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挺進國統區,千里躍進大別山 第八章 尋機殲敵,在大別山立足生根

1947年8月30日,陝北葭縣牛官寨的窯洞里燈火通明,毛澤東的手腫得像個饅頭。

撤離延安5個多月了,毛澤東沒睡過一個囫圇覺,沒吃過一頓像樣的飯,加之陝北今年罕見的天災和頻繁的戰事,糧食物品奇缺,毛澤東和戰士們一樣常處於半飢餓狀態。極度的疲勞和嚴重的營養不良使毛澤東渾身浮腫,十分虛弱。

自從劉鄧揮師南下,毛澤東沒有一天不在惦記他們。凡有劉鄧電報來,無論白天夜晚,必親自處理。為保證大軍南下順利,他令陳賡率部渡過黃河,牽制敵人。前不久,劉鄧來電告急:國民黨數十個旅形成堵截包圍態勢,企圖將我圍殲於進軍途中。毛澤東憂心如焚,一連數日幾乎是站在地圖前度過的。剛才,他又一次吃力地拿起筆,給陳毅、粟裕擬了一封電文:

陳、粟:

二十九日午電悉。

……目前中心環節是在隴海南北積極行動,殲擊及抓住5軍、57師,攻佔一切薄弱據點直接援助劉鄧。我們對於陳(士渠)、唐(亮)、葉(飛)、陶(勇)20多天毫無積極行動,你們亦未嚴令督促,十分感覺焦急。為此問題,軍委多次指示未見具體答覆。現在歐震、張淦、羅廣文、張軫、王敬久、夏威各部均向劉鄧壓迫甚緊,劉鄧有不能在大別山立腳之勢,務望嚴令陳、唐積極殲敵,你們立即渡河,並以全力貫注配合劉鄧……

毛澤東

措辭是嚴厲的。近一個時期,毛澤東發給各野戰軍的電報均以中央或軍委的名義,唯獨給陳、粟的電報則全部署名「毛澤東」,並且必簽上4個粗重的「A」,這種情況一直延續到華野西兵團渡河南下。由此,足見毛澤東的決心與焦急。

任弼時想安慰一下毛澤東,又知此種情勢豈能一個「安」字了得?只好將說過的話又重複一遍:「主席,華東戰場一直形勢緊張,陳、粟遲遲未動必定是有困難。我想,他們接到這封電報,一定會拿出行動的。」

毛澤東的眉頭依然沒有鬆開:「但願如此。」

周恩來急匆匆地走進窯洞,濃眉飛揚:「主席,劉鄧傳好消息來了!」

「快念!」毛澤東迎上幾步,接過電報:「不,讓我自己來看。」

各首長並報軍委:

(一)我軍已勝利完成渡過淮河、進入大別山之任務。敵人追剿計畫完全失敗。今後任務,是全心全意的、義無反顧地創建鞏固的大別山根據地,並與友鄰兵團配合,全部控制可能點。

(二)實現此歷史任務,要經過一個艱難困苦的過程……我們應戒驕戒躁,兢兢業業,上下一心,度過艱難困苦過程,達成每一個具體任務。

(三)向全軍說明,我們有完全勝利的把握。……雖有困難,也是能夠克服的。

……

毛澤東吸吮著嘴唇,眉頭漸漸舒展開,灰腫的臉上也泛起紅潤。他慢慢地伸手從兜里掏出香煙,慢慢地點燃火,深吸了一口,猛地吐出:「我們終於熬出來了!」

「二十年來,我們長期處於防禦地位。自從劉鄧南征後,我們的革命戰爭,才在歷史上第一次轉入了進攻。這是革命的進攻,說反攻不確切。因為反攻是帶有防禦意義的,不能完全概括這一形勢和內容。」

毛主席興奮地說:「劉鄧向大別山前進,開始引戰爭到蔣管區,脫離解放區作戰,利用蔣管區人力、物力,減少老區負擔,是由內線轉入外線的第一著棋子,這是偉大的勝利。」

周恩來深解毛澤東語中含意,接道:「是的。自古誰得中原,誰就得天下。」

周恩來停了一下,又說到:「主席,劉鄧進入大別山,各個戰場都活了。不過蔣介石並不會甘心的。卧榻之旁,豈容他人酣睡?他一定會拼上性命的。」

毛澤東點點頭。

周恩來的目光透著沉重:「只是這樣一來劉鄧背得太重了。」

聽到這裡,毛主席激動地站起身來,在地上走了一圈,說:「……他們沒有後方,物資困難,人拖瘦了,腳板跑大了,這代價必須支付,因為代價是偉大的,要號召全黨全軍向他們學習。」

毛澤東移步到門口,撩開門帘,望了一眼滿天的星斗:「夜黑了,星星才更亮。困難大,背得多,劉鄧就更光榮。他們的行動是英勇的行動。」

兩天後,電報載著毛澤東親手起草的《解放戰爭第二年的戰略方針》傳送到人民解放軍的各個戰場:

我軍第二年作戰的基本任務是:舉行全國性的反攻,即以主力打到外線去,將戰爭引向國民黨統治區,在外線大量殲敵,徹底破壞國民黨將戰爭繼續引向解放區、進一步破壞和消耗解放區的人力物力、使我不能持久的反革命戰略方針。

歷史重重地記下了一筆:以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為開端,中國人民解放戰爭由戰略防禦轉為戰略進攻。

劉伯承走到哪裡也離不開地圖,有時甚至把看地圖當成一種休息消遣,無論多麼緊張疲勞,只要往地圖旁一站,他就能氣沉丹田,進入一種「入定」狀態。似乎他面對著的不是花花綠綠、點點線線的圖形,而是一片活的凸起的天地。他全身心走進去,跨過山川江河,步入廣闊平原,越過小橋關隘,在山山水水之間跋涉,從滿頭烏髮直走到一頂銀絲……

此刻,他正手拿一盞油燈,站在一幅「大別山區形勢圖」前,構想著部隊的進一步展開。

鄧小平剛剛簽署了一項作戰命令,打開收音機想聽聽敵人的動態。他怕影響劉伯承,便把音量調到最小。

收音機里國民黨的電台正在廣播近幾天的戰事:「……本月下旬,國軍10萬官兵於息縣汝河、淮河一帶追阻圍殲共軍,激戰數日,戰況空前,斃傷共匪無數,繳獲武器頗多。目前,國軍正在節節進擊,共匪已作分股逃竄。據可靠消息來源。此役中,國軍曾擊斃一名身材高大且戴眼鏡之匪徒,經多方證實,此人必系共匪頭目劉伯承無疑……」

「我說政委」,劉伯承眼睛不好,耳朵卻很靈。他放下油燈對鄧小平笑道:「我這是第幾次被擊斃啊?」

鄧小平也笑了:「蔣介石是恨你不死喲!本來在晉東南、冀魯豫,你已經是人家的心腹之患,如今又竄到大別山,跑到人家卧榻之旁,令他骨鯁在喉、芒刺在背,還要取其首級,他能不恨、不盼你死嗎?」

「說的是喲。」劉伯承又舉起油燈,視線回到地圖,說:「你看,大別山縱橫千里,西至平漢,東臨津浦,北傍淮河,南靠長江,突出於武漢、南京之間,物產又豐富,地勢又險要,堪稱歷代兵家必爭之地。而今開闢中原,解放全國,實現我軍重大戰略轉折,正在此一舉。蔣介石當然要拼上老命爭奪。不是你死就是我活嘛。但是,我劉伯承不想死,我還要睜著一隻眼睛。試看中原逐鹿,鹿死誰手!」

「大勢所趨,國民黨必敗無疑!」

說話間,李達進來報告:「司令員、政委,會議已經準備好了。」

劉伯承點點頭:「好,鄧政委,走。」

在一個打穀場上,已經集合了野戰軍指揮部200多名精英。這是野戰軍指揮部南下以來第一次如此規模的幹部大會。

會場中央擺著一張臨時從老百姓那裡借來的八仙桌,桌上有一把也是借來的茶壺和一個搪瓷碗。到會幹部的衣服都洗得乾乾淨淨,面容也修得整整齊齊。

劉鄧來之前,情報處長柴成文正在介紹敵情。柴成文正說得眉飛色舞,見劉鄧李三人遠遠走來,便止住話頭,帶頭鼓掌。

劉伯承擺擺手:「今天鄧政委作報告,我也是聽眾。」

「那我就來拋磚引玉。」鄧小平徑直走到八仙桌前坐下。

鄧小平開宗明義:「同志們,我們已到了大別山,由黃河邊到長江,完成了戰略任務的第一步。」

天空藍藍的,偶爾飄過幾片白雲。陽光下的鄧小平似乎有些熱了,他脫下灰軍裝,只著一件泛黃的短袖汗衫,又摘下帽子,露出了同所有的人一樣的光頭。經過長途跋涉,連日征戰,他的面容明顯消瘦了,兩個眼窩深陷下去,顴骨更加凸出。

他喝了口水,接著說道:「黨中央說我們的行動是英勇的。英勇不英勇,還要看我們今後的行動。目前,陳謝兵團已挺進隴海西線,向伏牛山前進。這樣,便以大別山、伏牛山和魯西南形成一個掎角之勢。在這種戰略態勢下,我們解放中原,把蔣介石逼退一條線,是有充分根據條件的。」

「其一,由於我們挺進大別山,陳謝兵團出現隴海西線,加上陝北戰場的攻勢,蔣介石兵力不足更加捉襟見肘。現在尾隨我們和我們周圍的敵人總共有23個旅,不過15萬人,其中大部分是被殲滅後再補充起來的。除此之外,敵人要想從其他地方再抽調部隊是萬分困難的。另方面,當我跨越隴海鐵路,敵人錯誤地認為我們是被迫的行動,事前沒有布置正面阻擊,事後尾追又一直處於被動,這就是蔣介石戰略上的失敗,這就是蔣介石的致命弱點。他總是錯誤地估計形勢,走臭棋。」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