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章 浴血豫東

是否分兵南下,粟裕再次和中央意見發生分歧。在中原地區打大仗,粟裕敢立軍令狀。作戰方案已定:先打開封,後殲援敵!為搶運戰利品,陳士榘向軍委要特批。作戰勞累暈倒,粟裕坐馬車指揮戰役。邱清泉搶頭功急進開封,區壽年判斷錯誤被活捉。好戲無低潮,黃伯韜慌忙燒文件。豫東戰役勝利,敵我戰略態勢發生改變。

國民黨整編第七十四師的覆滅,蔣介石在驚憤之餘,並未停止對山東解放區的進攻。

國民黨軍隊在山東戰場上遭到慘敗,而在西北戰場,胡宗南於1947年3月19日佔領我軍主動撤離的延安城,宣布「大勝」。

中共中央軍委審時度勢,認為反攻的時機已到,果斷決定:命劉鄧大軍挺進中原,拉開了解放戰爭戰略反攻的序幕。

為策應劉鄧大軍,中央同時命令陳毅、粟裕在打破敵人對山東的重點進攻後,出兵西南,然後向南挺進豫皖蘇,建立根據地。

1947年7月,華東野戰軍在陳毅、粟裕的領導下,跨過津浦路,挺進到魯西南平原上。

魯西南是一個有著悠久革命傳統的地區。1000多年前,黃巢領導的農民起義軍,風行大半個中國,就是從這裡的菏澤縣出發的。歷史上著名的農民起義軍根據地梁山泊也在這裡。就在前幾天,劉鄧大軍在這裡一舉殲滅了敵軍9個半旅,創造了大量殲敵的戰績。華東野戰軍打到這裡,說明它已從內線打到外線,參加到大反攻的行列中來了。

我軍開始大反攻後,蔣介石慌了手腳,到處調兵遣將。在魯西南地區,隨著我華東野戰軍的魯西南出擊,敵人更加驚魂不定,先後調來了八十五師、八十四師、五十七師和「五大主力」之一的第五軍,進入魯西南戰場。

在此期間,華東野戰車在陳毅、粟裕的領導之下,巧與敵人周旋,牽制了敵人的大量兵力,有效地配合了中原野戰軍的戰略行動。

9月上旬,陳毅、粟裕分別率領的兩支部隊在鄆城、紅船口地區會師。

於9月7日晚向沙士集守敵整編五十七師發起攻擊,至9日晨將敵全殲,活捉中將師長毀霖茂,少將旅長羅覺元、王理直等這是華東野戰軍外線出擊以來打的第一個殲滅仗,也是變被動為主動的轉折點。

嗣後,華東野戰軍越過隴海路,挺進豫皖蘇,一個月內殲滅敵人萬餘,並在這一帶廣泛發動群眾,開展了黨建、政建和建立地方武裝工作。11月,又同陳賡兵團一起,破擊隴漢路,攻克了許昌。特別是12月25日在金剛寺、祝王寨地區全殲敵第五兵團及整編第三師,打破了國民黨反動派中原戰場的全面防禦體系,迫使其改為「分區防禦」。但就整個中原敵軍兵力的部署來看,國民黨軍隊仍佔有相當的優勢。

沙士集戰鬥之後,陳毅離開華東戰場去河北平山縣向中央軍委彙報工作。11月,在西柏坡接到通知,要他到陝北米脂參加12月的中央會議。可是,當他輾轉到楊家溝時,會議已閉幕3天了。毛澤東要他留下來,先看看會議記錄,然後參加討論一些全局性的重大問題。

在陝北米脂縣楊家溝的12月中央會議上,黨中央認為,解放戰爭已經打了18個月,再作戰3年半就是5年,5年建設500萬解放軍,殲敵750萬,就能基本上打倒國民黨的反動統治。為了把戰爭進一步引向敵人的深遠後方,以配合正面戰場的戰略進攻,黨中央、毛澤東考慮再來一個「大別山」,派粟裕率華野一兵團3個縱隊渡江南下,前出福建、浙江、江西交界地區,在國民黨的心腹地帶實施新的戰略展開,直逼國民黨老巢南京和中國最大的城市上海,迫使中原之敵軍主力南下回援,從而動搖敵人的戰略體系,為殲敵創造條件。

1948年1月27日,毛澤東電告粟裕:為迫使敵改變戰略部署,吸引敵20至30個旅回防江南,確定華東野戰軍一、四、六縱組成東南野戰軍,由粟裕率領渡長江南進,在南方數省執行寬大機動作戰任務。……先在湖南和江西兩省周旋半年至一年,沿途兜圈子。以躍進方式分幾個階段到達浙贛邊,使敵人防不勝防,完全處於被動應付的地位。渡江時間,可在2月或5月,或秋季。要粟裕「熟籌見復」。

此時,粟裕正在河南臨穎縣的指揮所里。他披著軍大衣,雙手抱於胸前,在連續的咳嗽聲中研究掛在牆上的大軍用地圖。

此時,他一邊看地圖,一邊緊鎖雙眉在認真地思索。他不時用右手在因傷致殘、常常橫於腰際的左手指上掐算著。

當時,戰爭形勢發展很快,我軍在各個戰場的戰略攻勢不斷取得勝利,特別是挺進中原的三路大軍猶如三把鋼刀插入到敵人的心臟,並乘勝完成了戰略展開,建立了大片的根據地。而敵人的中原防禦體系已出現裂痕,我在黃淮地區大量殲敵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在這樣的形勢下,是分兵渡江作戰,爭取將敵主力一部牽到江南去有利呢?還是先集中兵力,盡量殲敵於長江以北,然後再渡江更為有利?

和敵人兜圈子,開闢根據地,情形對戰爭的發展是否能達到預期的目的?

這都讓粟裕頗費思量。

這時,粟裕想到了1934年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長途跋涉,向敵統治區挺進的情景。這次向江南挺進雖然和上次有很大的不同,但是轉戰數省,行程卻比當時抗日先遣隊的行程更遠,在無後方依託的條件下,連續作戰的困難是可想而知的。即使挺進了江南,但是否能達到調動敵人中原戰場力量,實現預定戰略意圖,仍沒有什麼大的把握,並且我軍在萬里轉戰中,損失也會不小。既然如此,倒不如把一兵團3個縱隊留在中原,協同中原野戰軍,兩大野戰軍背靠解放區的有力支援,在黃淮之間打幾個大的殲滅戰。中原黃淮地區雖然集結重兵,但防守任務也多,相對機動兵力並不多,且地形有利於我實施廣泛機動作戰,尤其是在鐵路、公路被我軍破壞的情況下,敵人重裝備將受到很大限制,我則可以充分發揮徒步行軍能力強的長處,迅速集中兵力,分進合擊,實現戰役上的速戰速決。

粟裕經過一個月的反覆思考和周密策劃,於4月18日把自己的看法和建議報告了中央軍委。他認為華野一兵團留在中原殲敵對全局更有利,建議毛澤東和黨中央再作斟酌。

黨中央看到粟裕的電報,極為重視,立即回電要粟裕到中央當面彙報,同時還請正在冀中視察的朱總司令和南下途中的陳毅也去。

1948年5月,黨中央機關在一個多月前已從陝北遷到河北阜平縣的城南庄。這裡本是晉察冀軍區司令部的所在地。毛澤東就住在聶榮臻原來居住的房間里。

5月初的一天,陳毅、粟裕一行策馬到達中央所在地。

毛澤東走出房間,迎接粟裕的到來。粟裕見到毛澤東,緊緊握住毛澤東的大手,眼睛有些濕潤,這是他和毛澤東分別14年後的第一次見面。

14年過去,中國革命的形勢變化太大了。14年前,毛澤東正受著以王明為代表的「左」傾路線的排擠和打擊,當然也不在黨的主要領導地位上。而當時的粟裕,是閩浙贛軍區的參謀長。粟裕在井岡山時,是毛澤東的警衛員。

如今久別重逢,而且是在中國革命即將取得最後勝利的時刻,他們感到無限歡欣。

毛澤東一見粟裕就笑呵呵他說:「點子多的粟裕呵,快進屋來,快進屋來!」

粟裕激動他說:「部隊的指戰員讓我向主席問好!」

幾日後,毛澤東召集中央領導開會,以極其認真的態度聽了3個縱隊暫不過江,在中原黃淮地區打大仗的彙報。

粟裕說:「為了改變中原戰局,進而協同全國其它戰場徹底打敗蔣介石,中原與華東部隊勢必還要同蔣軍進行幾次大的較量,打幾個大殲滅戰,儘可能多地把蔣軍主力消滅在長江以北。從現時情況看,要打大殲滅戰,3個縱隊渡江南進是做不到的。在山東戰場,由於蔣軍設防堅固,解放軍作戰的地區比較狹窄,暫時難以打大的殲滅戰。而中原黃淮地區,打大殲滅戰的條件卻正在成熟。這是因為:

「一、中原地區開闊,有3條鐵路幹線和許多大中城市,蔣軍都需要設防,兵力分散,機動兵力少。我軍在這一地區活動,必能調動敵人,發現和創造戰機。」

「二、中原地區交通發達,固然便於蔣軍增援,但也利於我軍實施廣泛的機動作戰。尤其是蔣軍的交通線可以被我軍破壞,我軍的行進蔣軍卻無法左右。」

「三、中原地區雖屬外線,但背靠山東和晉冀魯豫老解放區,可以及時得到大批人力物力支援,保障傷病員的安置治療。同時,我軍在中原作戰已數月,最困難的時期已經過去,外線作戰的規律正在逐漸適應和掌握。」

「四、中原解放區的工作已有了初步基礎,具備了一定的支援戰爭的力量。」

「如果3個縱隊渡江南進,這無疑會給敵人以相當的震驚、威脅和牽制,但也存在一些難以克服的不利因素。主要是:

「一、3個縱隊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