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無懼風雨如晦,遠赴白山黑水 第五章 花開兩處,四保臨江三下江南

蔣介石得意洋洋,認為「中共」並沒有多大實力,遂在中原地區挑起全面內戰。四個月後,戰火重新在東北燃起。韓先楚力排眾議,將新開嶺變成「千里駒」的墓地!陳雲,蕭勁光踏雪赴臨江,緊緊抓住國民黨軍的「牛尾巴」。林彪面無表情,你杜聿明要先南後北,那我就南打北拉!國民黨軍隊不得不停止了擴張勢頭,轉為被動防守。而民主聯軍由被動防禦轉為主動進攻,東北局勢發生了重大變化。

1946年6月22日,蔣介石在中原地區發起了全面內戰。一時之間,關內大地狼煙四起,烽火連天。

蔣介石直到戰事再起才發現自己實在是低估了共產黨的力量,國民黨投入的兵力如同倒在沙地上的水,轉眼就滲得不見蹤影。東北地區已經無暇多顧,只得將那裡的停戰日期一延再延。這一延便是4個多月。

時間就是黃金。四平一戰大傷元氣的林彪更是這樣認為。

夏日來臨了,松花江中浪濤奔騰,太陽島上鮮花盛開。

7月初,在東北的中央委員、中央政治局委員和各地區領導雲集哈爾濱,舉行東北局擴大會議。彭真、羅榮桓、陳雲、高崗、李富春、李立三、張聞天、蔡暢、林楓、黃克誠、王首道、譚政、陳郁、肖勁光、呂正操、古大存等都出席了會議。7月7日,大會正式通過了陳雲起草的《東北的形勢與任務》,即著名的《七七決議》。毛澤東對這項決議親自進行了細緻地修訂。

《決議》確認東北當前的形勢特點是敵強我弱,必須準備進行長期的鬥爭。因此,要克服各種混亂思想,不可再寄希望於和平,走出城市、脫下皮鞋,到農村去廣泛發動人民,建立鞏固的根據地。

明亮的陽光穿透雲層,松花江北岸一片燦爛。

東北工作轟轟烈烈地展開了。新式整軍運動一波接著一波,各部隊中紛紛統一思想,精簡成員;各級幹部深入農民內部,大力進行土地改革。為清除國民黨的暗藏勢力,各地區主力部隊進行了大幅度的剿匪鬥爭,他們縱橫林海,踏破雪原,先後扳倒了謝文東、李華堂、張雨新和孫榮久等百姓恨之入骨的「四大旗杆」,其他大小土匪也隨之紛紛覆滅。在剿匪戰鬥中,合江軍區司令員賀晉年威鎮四方,被譽為剿匪專家;牡丹江軍區偵察員楊子榮名留青史,被授予「特種偵察英雄」稱號。

東北民主聯軍威名遠揚,當地百姓彈冠相慶。林彪看著這支隊伍生機重現、日益強大,雖口中不語,卻是心內暗喜。

「林彪在江北搞得紅紅火火,我們的潛伏人員紛紛被捉!」杜聿明在瀋陽大為惱火。他本以為林彪渡江之後將一蹶不振,未想到卻是事與願違。

幾個月來,杜聿明一面休養恢複、招降抓丁,將國民黨軍總人數擴充到40多萬,一面兵發西南,令第13軍和第93軍等進攻冀熱遼軍區的李運昌部,先後於1946年8月29日佔領熱河首府承德,10月4日攻佔赤峰。得知林彪在江北羽翼日豐,急令新1軍和新6軍開向四平、長春以北,同時將第60軍由撫順調往吉林,第53軍由熱河調往瀋陽,在松花江南岸廣徵船隻,修整橋樑,準備一舉北上,攻打哈爾濱。

「發電傳令南滿三縱,主動打擊杜聿明!」林彪得到情報後,靜靜地說。

1946年10月初,三縱司令員程世才、政委羅舜初、副司令員曾克林、副政委唐凱和參謀長謝方等人圍坐在一間小小的指揮所里,幾經討論,將進攻地點圈定在西豐縣城。

西豐地處四平東南,開原以東,梅河口以西,正在交通要道之上。當時城內駐有新6軍的一個擴編團,大約1,300人。

10月2日,三縱一部人馬冒著瀝瀝秋雨,潛至西豐城下。3日清晨發起進攻,戰至4日上午8時,佔領全城,共殲城中守敵及外部援敵3,000餘人。

三縱如此背後一刀,正刺到了杜聿明的痛處。得知西豐失守,他二目圓睜、怒氣衝天,調動新6軍14師、22師,新1軍新30師,52軍195師,60軍的182師馬上南下,一路佔領了山城鎮、草市、英額邊門、清原等地,卻連三縱的影子也沒見到。

正在迷惑之際,三縱突然出現在沈吉鐵路以南,對一路奔波的敵軍節節抗擊。

三縱的活動完全擾亂了杜聿明的北上計畫。他站在地圖前狠狠地思索著對策。「南滿之敵不除,北滿進攻難以遂行!」杜聿明說道:「暫時放棄進攻哈爾濱,先南後北、南攻北守,必須徹底消滅南滿之敵。」

1946年10月19日,杜聿明僅留新1軍及60軍的兩個師守在松花江畔,召集其餘所有可調動的兵力共計8個整師,十萬之眾,以鐵路線為依託,由西至東,向安東、通化地區發起了大規模的正面進攻。

東北戰事又起。林彪如同蜇居已久的老貓終於見到了老鼠的蹤跡。他將哈爾濱的日常工作交給高崗,自己連夜南下,把指揮所遷到哈爾濱以南50公里處的雙城。

次日,林彪致電遼東軍區的肖華:集中兵力打運動戰,城市可以放棄,重在消滅敵人的有生力量。

肖華權衡利弊,決定放棄安東,轉往東部山區,將四縱部署在南線,即瀋陽至安東的公路和鐵路沿線,三縱則進入北線,活動於新賓、通化之間。伺機殲敵。

部署剛剛完畢,國民黨52軍的195師孤軍東進,掠過新賓。三縱司令員程世才抓住良機先期擊潰該師一個團,隨後聯合胡奇才的四縱布下「口袋」,張網待魚,準備將195師一舉殲滅。

然而,195師的嗅覺似乎忽然靈敏了起來,小心謹慎,畏縮不前,直到其後援部隊91師趕到,才緩緩推進。此時,剛剛佔領了桓仁的暫編第2師也跟了上來。三縱已無力抗擊敵軍3個師,程世才嘆了一口氣,下令放棄進攻,各部後撤。

此後,三縱與各路進攻的國民黨軍多次交火,且打且退,於年底退到通化北部的臨江地區七道江一帶。四縱也分兵兩處,副司令員韓先楚帶領10師繼續活動在新賓,司令員胡奇纔則帶領12師向11師的活動地區賽馬集一帶撤去。

胡奇才剛剛越過摩天嶺,卻遇到正從賽馬集退出來的11師。

「出什麼事了?」胡奇才大吃一驚。

「國民黨52軍的25師在師長李正誼的帶領下闖入賽馬集!」11師報告。

這52軍的25師是蔣介石的嫡系部隊,全部美械裝備,曾遠征緬甸,因善於遠征作戰而號稱「千里駒」。該師師長李正誼建功心切,孤軍直下,於10月21日黃昏攻下賽馬集,隨後留下兩個營的兵力,稍事休整,10月24日繼續南進,奔襲鳳城。

「奪回失地!」胡奇才一聲令下,11師和12師合兵共進,於25日拂曉重占賽馬集。

52軍軍長趙公武見事不妙,急令奔向鳳城的李正誼回師救援。李正誼懷疑賽馬集一帶是民主聯軍的主力部隊,遂沿途召集各團向師部聚攏,以整師兵力北上。

胡奇才見李正誼全師回援,忙撤往新開嶺,並急令韓先楚率10師立即從新賓地區返回。

李正誼重占賽馬集,洋洋得意,立即回報軍長趙公武:「這裡不過是共軍的11師而已,現已查明他們的去向,現在我不如全殲該師,以永絕後患。」

10月30日,得意忘形的李正誼分兵兩路,貿然向寬甸地區進犯。胡奇才將計就計,節節抗擊,引誘李正誼進入了新開嶺東部的險峻山區。

新開嶺地處寬甸以西約35公里,西起新開嶺,東至陽邊門,有一條將近15公里的狹長谷地。該谷地北面有746高地(又稱「老爺嶺」),南面有404高地,兩峰對峙,高聳入雲,山勢險峻。谷地中間正是賽馬集至寬甸的公路。

10月30日上午,四縱11師順利將李正誼牽入谷地,並死死鎖住新開嶺。而12師此時正埋伏在谷地兩側,韓先楚帶領的10師冒著初冬的雨雪,忍飢耐渴,爬山越嶺,連日疾行,當夜也已趕到新開嶺東北部,埋伏完畢。

四縱的全部力量齊聚新開嶺,只待一聲令下,即可共啃李正誼這塊硬骨頭。

31日清晨,火紅的太陽噴薄而出,為新開嶺諸峰鑲上一道金邊。三枚紅色信號彈忽然升入半空。谷地里頓時槍聲大作,四縱對李正誼的25師發起了總攻。

李正誼此時方感不妙,意欲掉頭,不想四縱早已將其四面包圍。25師現在已別無出路,「千里駒」在谷地中央輾轉四顧,只能憑藉優勢裝備,苦求突破。

「千里駒」的炮火威力的確有著明顯的優勢。絕望的李正誼聲嘶力竭地怒吼督戰,老爺嶺和404高地這兩個戰略制高點很快就落入了國民黨軍的手中。激烈而殘酷的山地爭奪戰由此展開了。

10師以一個團的兵力猛攻404高地,其他部隊則強力逼近老爺嶺,李正誼無法兼顧兩地,遂將404高地置於防禦地位,將主要進攻地點轉到老爺嶺一帶。

負責主攻的10師28團對老爺嶺屢次衝鋒,怎奈老爺嶺地勢險要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