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兵下太行山,縱橫馳騁晉冀魯豫 第四章 五戰五捷,劉鄧大軍旗開得勝

1946年6月28日清晨,十幾匹駿馬疾馳在塵土飛揚的邯鄲道上,由北向南奔去,馬蹄揚起的漫漫黃塵,像濃霧般瀰漫開來。

跑在最前頭的,是一匹栗色高頭大馬,四蹄生風,馬背上端坐著一位身材魁偉的軍人。他猛然用力挽住馬韁,等著身後那匹棗紅色駿馬。端坐馬上的是劉伯承司令員,騎棗紅色馬的是鄧小平政委。

跟在這兩位野戰軍首長身後的,有薄一波副政委、張際春副政委、李達參謀長和隨行人員。他們騎馬從晉冀魯豫解放區的首府——邯鄲出發,要到河北磁縣馬頭鎮去。參加在那裡召開的第三、第六縱隊解放戰爭自衛反擊誓師動員大會。

馬路揚起的灰塵,蓋過路旁剛剛收割過的麥茬地,朝霞初現,地里顯得一派流金泛銀。

劉、鄧勒住馬韁,這支馬隊的行進速度逐漸緩慢下來,塵土漸漸消散,路旁的景物已清晰可見。平漢路從新鄉到邯鄲的廢路基,像一條殘破的乾涸了的沙河堤岸,被大水沖得到處溝渠縱橫。火車站被拆除了,路軌早已不見蹤影,過去老遠就能望見鯨魚脊般的路基,現已挖成一道道深溝,水塔殘破不堪,機車成了一堆廢鐵。在軲轆朝天的車廂上,國民黨軍用漆塗抹的「青天白日」圖案,依稀可辨。那白漆寫成的標語,仍歷歷在目:「戡亂才能建國,華北必須收復」「三個月消滅共產黨」「打通平漢線,運兵大東北」「踏平太行,生擒劉、鄧」……

劉司令員看到這裡,先笑了起來,說:「用不著踏平太行,劉、鄧就在平原上!」

劉司令員攬著韁繩,用衣袖擦擦眼鏡片上的塵土,笑著對鄧小平講:「他可真敢胡吹啊!3個月能消滅共產黨!癩蛤蟆打哈欠,口氣不小!」

鄧小平笑著說:「蔣介石在這邯鄲道上,還一直黃粱未熟哩!」

劉伯承繼續說道:「前幾天我到新鄉談判時,國民黨叫囂戰爭,我當面對他們說,你們不要再做黃粱美夢了,中國共產黨人是不怕戰爭威脅的。」

「是啊!」鄧小平看了看左右的人,言簡意賅、語重千鈞地說:「既然他們把戰爭強加在我們頭上,我們只有堅決奉陪到底!」

「止戈為武,戈禾合我。」劉伯承接著說,「我跟國民黨談判代表們說,我們不要打仗了。抗戰八年,人民需要休養生息,我們應當化干戈為玉帛,把大炮打成犁頭吧!他們把我們的和平願望,當成了軟弱可欺……」

十幾匹駿馬在邯鄲古道上又奔跑了一陣。只見晨煙藹藹,綠樹森森,馬頭鎮在望……

當劉、鄧來到馬頭鎮村頭,第三、第六縱隊和旅的首長陳錫聯、王近山、杜義德、肖永銀、趙蘭田、李德生等均已站立在馬頭鎮村外,等候多時了。

劉、鄧徑直來到會場。這一天天氣晴朗,和煦的南風吹遍大地,四野一片靜謐……

鋼鐵戰士們,都在屏息凝神地等候著劉鄧首長到來。劉、鄧在陳錫聯、王近山等陪同下,剛剛轉過村口時,被等在廣場上的戰士看到了,立即響起暴風雨般的掌聲和海濤般的口號聲……

誓師大會選擇在馬頭鎮村西的開闊地上,人們在煤堆上用木板搭成高高的檢閱台。從這裡透過一排排垂柳青楊便可以看到舊中國時期趙武靈王修建的叢台。那氣勢宏偉的叢台掩映在古柏蒼松之間,向人們講述著一段古老的故事:武靈王繼位之初,趙國勢衰,經常受秦、齊等國的威脅和匈奴、胡人等外族侵擾,趙國無力抵抗,經常吃敗仗。趙武靈王在率兵抗戰中發現,胡人穿的衣服短小,騎馬射箭十分方便,而自己的將士都是寬袍博帶,乘的是笨重的戰車,行動極其遲緩。於是趙武靈王決心趨利避害,改革部隊的服裝,要部隊離開戰車,也學騎馬射箭。但他的主張立刻受到王公大臣的反對。趙武靈王知道不改革很難戰勝敵人,於是便身先士卒,自己帶頭穿著胡服,騎馬射箭。趙國從此強大起來,軍隊屢戰屢勝。趙武靈王為了觀看操演,慶祝勝利,便在這裡大興土木,築起了一座規模宏大的叢台。

劉、鄧站在台上,檢閱了自己的部隊,戰士們坐在廣場上,橫看成行縱瞧成列,肩上的刺刀發出耀眼的光芒,部隊剪裁刀刻般整齊地坐在那裡,成排成行的輕重機槍整齊地擺在地上,迫擊炮都上了馱馬,指戰員高舉手臂,呼著口號……

鄧小平在台上講話:「……國民黨撕毀了停戰協定,對解放區發動了全面進攻。敵人以193個旅(師),約160萬人向解放區發動進攻。用來進攻晉冀魯豫解放區的兵力,有28個旅(師)約25萬多人……」

鄧小平神情振奮,聲如洪鐘,他把當前戰場的嚴重形勢告訴部隊,以斬釘截鐵的口氣進行作戰動員:「經過八年的艱苦抗戰,人民勝利了。人人希望把大炮打成犁頭,讓坦克改裝成拖拉機下地耕田。但戰爭與和平一樣,不能僅僅是一方情願。蔣介石把戰爭強加在我們頭上,我們只有奉陪到底!」

下午1時,又在馬頭車站的煤倉里召開了縱隊連以上幹部會,由薄一波副政委作動員。薄一波詳細地介紹了蔣介石全面進攻解放區的部署之後說:「現在不要看還沒有什麼大的動靜,其實蔣介石像浮在水上的鴨子那樣,埋在水裡的兩隻腳忙得很啊!」

說到這裡,薄一波面色嚴峻,向大家簡明扼要地講了當前的敵情。他說:「蔣介石這一次又下定決心『剿匪』了,他是吃了秤砣鐵了心,不見棺材不落淚,非把我們這些人置之死地而後快不可……蔣介石挑起內戰,現在已經打上門來了。我們敢不敢迎戰?怎樣迎戰?有沒有把握?毛主席幾天都沒有睡覺。結果究竟怎樣,現在誰也不能說清楚。我告訴你們,黨中央對形勢早就作出判斷和估計。一句話,這場仗是非打不可了。形勢是嚴峻的,擺在我們面前只能有三種前途:一是打敗蔣介石解放全中國;二是兩敗俱傷,相持不下;三是我們打輸了,重新背著小包袱回太行山打游擊。要爭取哪種前途,只有靠我們自己!」

字字千鈞,敲擊在每個人的心坎上。大家都懂得過去背著小包袱在太行山打游擊的滋味。離開會場時,沒有一個人說話。但會後各個連隊討論的時候,大家都踴躍發言,紛紛表示決心:要爭取第一個前途,避免第二個前途,絕對不允許走上第三個前途。

誓師大會後,劉伯承和鄧小平率領主力離開豫北,以風馳電掣的速度向魯西南挺進。

戰爭開始時,形勢十分嚴重。國民黨在軍事力量和經濟力量上都占很大的優勢。國民黨有著一支430萬人的軍隊,其中正規軍248個旅,約200萬人,擁有坦克、飛機等現代化的裝備,包括接收的100萬日軍裝備,和美國為之裝備的45個師(旅)的現代化、機械化裝備。國民黨統治著全國3/4的地區,約有3億人口,控制了大城市、戰略基地和交通要道,並取得美國政府在軍事上、財政上的巨大援助。相比之下,人民解放軍只有120多萬人,其中的正規軍僅存61萬,缺乏現代化武器裝備。解放區人口1億,剛剛開始土改,後方並不十分鞏固。

在這種險惡的形勢下,國民黨反動派企圖首先消滅中原我軍,然後攻佔蘇皖,再進攻華北,妄想在3個月、最多6個月的時間內解決關內問題,然後再解決東北問題,最後消滅我黨我軍,摧毀解放區。

敵人執行上述的戰略計畫,靠的是津浦路、隴海路和平漢路幾條大動脈。

劉伯承、鄧小平心急如焚。為了迫使圍追中原軍區部隊的國民黨軍回援,配合中原突圍和山東、華中野戰軍的作戰,他們主動向中央請示,計畫把晉冀魯豫野戰軍的作戰重點放到豫東方向的隴海路徐州、開封段,從戰略上調動和殲滅敵人。用劉伯承的話說:「我們的鐵鎚首先要擊在蔣介石發動全面內戰的大動脈——隴海線上!打亂敵人發動內戰的部署和時間表!」

隴海線是國民黨軍從統帥部通向華東、華北、西北、東北的生命線,兵力靠它運送,物資靠其周轉。敵人為保護這條生命線,在六七十里縱深的地帶配備著重兵,到處都是據點、封鎖溝、封鎖牆,還派出不少支部隊往來巡邏。鐵路線上還有鐵甲車、壓道車,防守十分嚴密。

8月,在酷暑難當的豫東,劉鄧率領三個縱隊,臨機制宜,以神奇的動作跨過黃河故道,在隴海路開封至徐州50公里寬的正面上,突然向敵人發起進攻。僅用兩天的時間,在開(開封)、徐(徐州)段攻下蘭封(今蘭考)、三義家、羅王、李庄集、楊庄、劉堤圈、柳河集、李壩、野雞崗等車站據點,殲敵5,000餘人,控制並擊毀鐵路150餘公里。在敵人的大動脈上,劉鄧大軍控制了150公里鐵路,這大大震動了敵人的統帥部。

8月13日,國民黨55師的一個旅出兵西援;第68師由開封東援;此外,蔣介石又從追逼中原軍區突圍兵力的隊伍中,調回整編第3師、41師和47師,向開封急進。

劉伯承和鄧小平乘敵增援未至,一面鉗制敵人,一面攻克杞縣、通許兩城,相機又攻佔陳留,隨即連取虞城、碭山等地,直打得敵人猝不及防,焦頭爛額。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