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三軍逐鹿中原,轉入戰略進攻 第十六章 攻城打援,豫東捲起殲敵狂飆

1948年5月12日,初夏之雨淅淅瀝瀝,澆得地下一片泥濘。朱德總司令冒雨來到了濮陽看望華野部隊。

這時,粟裕所率的第一、四、六縱隊正在濮田整訓,並準備南渡黃河入中原作戰,求殲敵邱清泉整編第5軍。由於當時國民黨軍在中原戰場上實力仍很強勁,除保安部隊外,尚有正規軍25個整編師57個旅和4個快速縱隊編成4個兵團,執行機動作戰任務。華野主力欲完成殲敵整5軍的任務,仍十分困難。因此,中共中央和中央軍委領導對粟裕部下一步的行動甚為關心,除指示劉鄧以中野主力在平漢路南段尋機殲敵,鉗制國民黨軍北援行動作配合外,還委派朱德總司令到濮陽檢查工作,指導粟裕所部作好入主中原後打大戰的準備。

朱德一到濮陽,不顧一路勞累,馬上同陳毅、粟裕等一道對下一步作戰部署展開了深入細緻的研究。

因中央已明確了陳毅暫離華野去中原局和中原軍區工作。這樣,華野的所有重擔便落在了粟裕的肩上。

通過兩天的研究,初步確定了殲敵第5軍的作戰方案。

朱總司令離開濮陽後,粟裕一直夜以繼日地在地圖前面研究情況,考慮良策。

整編第5軍是蔣介石的5張「王牌」之一,如果把它消滅了,就等於砍掉了蔣介石伸向中原和華東戰場的一隻臂膀,對人民解放軍取得逐鹿中原的勝利十分有利。

然而,身為國民黨第2兵團司令官兼第5軍軍長的邱清泉也並非無能之輩,他不僅畢業於黃埔軍校第2期,而且還在德國柏林陸軍大學深造過,是一個既諳熟孫吳兵法,也精通西洋戰法的所謂「帥才」。而且,第5軍轄有2個整編師4個旅,並指揮1個快速縱隊和1個騎兵旅,共約3.7萬人,且基本為美械裝備,戰鬥力「極強」。

整編第5軍隨其兵團部逗留在魯西南的定陶、成武一帶。在它的西面,有孫元良兵團位於鄭州地區;在它的西南面,有胡璉兵團位於漯河、張軫兵團位於南陽地區;在它的南面,有第6、第14綏區部隊,以及位於英山、安慶地區的張淦兵團;在它的東面,有第3綏區徐州部隊和第3快速縱隊;在它的北面,有第10綏區駐兗州地區和第2綏區駐濟南部隊。如何把敵第5軍從魯西南地區的中心調出來,而又不陷入其他各路敵人的糾纏之中,的確需要仔細琢磨。

這期間,華野陳唐兵團第三、八縱隊在配合中野進行宛西戰役後,已轉至襄城、禹縣地區休整;暫歸陳唐指揮的中野第九縱隊則位於鄭州西南地區;調歸華野指揮的中野第十一縱隊轉至南陽、確山之間地區。

粟裕一邊思考方案,一邊同副參謀長張震商量組織第一、四、六縱隊和兩廣縱隊、特種兵縱隊的針對性訓練,並積極與陳唐等部進行聯繫,下達準備進行魯西南大規模殲敵的預先號令。

5月21日,中央軍委來電正式明確:「粟裕全權指揮第一、三、四、六、八及十一縱隊之作戰,並指揮許、譚在津浦線上之配合作戰。」

22日,中央軍委又致電劉、鄧,強調指出,「夏季作戰的重心是各方協助粟兵團殲滅敵5軍,只要5軍被殲滅,便取得了集中最大力量殲滅18軍的條件,只要該兩軍被殲滅,中原戰局即可順利發展」。

根據中央軍委的指示和對各方面情況的分析,粟裕與陳毅、鄧子恢、張震等交換意見後,定下了如下初步決心:

首先,以陳唐兵團第三、第八縱隊由許昌以西地區向淮陽方向轉移,吸引邱清泉兵團南下;然後,以第一、四、六縱隊和兩廣縱隊、特種兵縱隊乘機由張秋鎮、范縣之間南渡黃河,進抵定陶、成武地區,力求殲滅魯西南守敵一部,開闢戰場,吸引邱兵團迴轉北上。在邱兵團向北轉移時,立即以陳唐兵團第三、第八縱隊和中野第十一縱隊北進,與南渡黃河的粟兵團南北夾擊,力爭殲敵第5軍於魯西南地區。

陳唐兵團第三、第八縱隊接到粟裕的命令後,於5月24日由許昌地區向淮陽方向挺進。國民黨軍果然被陳唐兵團的舉動所迷惑,邱清泉率兵團部,並指揮整75師馬上向太康急進,企圖在胡璉兵團配合下,尋殲陳唐兵團所部。粟裕乘機指揮濮陽地區各縱隊,於30、31日兩個夜間順利渡過黃河,進入鄆城地區,與中原野戰軍第十一縱隊會合。

如此大部隊大規模渡河南進,完全出敵意料,蔣介石急令邱清泉回兵北上迎敵。

邱清泉果然狡猾異常,他向蔣介石提出:「華東共軍主力傾巢而至,是難得的決戰機會,必須全力與共軍決戰。」

於是蔣介石又親自急令整編75師、第83師、第25師、第72師和第63師,火速進至魯西南,會同第5軍與我渡河部隊決戰。至6月上旬,敵集中在魯西南戰場上的兵力已達到11個整編師,近兩倍於我。

面對敵將11個整編師集中到魯西南戰場,而且隊形十分密集,無法分割,難以達到各個殲敵的目的,更難把位於中央的邱兵團挖出來予以全殲,粟裕不得不考慮調整原有作戰方案。

他想,眼下真的要和第5軍打一仗是不現實的,是拿雞蛋碰石頭。邱清泉的部隊素質雖不及第74師和第11師,但其裝備和兵員數量則與他們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邱清泉把持著魯西南。但豫東是比較空虛的。河南省主席劉茂恩盤踞在開封,雖有3萬多守軍,但大都是烏合之眾,戰鬥力很弱,且劉茂恩對軍事一竅不通。實際上,開封之安危把持在整編66師師長李仲辛手中,而李仲辛又是一個只會打敗仗的敗將。

這時候,我三縱、八縱已達通許、睢縣、杞縣之間,距開封只有一日路程,若不打,必將失去一個良好的機會。

先打開封,後殲援敵。粟裕初步定下了這一決心。但蔣介石不會撒手不管的,因此,必須有人把第5軍邱清泉引開,待克開封后,再回頭來打增援的第5軍或者其他援軍。

必須打!粟裕暗下決心。

粟裕在幾經推敲與廣為徵詢意見後,於6月15日定下了攻殲開封之敵與準備打援的最後決心,並將作戰方案向中央軍委及劉伯承、鄧小平、陳毅、鄧子恢以及華東局作了報告。

與此同時,粟裕果斷地向縱隊下達的作戰命令是,以三縱、八縱組成攻城集團,由陳士榘、唐亮指揮,先採取奔襲手段奪占城關,爾後依託城關,迅速攻城。為確保拿下開封,另用三倍於敵的兵力,由粟裕直接指揮,擔任阻援與牽制敵人的任務:九縱插入鄭州和開封之間,阻擊鄭州援敵;中野十一縱和冀魯豫軍區獨立1旅位於巨野地區,從側後牽制邱兵團;第一、第四和第六縱隊楔入定陶、曹縣、民權、考城(今崮陽)地區,堅決阻擊邱兵團西援開封;冀魯豫軍區和豫皖蘇軍區的部分兵力相機攻佔東明、蘭封(今蘭考)並破襲隴海路蘭封至野雞崗段的鐵路。

中央軍委於6月17日清晨電復粟裕,完全同意「先打開封,後殲援敵」的方案,指出:「這是目前情況下的正確方針。」並告訴粟裕:「情況緊張時獨立處置,不必請示。」

同日,劉伯承、鄧小平、陳毅聯名來電,指出戰役第一步應明確以打開封為主,第二步打誰視情況而定,並決定將當時劃歸中野指揮的華野十縱自舞陽進至上蔡地區,以協同中野一部阻擊胡璉兵團北援,解除攻城部隊對南面之敵的顧慮。

徐州,劉峙的「剿總」指揮部。

劉峙正在主持軍事會議。突然,他的副官送來一封電報,上寫:

「共軍主力陳士榘、唐亮現正率部向開封城進攻,望速派兵救援!」

劉峙看罷,大驚失色,暗自叫罵:「媽的,這個世界上最狡猾最難纏的部隊就是共軍。」

他站了起來,故作鎮靜地說道:「諸位,請稍等。由於形勢有變,現在需要對部隊重新作一調整。我馬上打電話請示總統。」說完,劉峙走進了密室。

待劉峙走後,會場內一片竊竊私語,國民黨將領紛紛猜測發生了什麼事情。

半個小時後,劉峙從密室走出來。他正了正衣冠,回到座位,厲聲說:「總統命令,命邱清泉部全力西援,在開封以東,與共軍第一、四、六縱隊展開激戰,擊敗粟裕的主力;命孫元良率部攻佔中牟,東援開封;命胡璉從上蔡起,攻擊劉伯承、鄧小平、陳毅直接指揮的中原共軍主力。」

劉嶼又道:「今天的部署就到這裡,望大家儘快組織部隊參戰,同時我奉勸大家精誠團結,不要再發生推諉,甚至見死不救的事情。好了,散會!」

眾將官散會後,紛紛乘汽車或飛機回部隊,調集兵力參戰。

開封,歷史名城,北宋京都,古往今來,為兵家必爭之地。它位於豫東平原,北瀕黃河邊,南靠隴海線。城牆周長20餘公里,共有六門四關,即大南門、新南門、宋門、曹門、西門、北門和南關、宋關、曹關、西關。經敵長期經營,該城防禦工事已形成永久性防禦體系。守敵以城關為外圍支撐點,以城垣為主陣地,以龍亭、運動場、偽省政府為核心陣地。各陣地布有大量火力點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