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保衛抗戰果實,準備應付內戰 第二章 破襲津浦,遲滯國民黨北進

1945年10月5日,延安。

這是一個明朗的晴天,天空如清水一般澄清。秋風把延安的田野刮成了斑斕的顏色。劉少奇正在窯洞里伏案翻閱著一份份文電。

在毛澤東應邀前往重慶談判期間,劉少奇代理中共中央主席的職務。這時,全國正處於一個歷史轉折的緊要關頭。

從抗戰勝利以來,蔣介石一邊同毛澤東談判,一邊迅速調動兵力沿平漢、津浦鐵路北上,搶奪抗戰勝利果實,並向解放區進攻。到1945年9月中旬,蔣介石就已經調動了36個軍、73個師。其中部分是國民黨嫡系部隊,由雲、貴、湘、黔出動北上或由海南島乘船北上。一部分是投降的偽軍,蔣介石給他們加爵封官,充當進攻解放區的先頭部隊。

抗戰勝利的果實,絕不能讓蔣介石輕易奪走。必須阻止國民黨軍從平漢、津浦鐵路北上。

想到這裡,劉少奇提起筆代表中央起草了《關於在鐵路線上消滅和阻止北進敵軍的方針部署給各局、各區黨委的指示》。在介紹了日本投降兩個月來的敵我形勢後指出:「目前華北、華中解放區作戰的重心應放在鐵路線上。作戰的主要目的是消滅和阻止北進之頑軍。」

劉少奇按各軍區、軍分區所在位置,分片負責,主要破壞津浦、隴海、平漢、正太、同蒲、平綏等幾條幹線,既要阻擋蔣軍北上,又要防止閻錫山、傅作義部對解放區的進攻。但是,劉少奇特別指示不得破壞北寧線的北平至塘沽段,膠濟線全線及津浦線徐州至海州段,為的是讓投降的日軍回國。在非解放區的鐵路沿線,「應積極組織破路、襲擾、埋設地雷、翻車和相機打擊頑軍,務使其不能乘車而必須步行前進。」

中央指示一下,各解放區軍民聞風而動。在幾天時間內,就將鐵路扒了個稀爛。南北交通大動脈被切斷,火車動彈不得。國民黨軍隊北進的步伐大大延緩了。

國民黨軍隊特別是吳化文的偽軍,與八路軍打了多年交道,也有一套應付我們的方法。在沿津浦路向濟南進軍的途中,他們採取邊修路邊前進,步步為營的戰術,讓你無隙可乘。

9月30日,徐州的國民黨第12軍、騎2軍及偽軍吳化文部開始北進。10月1日抵臨城(今薛城),3日在山東第8師及警備8旅尚未趕到的情況下進佔了滕縣。6日到達兗州。9日,與山東第4師先頭一部遭遇後,蔣軍主力取道鐵路以西繼續北進。

據羅榮桓、黎玉10月9日致軍委的電報中反映:國民黨軍隊行軍的組織相當嚴密。

「行軍兩側警戒嚴密,約1,000~3,000人不等,沿鐵路兩側護路溝牆步行。其機關人員、行李輜重、傷病員均載車上。

「出發前,其側衛部隊先乘車至警戒地帶,下車警戒。待整個部隊車輛通過後,再乘車跟上。

「步行者全系輕裝,多以跑步行進。火車與步行部隊互相掩護,火車行駛很慢。

「側衛部隊沿護路溝牆行進,遇我襲擊時,即以溝牆為主陣地進行掩護,火力較強。一般不向我衝鋒,但某些要點,有時衝鋒佔領或爭奪之。

「火車載機動部隊隨時增援薄弱處,較遠據點,敵亦用大炮策應。」

至10月11日,其先頭部隊利用山東軍區部隊主力尚未調轉、破路不夠徹底之機,已進抵濟南,後續部隊正準備源源跟上。照此下去,只要20天,國民黨大批主力就能順利通過津浦線到達平津地區。

為粉碎國民黨的企圖,中央決定成立津浦前線指揮所,由陳毅親往前線實施統一指揮。10月15日,陳毅、黎玉等人率前線指揮所進駐鄒縣香城,組織抗戰勝利以來第一個集中大兵團作戰的戰役。

陳毅在香城召開了團以上幹部會議,傳達中共「七大」精神,並作反內戰的動員。他以簡明通俗的語句表達了自衛作戰的理由和決心:「此山是我開,此樹是我栽,誰敢來摘果,把槍繳下來!」

當時的兵力部署是:自北向南,以渤海軍區武裝控制並破襲濟南以北鐵路,使到達濟南的國民黨兩個軍不能繼續北進;以山東第3、第4師及魯中警備3旅進攻泰安、兗州之間日偽軍;以山東8師及魯南警備8旅進攻鄒縣至臨城間日偽軍;以魯南警備9旅進逼徐州、臨城、棗莊以鉗制敵人。總之,在濟南至徐州沿線,共集中了20個團的主力。指揮所根據當前敵人情況,決定採取輪番使用兵力的戰法,使部隊在長途行軍後的連續作戰中,仍能保持有力的突擊力量。

津浦路徐州濟南段是南北交通大動脈的關鍵一段,是由南方進入華北、東北的通道。就1945年底的蔣介石來說,他的部隊已具有機械化的快速機動作戰能力,控制津浦線,就可以隨時保證蔣軍多路快速進攻,隨時與我軍進行決戰。我軍決定實施這次戰役,無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山東軍區第8師師長兼政治委員王麓水接到命令後,立即率領部隊向鄒縣急進。

盤踞鄒縣城的是剛由偽軍改編的吳化文部第4師10團及偽保安18旅,另有日軍1個中隊。

10月18日,第8師主力首先發起戰鬥。擔任主攻任務的是第8師22團1、2營。

當晚,1、2營官兵在該團王吉文團長的率領下,對鄒縣東、西城門同時發起攻擊。

東門守敵妄圖憑藉堅固的城垣工事拚命頑抗,密集的火力從城樓碉堡上往下猛烈掃射。

2營突擊隊官兵們在火力的掩護下,扛著雲梯奮力攻城。在激戰中,突擊隊的登城雲梯一架又一架地被炸斷,幾次攀城均沒有成功,但他們毫不畏懼,前仆後繼,一齊奮勇攀登,終因敵人火力太強,攻城受阻,一時難以登上城頭。

2營長看在眼裡,急在心裡,這樣下去,傷亡會越來越多。他果斷決定暫停強攻,立即改變戰法,先組織火力壓住敵人,同時組織突擊小組以集束手榴彈對城門進行爆破,掃除前進的障礙。

突擊小組在營火力掩護下,很快破門成功。強攻分隊迅即登上城頭,後續部隊大膽跟進,一舉佔領了東門。守敵退入東門碉堡,繼續負隅頑抗。

在2營強攻東門的同時,1營攻擊西門進展順利。戰鬥發起後,1連冒著敵人的槍林彈雨,爆破分隊和登城分隊同時向西門發起衝擊,一鼓作氣登上了城垣。後續部隊乘勢向城內突進、與敵展開巷戰,往返衝殺,浴血苦戰,大量殺傷敵人。守敵被打得四處亂竄,潰不成軍。

敵4師10團副團長陳於忠率領600餘人放下武器,棄暗投明。至19日晨,吳化文部第4師10團和偽保安18旅被全殲。只有據守城內碉堡中的日軍米倉中隊拒不投降。王團長當即下令組織爆破,隨著一聲巨響,30餘名日軍被消滅於碉堡的廢墟中。

此次戰鬥,全殲守城偽軍2,500餘人和日軍200餘人,繳獲大量日式武器。接著又迫使鄒縣南側日軍300人投降,控制了鄒縣以南40餘公里鐵路,山東第3、第4師則攻克大汶口,控制了南北鐵路10餘公里。至此,國民黨徐濟間交通再度被切斷。

10月上旬,新四軍第二師師長兼淮南軍區司令員羅炳輝奉命率第2師師部及第4、5旅告別淮南,北上山東。淮南根據地的人民和部隊在血與火的歲月中建立了魚水之情,他們實在捨不得自己的子弟兵離開。

畢竟羅炳輝在淮南這塊熱土上與日本侵略軍奮戰了整整7年,他同這塊土地、這裡的人民也難捨難分。

依依惜別了淮南,部隊過三河,經泗陽,到淮北宿遷集中。在這裡:第2師第4、第5旅與第4師第9旅合編為新四軍山東野戰軍第二縱隊,羅炳輝任司令員,韋國清任副司令員,詹化雨任參謀長。

10月20日,二縱從炮車、趙墩間強行越過隴海鐵路,進入魯南滕縣地區,在津浦路中段活動,準備打擊敢於北犯之敵。

這時,歸國民黨第5路軍指揮的吳化文部從蚌埠東運至徐州,爾後徒步沿津浦鐵路行進,企圖穿越解放區北上大汶口,到濟南地區集中,配合日軍第3師團一部,掩護蔣軍主力北犯。

吳化文部行動部署的情報被新四軍截獲破譯,其後又捕獲俘虜審問後得知,該部將於11月2日由滕縣進至界河,3日由界河出發,以日軍部隊為前鋒北犯。

陳毅與羅炳輝等指揮員研究後決定伏擊該敵,並布下了天羅地網:第8師在界河以西一線山上設伏,二縱9旅在界河以東一線山上設伏,5旅配置在9旅以南,三支部隊形成一個三角形伏擊網。待吳部進入設伏地域後,由5旅斷其退路,8師會同9旅攔腰出擊。第4師和魯中警備第3旅在鄒縣以南、兩下店以北地區,攔擊可能逃竄之敵。

布置完任務後,陳毅在前線召開的連以上幹部動員大會上,為伏擊戰作了動員。「同志們,我解放區軍民經過八年艱苦抗戰,歷盡千難萬險,終於贏得了抗日戰爭的勝利。可是,抗戰的槍聲還沒有停止,躲在峨眉山上的蔣介石就指揮部隊下山來搶摘人民的勝利果實了。在美國佬的支持下,急調重兵沿津浦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