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雄雞昂首高唱,東北遍灑陽光 第八章 清秋深鎖,驚雷頓志運兵遼西

國民黨在東北只剩幾座孤城。毛澤東令林彪速下錦州,關門打狗。林彪幾經猶豫,終於秘密西下。遼瀋戰役拉開了帷幕。蔣介石聲淚俱下,親點侯鏡如、廖耀湘拼成兩個兵團,東西對進。羅榮桓夜勸林彪。吳克華傲立塔山六晝夜,華北十萬大軍寸步難進。

1948年的春天是破碎的。

蔣介石匆匆從廬山返回了南京。坐在地圖前,他恍恍惚惚地想,整個東北就像是一隻散發著珠光寶氣的金玉杯子,卻讓林彪幾年的旁敲側擊,化成了幾塊零落的碎片。鄭洞國去了長春,可長春能因此而保住嗎?不能。誰去了也保不住,不僅長春保不住,瀋陽也會丟的。早晚的事兒。城可以丟,但兵是萬萬不能丟的。

想到此,蔣介石突然在心中竄起一股怒火:「那個從來就不知道什麼叫做命令的衛立煌!」

一紙電文從南京直發瀋陽。

在這個春風輕盪的4月之初,衛立煌遵照蔣介石的命令飛到南京。

蔣介石壓住心中怒氣,盡量顯得心平氣和地說:「現在,長春和瀋陽之間已經交通斷絕,單憑空運無法維持多久。在這種情況下,儘快將主力部隊撤到錦州方是上策,至於瀋陽和長春,只要留下少量部隊防守就行了。」

衛立煌立即站起身來:「目前,各地的軍隊整訓尚未完畢,我們的主力部隊根本就沒有能力打到錦州,很有可能走到中途即已被共軍吃掉。」

爭執再起。幾經爭吵,蔣介石忽然冷笑道:「當前,瀋陽、長春等地的物資補給已無法長期保證。」

哪知衛立煌卻不緊不慢:「物資補給不是難題,我們可以與美軍顧問團商量,相信會得到有效的解決。」

蔣介石本想以物資補給要挾衛立煌撤軍錦州,不想衛立煌另有對策,只氣得一甩袖子:「那你就自己去解決吧。」

二人再次不歡而散。

衛立煌的確是個執著的人,出了總統府,立即找到美軍顧問團。5月,美軍顧問團代表在團長巴大維的帶領下飛抵瀋陽。他們視察了瀋陽城內外的形勢,並觀看了國民黨軍隊的各兵種聯合演習。隨後,巴大維向衛立煌許願:同意另外撥給國民黨軍10個師的武器裝備。

此後,美軍運輸機源源不斷將兵員裝備、糧食、彈藥等運到瀋陽、錦州。

蔣介石不斷找衛立煌協調意見,卻令毛澤東對東北局勢擔心不已。

毛澤東擔心蔣介石一旦說服了衛立煌,將會破壞自己的戰略設想。他希望能將東北的國民黨軍全部拒之關外,原地消滅。否則,如任其撤入華北,不僅將助增國民黨在中原的實力,而且再想尋機殲滅也實為不易。所以,自1948年2月起,毛澤東就指示林彪:對我軍戰略利益來說,是以封閉國民黨軍在東北加以各個殲滅為有利,攻下錦州以實現「關門打狗」十分關鍵。

然而,此時林彪卻另有想法,整天面對地圖,苦思冥想。毛澤東多次催促他早下進攻錦州的決心,身邊的羅榮桓和劉亞樓也急得團團轉。但林彪不為所動,幾天後,他給毛澤東發了一封冗長的電報,認為錦州城防工事堅固,又有15萬國民黨重兵把守,如同攻打四平一樣,久攻不下,必因敵軍援兵涌至而造成被動。此外,要打15萬人設防的錦州,必須有大規模的重武器,和六七十萬人的後勤供應,這樣龐大的供給需要大量汽車和油料,如果油料耗盡或遭到空襲,大批機械化裝備都將丟給敵人,解放軍也難以安全撤離戰場,只會陷入危險之境。相比之下,長春距解放軍後勤基地最近,且守敵最弱,受援困難,眼下攻打長春方為上策。

電報到了西柏坡,毛澤東拍案而起,大發雷霆:「這個林彪,我看膽子太小,二月份就叫他南下北寧線,兩個月過後,仍然遲遲不動,還要先打長春,不然,我去東北帶兵去!」

周恩來見毛澤東發怒,忙上前勸說:「主席,林彪似乎也有他自己的顧慮,既然他要打長春,就讓他試試吧,同時,更重要的,我們要多加申明南下北寧線的重要性,讓他儘早下定決心。」

毛澤東十分不悅地走了兩個來回,揮了揮手:「也罷,就先讓他試試,不試試,他是不會下決心的。」

4月22日,林彪的計畫勉強得到批准。毛澤東以少見的批評口氣在電報中說:「我們同意你們先打長春的理由是先打長春較先打他處要有利一些,但絕不是因為先打他處特別不利,或有不可克服之困難。你們所說打瀋陽附近之困難,打錦州附近之困難,打錦榆段之困難,以及入關作戰之困難等,有些只是設想的因難,事實上不一定有的。有些是實際的困難,在你們打下長春南下作戰時會要遇著的。特別在長春萬一不能攻克的情況之下更要遇著的。因此,你們自己,特別在幹部中,只應當說在目前情況下先打長春比較有利,不應當強調南下作戰之困難,以免你們自己及幹部在精神上處於被動地位。」

林彪看著電報默默不語。過了許久,他才有氣無力地下了命令:「圍攻長春!」

東北人民解放軍迅速集聚於長春城外驚醒了枯坐城頭的鄭洞國。他現在無處求援,國民黨軍佔領的一座座城池早已被解放軍切斷了聯繫。鄭洞國如一頭困獸,在城頭上四處巡視。

「與其坐而挨打,不如主動出擊!」

5月21日,鄭洞國命令新7軍新38師主力和暫61師主動衝出西門,佔領了長春西北30公里處的小鎮。林彪見鄭洞國率先出戰,立即命令一縱和六縱前去迎敵。哪知一出手就碰了個硬釘子,一場惡戰直打到5月24日才將國民黨軍打回城內。

林彪濃眉緊鎖。長春守敵遠不是他想像的那樣不堪一擊,初次交戰,已發現他們實力仍然強大,硬攻長春,目前沒有絕對把握。

5月29日,林彪致電中央:自己對長春之敵估計不足,鄭洞國不僅抵抗堅決,而且工事完備,攻打解放長春,即使付出最重大的傷亡,最後仍可能無法解決戰鬥。此種戰鬥絕非一個猛攻所能拿下,而須逐屋逐堡奪取。因此,建議不再硬攻,改為以一部分兵力對長春久困長圍。

毛澤東仔細看著電報中的內容,又多次向林彪詢問具體情況,最後於6月7日同意了圍困長春的方案。但他同時也指出:圍困長春更要立足於打,而不是圍而不攻。同時,東北人民解放軍更重要的任務是要儘快完成下一步入關作戰或在冀東、錦州地區作戰的準備。

但林彪沒聽進毛澤東的提醒,仍在計算著長春的攻守力量。直到7月20日,他算不出一個有把握的進攻方案,終於將地圖一攤,回電中央:「放棄攻打長春,同意大軍南下。」

毛澤東長出一口氣:「這個林彪轉個彎兒還真不容易!」立即發出回電:抓緊時間,爭取8月間在北寧線和承德一帶打響戰鬥。

但毛澤東想錯了,林彪的彎兒還是沒有完全轉過來。他雖然同意南下作戰,但在總的戰略意圖上,仍有不同想法。他的意圖是只打遼西走廊北寧線上的幾個小城市,先放開錦州等地。

幾年來,連續攻打四平和長春已慢慢地使林彪的頭腦中產生了對攻堅戰的畏難情緒。

毛澤東看出了林彪的痼疾所在,向他明確提出:「作為一名高級軍事將領,必須要有敢於與國民黨軍打大仗的信心和勇氣。此次南下作戰,首要目標是錦州和唐山。」

毛澤東這一明確指示如給林彪當頭一棒,他枯坐不語。拉著臉沉默了幾天,連續給毛澤東發去幾封電報,先是提議要華北的楊得志、楊成武兩個兵團出動配合,然後又說自己糧食尚未準備好,南下途中橋樑已斷等等。

毛澤東終於怒火又起:「林彪所提出的困難全是借口,速給林彪回電,原話不變。」

8月12日,林彪、羅榮桓和劉亞樓接到毛澤東的電報,面面相覷,他們從未見到過毛澤東如此口氣的電報,再也不敢推說什麼,只得一面委婉說明具體情況,一面明確表示:馬上南下。

為了迎接新的戰鬥,林、羅、劉三人決定隨軍南下。8月14日,東北人民解放軍正式將東北軍區和東北野戰軍分開,軍區工作由高崗、陳雲、李富春、伍修權等負責,而林、羅、劉等則專心負責前方作戰指揮。

經過緊張的糧食籌備和道路搶修,林彪於8月29日向各縱隊下達了戰鬥動員令。1948年9月10日起,東北野戰軍從各處火車站秘密登車。運送部隊的列車全用棚車,開車前車門加鎖,貼上封條。列車運行時看不到部隊人影,聽不到說話聲音,就連鐵路員工也不知道運的是什麼。在短短的9天之內,十萬大軍安全、迅速、秘密地運到了遼西。

國民黨軍隊的情報機關對此居然一無所知,而遼瀋大決戰的序幕卻已悄然拉開了。

1948年9月3日,林彪將剛剛制訂的東北野戰軍作戰計畫發送到了西柏坡。

毛澤東手持這份計畫,踱著大步子,不禁再皺眉頭,說:「林彪還是不願打硬仗,看看這個計畫,他把兵力部署的重點放在了錦州與瀋陽之間,這仍然是準備打援,重點要消滅沈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