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四章 分兵入川藏

賀龍率領第十八兵團入川,取得西南戰役的重大勝利。第一野戰軍配合西南軍區進軍西藏,促成了西藏的和平解放。第一野戰軍展開大規模的剿匪鬥爭,為建設大西北再立新功!

在彭德懷指揮大軍向新疆進軍的同時,賀龍率領另一路大軍經營川北,向四川進軍。

1949年5月23日,毛澤東在部署各野戰軍向全國進軍的電報中,明確指出:「一野(4個兵團35萬人)年底以前可能佔領蘭州、寧夏、青海,年底或年初準備兵分兩路:一路由彭德懷率領位於西北,並於明春開始經營新疆;一路由賀龍率領經營川北,以便與二野協作解決貴州、四川、西康三省。」

當時,任西安軍管會主任的賀龍接到這一指示後,立即與彭德懷、習仲勛商量,決定從西北地區抽出地方幹部4528人、軍隊幹部1512人,集中在山西臨汾,進行南下的準備工作。

7月16日,毛澤東在指揮解放軍向華南進軍的電報中又指出:「劉鄧共50萬人,除陳賡現率的四個軍外,其主力決於9月取道湘西、鄂西、黔北入川,11月可到,12月可占重慶一帶。另由賀龍率十萬人左右入成都,由劉伯承、鄧小平、賀龍等同志組成西南局,經營川、滇、黔、康四省。」這封電報明確地將解放和治理西南四省的重任交給了劉、鄧、賀。

10月13日,中共中央決定,鄧小平、劉伯承、賀龍分任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一、第二、第三書記;賀龍任西南軍區司令員,鄧小平任政委,劉伯承任西南軍政委員會主席。14日,賀龍參加了由毛澤東主持的中共中央軍委會議,討論和決定進軍西南的若干問題。

「你帶哪支部隊入川呢?」毛澤東徵求賀龍的意見。帶哪支部隊跟他進軍四川事關重大。賀龍當然希望率領那些自己熟悉的老部隊。但是,他考慮到,這些部隊都是第一野戰軍的主力,目前正在彭德懷指揮下解放西北廣大地區。而且,從1947年3月以來,這些部隊一直在西北戰場作戰,對西北地區情況比較了解,彭德懷對他們已比較熟悉。而部署在秦川和天水一帶的第十八兵團,處在進川比較方便的位置;十八兵團司令員兼政委周士第與自己共事多年。因此,賀龍向毛澤東提出:「我還是帶十八兵團人川吧!」毛澤東和中央軍委同意了他的意見,決定由賀龍率十八兵團、七軍和十九軍共14個師擔負解放川北、陝南的任務。

有些長期跟隨過賀龍的人對此頗不理解,他們問賀龍:「老總,你為什麼不帶自己帶出來的部隊進川呢?」賀龍十分嚴肅地回答說:「為什麼一定要帶我從前帶過的那些部隊入川呢?軍隊是黨領導的,不是我賀龍個人的。如果我不帶十八兵團,非要帶自己帶出來的部隊,那我賀龍就不像個共產黨員了。」

賀龍在這方面對自己要求很嚴。他認為,軍隊要聽黨指揮,共產黨員不能爭個人的兵權。

早在1947年3 月陝北大戰在即的時候,誰來統率這個地區的部隊是中央軍委和毛澤東主席考慮很久的問題。若按一般的慣例,陝北部隊隸屬陝甘寧晉綏聯防軍,應由聯防軍司令員賀龍指揮。但當時,賀龍受命兼任晉綏野戰軍司令員,正在晉綏前線指揮作戰。當中央軍委決定組成西北野戰兵團並由彭德懷任司令員兼政委時,黨性很強的賀龍,堅決擁護這一決定。他認為:「軍隊是黨的軍隊,不是個人的。我帶的軍隊,別人也能帶。」

為了保衛延安和解放戰爭的勝利,賀龍從不把自己帶領的部隊看成個人的,而且要求所屬部隊聽黨指揮。1946年11月上旬,賀龍剛剛把晉綏的全部野戰部隊編成三個縱隊,中央軍委即來命令,調其一縱隊西渡黃河,保衛邊區。賀龍二話沒說,親自到一縱隊駐地,動員部隊愉快地服從命令,執行保衛邊區的光榮任務。

1947年3月,中共中央軍委又下令調晉綏二縱赴陝北。賀龍仍不折不扣地執行命令,送王震部隊過了黃河。

後來,賀龍還讓人捎話給一縱隊司令員賀炳炎、政委廖漢生說:「你們的任務是很光榮,毛主席在陝北,要保證毛主席和黨中央的安全。要多打勝仗,多消滅敵人,聽彭老總的指揮。」

1947年3月解放軍主動撤出延安後,晉綏解放區成了西北戰場的後方,此時賀龍統率的部隊僅有一個野戰縱隊、一個騎兵旅以及十餘個地方團隊,既要保衛和鞏固晉綏解放區,又要為陝北戰場輸送人員、物資,保證中央和陝甘寧邊區在晉西北機關的工作與安全,還要配合友鄰解放區作戰,保障中共中央與各解放區的交通通暢,任務確實不輕。但是,賀龍毫無怨言,愉快地挑起了這一重擔。

當彭德懷指揮西北野戰兵團在延安伺機殲敵,急需補充大量彈藥時,賀龍下令部隊急送炮彈2000發到陝北,以後又讓後勤部門送去了三批武器彈藥。

賀龍想,隨著解放戰爭形勢的發展,西北戰場的仗將越打越大,西北野戰部隊對武器彈藥的需要量也是相當大。他覺得晉綏作為陝甘寧的後方,理應作出自己的貢獻。但是,晉綏地區的軍事工業,規模不大,條件也差,尤其缺乏技術人員和各種儀器、機械。要有效地支援陝北戰爭,必須發展軍事工業,擴大軍火生產。他想到陝甘寧邊區也有軍工企業,那是抗日戰爭時期搞起來的,其中有不少人才。賀龍想,如果把這兩個地區的軍事工業合起來,既能使陝甘寧邊區那點家業不致在戰火中被破壞,又可以集中人力、物力擴大生產,豈不是兩全其美的事!為此,賀龍找聯防軍軍工局長李強徵求意見。

李強很高興,認為賀龍的想法很有道理,極力支持。於是,賀龍專電習仲勛,提議將河西的軍工廠全部遷到河東,集中兩區軍工力量發展軍火生產,以支援西北地區長期作戰。習仲勛將此事告訴了彭德懷。彭德懷覺得賀龍的想法很有戰略眼光,也大力支持。彭、習聯名致電賀龍,表示完全同意,並請賀龍全權負責。

不久,聯防軍軍工局副局長李頜伯奉命率延安軍工人員攜帶設備來河東。賀龍任命蔣崇璟晉綏軍區工業部部長,李頡伯為第一副部長,具體負責擴大軍工生產。此後,晉綏軍事工業得到了相當發展,到1948年已有14座工廠,1所工業學校,3500多名職工,年產山炮彈4000餘發,兩種型號的迫擊炮彈7.5萬發,手榴彈100萬餘枚,各種炸藥20多萬斤,子彈15萬發,在一定程度上支援了戰爭。

1947年7月小河會議上,中央軍委決定由陝甘寧晉綏聯防軍司令員賀龍統一領導陝甘寧和晉綏兩區工作,以集中一切人力、物力、財力,支援西北解放戰爭,這樣,中央就把全面支持西北解放戰爭的擔子交給了賀龍。

對於一個一輩子帶兵打仗的賀老總來說,他也希望統率野戰部隊馳騁疆場,然而從戰爭全局出發,他個人從不計較什麼。

7月底,賀龍根據中央軍委指示,又將晉綏野戰軍第三縱隊主力調給西北野戰軍,僅留下該縱隊的獨三旅在晉西北。

8月中旬,中央軍委為迷惑敵人,掩護西北野戰軍主力在榆林以東集結待機,指示賀龍,立即部署在陝北的機關迅速移往黃河以東,製造主力東渡的假象。於是,賀龍、習仲勛率中共中央西北局、邊區政府和聯防軍機關,冒著狂風暴雨於8月18日渡過黃河。他們剛剛登上東岸,胡宗南的部隊已追到西岸,隔河打炮。炮彈在河中激起陣陣浪花。賀龍笑著對部隊說:「胡兒子放炮為我們送行呢!別理他,走呀!」彭德懷抓住這一機會,在沙家店地區指揮西北野戰軍殲滅了胡宗南集團主力之一的整編第三十六師。彭德懷在前線指揮打仗,賀龍在後方送糧、送錢、送兵。在榆林戰鬥中,第一、二、六、九、十分區都動員群眾背糧。僅臨縣三個鄉就動員了69萬人次,其中婦女佔32萬人次。綏德有部分糧食還是從河南運來的。在晉南也有數萬人運糧,運糧的牛車絡繹不絕。西北野戰軍副參謀長王政柱後來著文說:「西北野戰軍所用的糧食,主要是賀老總組織晉綏解放區的人民群眾,從千里之外運到陝北來的。」賀龍在補充兵員上也有一套辦法,那就是:在部隊,緊縮機關、充實連隊;在老區,主要是動員失散兵員歸隊;在新區,動員群眾參軍,組織游擊隊,千方百計擴大地方兵團。這種辦法很見效,僅1947年就動員了3萬人參加野戰軍,5萬人參加地方軍。在兵員動員、擴大地方兵團的基礎上,根據戰爭的發展,到1948年底,在陝甘寧和晉綏地區的野戰部隊擴大到了七個縱隊零二個旅。

到了1949年6月,西北野戰軍指揮下的部隊,已從小河會議時人員不充實的三個縱隊兩個旅,發展成按二三制編製的18個師,6個軍,2個兵團,22萬人的大軍了。建國後彭德懷在接見電影《沙家店》劇組創作人員時說:「光在糧食問題上表現賀龍是不夠的。他不顧一切地支援西北戰爭,非常熱情地動員新兵、搞醫院、搞糧食,還親自到部隊中去進行鼓動。你們要加強描寫賀龍同志。」

1949年10月18日,毛澤東正式發布由陝人川作戰的命令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