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三軍逐鹿中原,轉入戰略進攻 第十二章 擴大攻勢,外線兵團挺進豫皖蘇

1947年8月初,南京官邸會議上,軍政大員們議論紛紛:

「王敬久被劉伯承打了個落花流水。」

「王敬久在國府將領里算得上一員戰將,可是一見劉伯承就傻眼了,把4個軍一字擺開,擺了一個『一字長蛇陣』,拉了45公里長,被劉伯承打成四段,所幸的是王敬久和魯道源在一起……」

「他不如胡司令長官,胡宗南擺的是方陣,叫『蛇蛻皮』的方法。」

「那是被彭德懷打的得了教訓。」

「王仲廉真是被劉伯承打怕了,委員長要求的是進攻,王仲廉採取『穩重防禦』的政策,待各路大軍到齊再向前挺進。」

「整天喊著『尋找共軍主力』作戰。我們的主力整編第74師在孟良崮和整編第66師在羊山集被殲了。共軍主力在哪兒呢,又被我們消滅了多少?」

突然,蔣介石怒氣沖沖地走進來,大員們全體起立,行注目禮。國民黨陸軍總部徐州司令部總司令顧祝同、參謀長郭汝瑰跟在後面。顧祝同和郭汝瑰是來南京述職的,他們感到惴惴不安,因為劉鄧大軍強渡黃河,發起魯西南戰役後,連克鄆城、定陶、六營集。接著,又在羊山集戰鬥中,全殲敵整編第66師,俘虜中將師長宋端珂。

蔣介石破口大罵王仲廉,向顧祝同下令:「王仲廉增援不力,撤職查辦,押解來京。羅廣文接任第4兵團司令官之職。整編32師師長唐永良臨陣脫逃,立即查辦!」

蔣介石拿王仲廉開刀是要平息朝野上下對魯西南戰局失利的不滿,同時殺雞給猴看。總動員令下達之後出師不利、面子上過不去。共產黨發布的戰報是消滅4個軍部、9個半師,把一個美械裝備的主力軍消滅得乾乾淨淨。作為最高統帥,他無法不惱羞成怒。

蔣介石余怒未消,走向地圖跟前。顧祝同、郭汝瑰趕緊跟上去。

「劉伯承在什麼地方?」蔣介石轉過臉來問道。

「劉伯承在鄆城、巨野之間;陳毅部也竄過運河和劉伯承會合。日前魯西南地區連天大雨,河水猛漲,妨礙我部行動……」郭汝瑰小心翼翼地回答。

「命令邱清泉以5軍向鄆城推進,歐震3兵團調過來。」蔣介石向這一帶地區掃了一眼,繼續下令:「命令王敬久渡萬福河向獨山集推進。張淦、羅廣文兩兵團直逼水堡。」

「羊山集遍山是66軍屍體,沒人掩埋,臭不可聞……」情報廳長侯騰傷心地說。

蔣介石瞪了侯騰一眼,繼續下達命令:「7軍、48軍,下車後立即自商丘北開。我要在魯西南一舉擊破劉伯承和陳毅主力。各部務於5日開到預定地點,完成合圍部署。」

顧祝同十分小心地提醒:「魯西南連日大雨,河水暴漲,黃河有一潰千里之勢,我軍行動會受到影響。」

蔣介石沉默片刻,固執己見地說:「黃河水漲更好,命令劉汝明,佔領董口之後繼續向前推進,確實控制黃河南岸各渡口待命。」

1947年8月4日,陝西子洲縣巡檢寺。

在一間破舊的房屋裡,毛澤東正翻閱著一份份敵情通報。

魯西南戰役揭開了戰略進攻的序幕。毛澤東感到興奮不已,一掃連日來一直行軍的疲倦。現在,劉鄧大軍已經完成了躍進大別山的部署,這一行動關係到解放戰爭的進程。

怎樣保證劉鄧大軍躍進大別山的成功?毛澤東決定華東野戰軍第一、第三、第四、第八、第十等縱隊,暫由劉伯承、鄧小平指揮。

一封電報很快傳到華東野戰軍司令部。電報指示:「請考慮粟裕同志帶炮兵主力速去魯西南,統一指揮陳士榘、唐亮、葉飛、陶勇的5個縱隊,積極策應劉鄧作戰。劉鄧南下作戰能否勝利,一半取決於陳唐葉陶5個縱隊是否能起大作用。」

華東野戰軍司令部。

粟裕從陳毅手中接過毛澤東為中央軍委起草的電報,反覆看了兩遍,又來回走了幾步,突然轉身對陳毅說:

「陳總,我們華野今後主要作戰方向和指揮重心是在外線,是否請你和我一同西去,以加強領導。而現在西線的5個縱隊,實力下降,為進一步集中兵力,達到戰役上的優勢,須增調第六縱隊到西線。還有,留在山東的第二、第七、第九縱隊之力量可以制敵,建議組成東兵團,執行內線作戰任務。由譚震林、許世友兩同志統一指揮。」

「好,就這麼干。」陳毅立即表示同意。於是陳、粟聯名將上述意見電告中央軍委。

8月6日,軍委複電:「同意陳粟率野直及六縱去魯西南,譚(震林)黎(玉)許(世友)組成東兵團」,「唯陳粟應速西去,愈快愈好」。同日另電又指出:「此次華東各部雖有幾仗未打好,但完成了集中兵力、分散敵人之巨大任務。待陳粟率野直及六縱到鄆(城)巨(野),我軍實力更厚,領導更強,對於爭取新勝利極為有利。」

按照中央軍委的指示,陳毅和粟裕立即組織華野指揮機關和部隊展開外線出擊的各項準備工作。他們研究確定的西行路線是:北渡黃河至山東惠民地區,從禹城附近越過津浦線,至陽谷、壽張地區。這一路是老解放區,是我軍的後方,沒有阻敵,一路行軍,安全隱蔽。

8月11日,華野指揮部在泮庄渡口渡過黃河。到達惠民後,野直大部繼續向聊城前進,指揮部暫留惠民,督促兵源、物資彈藥迅速西運,以使西兵團儘快得到補充。

8月l6日,中央軍委電詢陳、粟下一步作戰計畫。這時,陳毅已離開華野前指前往渤海軍區處理後方工作。

粟裕接到電報後,分析敵我態勢,思考最佳行動方案。他知道,對於華野西兵團的行動,中央軍委有過明確指示,要求華野各縱隊從劉鄧大軍的相反方向鉗制敵人。

但是,當前的形勢已經發生變化。蔣介石調集8個整編師(軍)18個旅約14萬人的兵力,企圖分進合擊正在魯西南休整的劉鄧大軍主力,同時陰謀策劃乘連日大雨破壞黃河大堤,水淹劉鄧大軍。劉伯承、鄧小平得知這一情況,當即決定提前結束休整,於8月7日突然隱蔽南進,執行挺進大別山的戰略任務。劉鄧大軍越過隴海路以後,受到大批敵軍前堵後追,處境緊迫。

粟裕認為,為了更有力地策應劉鄧大軍作戰,華野西兵團作戰區域必須擴展到隴海路以南。這樣,不僅可以適應當前拖住敵人、策應劉鄧的作戰需要,而且可以為將來三軍配合經略中原創造條件。

8月18日,他把自己的想法和建議報告中央軍委和華東局:「陳毅於日前去渤未回,僅就個人意見彙報如下:依近日情況判斷,敵大有隨劉鄧去可能。如果是,則劉鄧很吃力,我們應盡一切努力多拖住一些敵人。因此,西兵團日前應在魯西南及隴海線上行動,必要時以一部挺進路南,破襲津浦,威脅徐州,才能有效拖住敵人,並尋殲薄弱之敵。此計畫如能有效實施,不僅可拖住一部分敵人不能南去,且可迫使魯中、膠濟線之敵抽一部分西來。如不是,則又會減輕我魯中及膠濟線負擔,並使敵人進犯膠東腹地及煙台的可能性更減少……我們擬在泰西打開局面,並與陳士榘、唐亮會合後,以運河西岸為中心。我們還電致魯中、魯南、蘇北、蘇中、渤海、膠東等軍區及饒漱石、黎玉、譚震林等同志,說明華東野戰軍當於9月初開始大舉反攻,命令各軍區應立即集中兵力襲擊敵人後方機關及補給線,消滅還鄉團及保安團,以便配合主力之有力反擊。」

毛澤東於8月24日複電,指出:「粟裕同志巧酉電意見極為正確。西兵團作戰範圍規定為黃河以南,淮河以北,運河以西,平漢以東,望轉示(陳士)榘唐(亮)、葉(飛)陶(勇)及六、十兩縱及炮縱堅決執行。」這樣,就改變了「陳唐不可輕出隴海以南」和「陳粟六縱必須從內線」鉗制敵人的決定,進一步明確了陳粟與劉鄧、陳謝三軍共同經略中原的戰略任務,完善了「三軍配合,兩翼牽制」的戰略布局。

毛澤東在複電中特別指出:「我華東軍在第一年作戰中,已表現自己為全國各區戰績最大的軍隊,七月減員較多,無損大局。希望你們儘速趕至魯西南,統一指揮西兵團各縱,配合當地地方兵團,完成中央付給我華東軍的偉大任務。我相信你們必能完成此種任務。」

接到毛澤東的電報指示,粟裕反覆思考,進入魯西南以後,如何打好第一仗,奪取戰爭主動權。經過反覆思考,他計畫了兩個殲敵方案。

其一,渡黃河後與陳、唐會合,開個會,休息幾天,補充彈藥和物資,恢複部隊體力,再打一仗。這樣準備充分,戰後布置可以周密些。但六縱、十縱和特縱渡河,敵若發現,可能謹慎靠攏,甚至固守而不便圍殲。

其二,在陳、粟率部渡河次日,由陳、唐部將敵誘至距我渡河點以南三四十公里之適當地區,集中3個縱隊,包圍敵整編第57師或整編第68師,另一個縱隊鉗制敵整編第5師;陳、粟則急率六縱、十縱趕去參戰。這樣可出敵不意,易於取勝,且能迅速打開魯西南局面,及時南下支援配合劉鄧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