得不於1月21日以「因故不能視事」為由宣布「引退」,由副總統李宗仁代理其總統職務。

1月22日,李宗仁以代總統身份表示願意以中共所提八項條件為基礎進行和平談判。

李宗仁上台後,採取了一些「培養國內和平空氣」的措施。但由於南京國民黨政府的實權仍然操縱在蔣介石的手裡。蔣介石雖「隱」而下退,仍暗地裡一心一意用和談爭取時間,準備繼續和共產黨戰爭到底。李宗仁成了一個實足的傀儡代總統,難以按自己的意願行事。

但另一方面,李宗仁雖然承認中共所提出的八項條件為談判的基礎,但他進行和談的真正目的,仍在於企圖阻止人民解放軍渡江,確保長江以南各省,實現「劃江而治」的局面,並以此鞏固自己的地位,取蔣介石而代之,同共產黨分庭抗禮。在李宗仁看來,雖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