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八章 凱旋五羊城

五羊城有一個美麗的傳說。勝利形勢下的部隊整訓。中央軍委把四兵團暫歸四野指揮,沒有考慮陳賡和林彪之間曾發生過一個戲劇性的故事。郭天民:這個計畫將會使部隊有大量非戰鬥減員。林彪:按既定作戰方案執行!陳賡:知我者,毛主席也!1949年重陽節,中央軍委下達「向廣東進軍」令。十五軍攻佔曲江,「海珠橋血案」。陳賡再次「違抗」林彪的命令。

第二野戰軍陳賡兵團在解放南昌以後,遂在南昌、豐城、臨川地區進行短期整訓。一是當時部隊正在調整作戰部署,二是渡江戰役之後,部隊也出現了一些新的思想動態。

渡江作戰以來,在勝利形勢的鼓舞下,整個部隊士氣高漲,信心百倍,決心在這次具有歷史意義的偉大進軍中再立新功。但是在少數人員中,不同程度地滋長了驕傲自滿,以功臣自居,停頓不前和貪圖享受的情緒,成為部隊繼續前進的障礙。

這次整訓,部隊集中學習了七屆二中全會決議的精神,和繼續進軍的準備工作。在學習中,批判了「打過長江就萬事大吉」不願繼續艱苦奮鬥等不良傾向。通過學習,進一步加深了將革命進行到底、徹底解放全中國的思想。

七屆二中全會關於「人民解放軍永遠是一個戰鬥隊,就是在全國勝利以後,在國內沒有消滅階級和世界上存在著帝國主義制度的歷史時期內,我們軍隊還是一個戰鬥隊」的指示,使大家明確了方向,提高了鬥志,在全軍中進一步提高了奪取全國勝利、將革命進行到底的決心和信心。

關於第四兵團下一步的作戰任務和部署,中央軍委根據渡江戰役勝利結束後的新形勢,作了重新調整。

在四兵團十三軍三十七師進佔南昌城後的第三天,即5月26日,中央軍委命令:四兵團歸四野指揮,參加對白崇禧作戰;五兵團三十八軍歸四兵團指揮。

兄弟友鄰部隊互相配合作戰,是軍旅中軍事行動之常事。但把一建制部隊劃歸或者是暫時劃歸為另一建制的部隊指揮,是任何軍隊的主帥都非常謹慎從事的一件事情。為什麼會如此,這不是三兩句話就能說明白的問題。在國民黨軍隊的軍事作戰中,除了台兒庄大捷之外,這種性質的配合作戰,勝例極少。李宗仁台兒庄一役,聲名大振。除了他率領中國軍隊浴血奮戰,取得重大戰果,為日寇所驚恐,為國人所歡欣之外,還在於他在此戰役中,指揮的並非自己的桂系,也非蔣軍的王牌,而是一支諸多部隊湊起來的雜牌軍,靠這些部隊打出如此輝煌的戰果,不能不讓國人和軍事行家對李宗仁的指揮才能欽佩之至。但這樣的戰例在國民黨軍隊的戰史中是罕見的。

共產黨的軍隊決然不同於國民黨的軍隊,沒有門戶之見,不會互相拆台,所以才攻無不克,戰無不勝。這種配合,在解放軍的戰史中,可以說很多。

陳賡是黃埔第一期畢業生,林彪是黃埔第四期畢業生,當林彪作為新生進校時,陳賡已經是黃埔第四期步兵科一團七連的連長,既是林彪的學長,又是林彪的上級。

陳賡和林彪都參加了八一南昌起義。當時,陳賡任國民革命第三師六團二營營長,林彪任第十一軍二十五師七十三團三營七連連長。南昌起義部隊撤出南昌後,遭到敵人堵擊,余部向潮州、汕頭方向抵進,又遭敵人圍攻,起義部隊遭到慘重失敗。也就是潮汕地區,發生了陳賡和林彪都終生難以忘懷的富有戲劇性的故事:……指揮部在向潮汕撤退,陳賡奉命帶領全營掩護。錢大鈞的部隊已近在跟前了。他們在掩體後面匍匐前進,突然一躍而起,吶喊著衝鋒。陳賡瞄準一個軍官,屏住呼吸,放了一槍,可是那傢伙卻繼續前進,好象什麼事也不曾發生。同時他聽到了手榴彈的爆炸聲,急促的步槍聲和短促的彷彿是上氣不接下氣的機槍掃射聲……陳賡迅速地向兩邊掃了一眼:他的同志,那些親密的、同生共死的同志,已經躍出了掩體,準備決一死戰。他縱身一跳就躍出了掩體,端起一支步槍,吶喊著向前沖。他盯住了最近的一個敵軍,覺得整支槍的份量都集中到刺刀尖上了……他突然看見一個熟悉的瘦小的背影朝旁邊一閃,陳賡揮動著槍朝他招呼:「林連長,你往哪兒走?」

林彪驚魂未定,忐忑不安地走過來。他剛喊了一聲:「陳營長!」一顆手榴彈就在附近爆炸,距離是那麼近,腳下的土地都在震動。林彪的喊聲走了調:「我們連沒剩幾個人啦,撤吧!」

陳賡厲聲命令道:「沒有總部的命令不許撤退,我叫你帶領你們連往上沖!」

「陳營長,不行!我們人大少!」林彪一面揉著搓著跌疼的膝蓋,一面為自己辯解。

「你再說我槍斃你!」

林彪嚇得跳了起來,身體差點兒栽倒。他手扶著牆,看了看周圍的人,尖聲喊著:「沖啊!……」

後來的情況逐漸發生了變化,陳賡和林彪都是共產黨軍隊中的名將,但在職務上林彪要比陳賡高,在紅軍到陝北時,陳賡曾在林彪作軍團長的紅一軍團任師長。後來,陳賡曾向毛澤東和周恩來公開表示,不願在林彪手下工作。抗日戰爭爆發,紅軍改編,陳賡旅成了劉伯承一二九師中的鐵旅。

由於革命工作的需要,陳賡兵團要劃歸林彪指揮,接到軍委的命令後,陳賡馬上給四兵團的其他領導講:「我們協同四野主力作戰,一定要顧全大局,積極配合,不挑選任務,揀重擔子挑。」

在中央軍委下令四兵團劃歸四野指揮的時候,桂系軍閥白崇禧部正在湘贛邊境組織防禦,企圖阻止我軍向長沙、衡陽方向前進,遲滯我軍向華南諸省進軍。從南昌地區贛江西岸撤退的桂系殘部,繼續在湘贛沿線殘害人民。

贛西地區的人民群眾,不斷派遣代表請求我軍渡過贛江西進,追殲殘匪。

當時,四野的司令部在鄭州,而陳賡四兵團的司令部則在南昌附近,相距2000餘里。

追剿白崇禧在華南地區的軍隊,林彪認為:「為切斷白崇禧的退路並將其主力部隊一舉殲滅在湖南,擬在長沙衡陽地區發起新的百團大戰。電令四兵團於7月中旬渡贛江經宜春進入湖南醴陵、衡陽、株洲一線,與白崇禧主力決戰!命四兵團的三個軍為第一梯隊,十八軍作為兵團的第二梯隊。鄧華的十五兵團作為四兵團右翼往下插,沿浙贛線,與四兵團南北齊頭並進。」

林彪的作戰命令下達時,陳賡正在南京開會。由郭天民副司令員召集各軍長開作戰會議研究。經過研究認為:實施林彪的計畫,往西北方向運動,只能側擊白崇禧的尾巴。時值盛夏,部隊因酷暑大量減員,如果再打疲勞戰,對下一步圍殲白崇禧部隊則力不從心。

陳賡從南京返回後,也認為林彪的作戰計畫不很妥當,讓郭天民副司令員向林彪提出意見,建議林彪更改此作戰計畫。

林彪回電堅持既定作戰方案。

陳賡由南昌回到兵團前指駐地樟樹鎮,正式向軍委陳述了個人的意見:據長江北同白崇禧部隊作戰所知,白狡詐兇險,正面作戰不易殲其主力。必須取大迂迴、大包圍的方式,而此次側擊行動根本不是迂迴,構不成對敵之包圍。我部人馬逾萬,稍有動作,極易被敵發現。而一旦發覺,敵即火速退縮兩廣,於下仗極為不利。又,時值盛暑,北方兵多,水土不服,非戰鬥減員甚多。故建議:充分利用我兵團之有利態勢,繼續向南推進,搞大迂問,占廣州,堵截敵向廣東之逃路。同時也表示,部隊正在待命,準備隨時執行四野的作戰計畫……

電報同時上報林和劉、鄧。

毛澤東和中央軍委肯定了陳賡的意見。

7月16日,中央軍委給二、四野的電報中明確指出:「和白部作戰方法,無論在茶陵,在衡陽以南什麼地方,在全州、桂林等地,或在他處,均不要採取近距離包圍迂迴辦法,而應採取遠距離包圍迂迴方法,方能掌握主動。」

7月17日,毛澤東又以中共中央軍委名義擬電就「追擊白匪之部署再致林彪」,指出:陳賡三個軍。十五兵團兩個軍統由陳賡率領經贛州、南雄、始興南進,準備以三個月時間佔領廣州,十五兵團兩個軍協同華南分局所屬武裝力量及曾生縱隊負責經營廣東全省。陳賡率四兵團三個軍擔任深入廣西尋殲桂系之南路軍,由廣州經肇慶向廣西南部前進,協同由郴州、永州入桂之北路軍,尋殲桂繫於廣西境內。

從7月中旬開始,按照大迂迴、大包圍的作戰部署,四兵團向湘贛沿線挺進。

陳賡命令十三軍、十四軍渡贛江作戰,十五軍由福建向江西臨川開進集結。

很快,十三軍、十四軍配合四野兄弟兵團,冒著江南盛暑,在樟樹至吉安的200里前線上渡過贛江,連續解放了峽江、吉水、吉安、安福、新喻、清江等六座縣城。

在吉安附近的戰鬥中,殲滅白崇禧部二十三軍的兩個營。另部我軍則於同時解放奉新、高安兩縣城,守敵第四十八軍第一七六師向南逃竄,被我在高安以西的揚公圩、泗溪一帶截擊,其第五二六團大部被殲。我軍繼續向西挺進,又解放了萍鄉以東湘贛鐵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