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三軍逐鹿中原,轉入戰略進攻 第十四章 攻堅速決,兩軍聯手克洛陽

1947年12月23日夜,南京蔣介石官邸。

蔣介石陰沉著臉,茫然地望著牆上的地圖,沉默無語。

自從內戰開始,蔣介石恨不得能在一夜之間把共產黨斬盡殺絕。現在隨著時間的流逝,國民黨在多次戰役中連連失敗,損兵折將幾十萬,使他惱怒至極。正因為此,他全殲共軍的慾望也越來越強烈。

眼下,劉鄧、陳粟、陳謝三支大軍在中原大地上,鼎足而峙,互為犄角。

「毛澤東要幹什麼?」蔣介石久久地佇立在地圖前,思慮良久。

第二天,蔣介石飛抵漢口參加會議,主持統帥部召開的「大別山區剿匪檢討會議」。

國民黨的高官顯要幾乎都出席了會議,因不久前在中原戰場的幾次失手,他們心中都籠罩著一層陰影,以致會議氣氛相當沉悶。

蔣介石與到會的武漢行轅、九江指揮部,以及第5綏靖區等所屬的高級軍官們幾經商議,終於確定了重點分區防禦與進剿相結合的戰略。根據這一戰略考慮,國民黨軍統帥部調整了中原地區的戰略布局,即:

將華中(中原)戰區劃分為第4(開封)、第5(信陽)、第6(商丘)、第8(合肥)、第13(南陽)、第14(阜陽,後移新鄉)、第15(襄陽)、第21(宜昌)等8個綏靖區,每個綏區轄3~5個旅,擔任各戰略要點的防禦。

以陸軍總部徐州司令部司令官顧祝同所屬、國防部長兼國防部九江指揮部主任白崇禧所屬、武漢行轅主任程潛所屬主力部隊,組成邱清泉兵團、胡璉兵團、孫元良兵團、張軫兵團、張淦兵團,分置於大別山、江漢、桐柏地區,津浦、隴海、平漢之間的豫皖蘇地區,機動作戰。

另外,以西安「剿匪」總部胡宗南指揮的裴昌會兵團(第5兵團)置於豫陝鄂地區的隴海路潼(關)洛(陽)段。

這樣,國民黨軍正規部隊在華中戰區的總兵力為37個整編師,連同非正規軍,共86個旅,66萬人。其作戰要旨是:保持津浦路,以平漢、隴海鐵路為依託,集中兵力分割中原地區的人民解放軍,阻止劉鄧在大別山建立根據地,以確保南京、武漢,並加強長江防線和大巴山防線,防止各路大軍南渡長江和西出漢水。

要迫使國民黨改變中原的戰略部署,就必須調動和分散國民黨在中原的優勢兵力,以利於中原三軍互相配合,適時集中兵力,尋機分批殲敵。

中央軍委鑒於以上考慮,決定組織以陳毅為司令員和政治委員的東南野戰軍,繼劉鄧野戰軍千里躍進大別山區之後,實行第二個戰略躍進。由粟裕任東南野戰軍副司令員和副政治委員,併兼東南野戰軍第l兵團司令員和政治委員,葉飛任第l兵團副司令員兼副政治委員,金明任第二副政治委員,張震任參謀長,鍾期光任政治部主任,率第一、第四、第六縱隊經充分休整後,先行渡江南進,在南方數省執行寬大機動作戰任務,以躍進方式分幾個階段到達閩浙贛邊區,以吸引中原國民黨軍80多個旅中的20~30個旅回防江南。還擬於翌年初以華東野戰軍第三、第八、第十縱隊組成東南野戰軍第2兵團,渡江南進。

遵照中央軍委的指示,粟裕率華東野戰軍第一、第四、第六縱隊,於1948年2月下旬至3月上旬,轉移到黃河以北進行整訓,為執行渡江南進的戰略任務作準備。

劉鄧野戰軍除留一部兵力堅持大別山鬥爭外,指揮部率主力於2月底北移淮河、沙河之間休整。

華東野戰軍第十縱隊和晉冀魯豫野戰軍第十一縱隊越隴海路南下,在完成護送補充劉鄧野戰軍新兵的任務後,暫留沙河與隴海、津浦路之間機動作戰。

陳唐兵團第三、第八縱隊與陳謝集團在平漢路兩側休整。

這時,西北戰場局勢卻發生了令蔣不安的大變化。

1948年2月下旬,彭德懷指揮西北野戰軍開始了春季攻勢,主力轉入外線作戰,在宜川、洛川地區對胡宗南部發動了強大的進攻。

胡宗南接宜川守敵第76師24旅被圍的告急電後,急令劉戡率整編第29軍所屬整編第27、第90師和第158團前往增援。

西北野戰軍獲知援敵動向後,遂集中主力於瓦子街以東的南北有利地形設伏待機。當劉戡所部進入伏擊圈後,西北野戰軍第一、二、三、四、六縱隊在彭德懷統一指揮下,突然發起攻擊,將進入伏擊圈的部隊割裂開來,並集中力量逐一對其進行殲滅。經兩天激戰,將援敵1個整編軍軍部、2個整編師師部、4個整編旅8個團全部殲滅,並乘勢攻佔宜川,再殲敵1個整編旅2個團。宜川戰役成功地運用了「圍城打援」的戰法,共計殲敵2.9萬餘人,繳獲了大量軍用物資。

蔣介石手拿胡宗南的電報,電報中的每一個字都深深地刺痛了他的心:「宜川失利,29軍精銳耗盡,劉戡軍長等國軍高級指揮官以身殉職,關中危急。」

29軍是胡宗南在西北地區的重要機動力量,該軍被共軍吃掉後,對西北戰場的局勢影響很大,西北戰場的國軍將陷入被動。這樣,西北共軍南進渭北、西扣隴東的門戶已經打開。

蔣介石大為震驚,驚痛不已。他在自己的行宮裡呆不住了,匆匆趕往國防部,並立即召集國民黨軍統帥部人員訓話。

蔣介石在數落了一通手下的這些國軍高級指揮員的不是之後,嘆息道:「宜川喪師,不僅為國軍剿匪最大之挫折,而其為無意義之犧牲,良將陣亡,全軍覆沒,悼痛悲哀,情何以堪!」

在場的每一個人幾乎都被他的情緒所感染,心裡皆為國軍在西北的失利和劉戡等高級將領的殉難而傷感。

蔣介石當著眾部下的面大罵自己的得意門生胡宗南,併當即決定,將胡宗南撤職留用。這樣,西北戰事暫由西安綏署副主任裴昌會協同被革職的胡宗南負責指揮。同時,為了安撫其他國民黨高級將軍和死者家屬,蔣介石還下令追授劉戡和整編第90師師長嚴明為國民黨陸軍上將。

由於西北戰場形勢的變化,也影響到了中原地區國民黨防禦體系的穩定。西安綏署為挽救危局,報請蔣介石同意,急調位於潼關、洛陽間的裴昌會兵團的整編第1、第30、第36師西援。蔣介石為鞏固西北,還指令將徐州地區的整編65師及開封地區的整編38師空運西安,增防關中。另外,為防鄭洛交通被斷,又調守備平漢路的孫元良兵團集結鄭州。這就為人民解放軍攻取洛陽及臨汾等地創造了條件。

此時,鄭州至潼關間的四百公里地段上,敵只剩下正規軍一個師駐守洛陽。

陳賡和謝富治分析了當前的形勢後認為,目前可集中兵力並有充裕時間,在敵救援洛陽之前,拿下被敵人視為「金城湯池」的要地——洛陽。為此,3月6日,陳謝將進攻洛陽的計畫和部署,報中央軍委。

3月7日,中央軍委複電,決定以陳謝兵團的第四、第九縱隊和華東野戰軍的第三、第八縱隊,併當地地方武裝,在華東野戰軍參謀長陳士榘、政治部主任唐亮統一指揮下,奪取洛陽並殲滅孫元良之援兵。

接電後,陳唐、陳謝四首長在陳謝兵團指揮所駐地襄城,召集有4個縱隊的領導參加的軍事會議,具體研究部署洛陽戰役。

會議室設在原國民黨襄城保安團的一個食堂里,牆上掛著一張剛從敵人手裡繳來的地圖,上面已勾畫出幾個大大的紅色箭頭。陳士榘和陳賡站在地圖前比比劃劃,研究問題。

陳士榘首先傳達了中央軍委的電報,之後說:「請陳賡司令員講講打洛陽的目的和原則。」

「好,我就先講,爾後請陳參謀長下達作戰命令。」陳賡爽快地說:「威震西北的宜川大捷,給了蔣介石沉重一擊,中原戰場之敵4個機動兵團十分驚慌,已如困入籠中之鳥。裴昌會兵團因宜川失利,已急援西安,目前無力東顧洛陽。從鄭州南下的孫元良兵團,察覺我主力部隊正在集結,怕我直攻鄭州,像烏龜一樣縮了回去。胡璉兵團在漯河,距洛陽尚有7天行程。而遠在魯西南菏澤地區的邱清泉兵團,現有回師隴海東段的跡象。目前,敵人的戰略要點洛陽已經完全陷於孤立狀態,西無援兵,東怕生非,南距較遠,是我軍進攻洛陽的好機會。」

陳士榘插話:「機不可失,時不再來呀!」

陳賡繼續說:「對!洛陽現在的守敵只有青年軍206師和部分保安團,不足2萬人,我們集中4個縱隊,以絕對優勢直取洛陽,是完全能夠迅速解決戰鬥的。攻打洛陽,對豫西根據地的建立和中原戰局的根本改變,都有著重大的意義。打下洛陽,豫陝鄂新區就與黃河北岸的老區連成一片,我們就有了深遠的後方,對於儘早消滅中原的敵人,對於積累攻打大城市的經驗,無疑都具有較高的戰略意義。」

等陳賡說完後,陳士榘拿著一根竹棍走到地圖前,在洛陽兩字上狠狠地敲了幾下:「我們攻打洛陽,在戰術上不可輕視敵人,在戰役手段上,採取既有重點,又有寬大正面的原則,實現四面圍攻,以絕對優勢的兵力、火力放在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