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卷 諸神黃昏 第298章 馬其頓方陣

亞歷山大對一切未知的事情都很好奇,還喜歡談論行軍打仗,卻不像其他孩子那樣只是舞槍弄棒瞎胡鬧,而是認真的探討各種戰略問題,這很對梅丹佐的脾氣。阿蒙在亞里士多德府中深居簡出,與其他人接觸的不多,想見一面並不容易,可是梅丹佐卻經常與亞歷山大在一起談論天南海北的事情。

從腓力二世了解的情報來看,梅丹佐也是了不得的人物,甚至可能是另一位神靈,國王也特意囑咐過亞歷山大,要向敬重老師一樣敬重梅丹佐。亞歷山大做到這一點並不難,梅丹佐這人除了愛抖威風,平日里嘻嘻哈哈並沒什麼架子,亞歷山大又刻意結交,兩人相處的不錯。

亞歷山大今年只有十八歲,梅丹佐在他身上看見了少年大衛的影子。大衛-所羅門是梅丹佐的門徒,梅丹佐非常喜歡少年時的那個都克鎮礦工,但如今的撒冷城主卻讓他有些失望。大衛-所羅門的志向是建立撒冷人的國度,出於對門徒的愛護,梅丹佐還是希望大衛能得嘗所願。

大衛拆毀了阿蒙神殿,將撒冷城的主神殿更改為阿羅訶神殿,神靈雖不計較,但卻護送著伊索離開了撒冷城。大衛-所羅門已擁有本源力量的七級成就,但他如今最大的誓願是建立撒冷國,這一生本源力量的成就恐怕到此為止了,因為他所追求的已是另一種成就。

當梅丹佐見到亞歷山大的時候,又想起了少年時的大衛-所羅門,他十分喜歡這個孩子,可能也是出於某種說不清的補償心理。或許他心中覺得自己沒有把大衛帶入伊甸園,也沒能幫助他實現建國的願望,總有些難言的遺憾吧。

亞歷山大從小受到父親的熏陶,他的人生願望與大衛-所羅門類似,而且更加宏大。他要征服龐大的難以想像的波茲帝國、為全體希頓人復仇。少年輕狂,是最有想像力的時候,這在他人看來根本就是痴人說夢,可亞歷山大卻很認真的告訴梅丹佐自己有這個願望。

梅丹佐既沒有嘲笑也沒有打擊他,反而拍著他的肩膀道:「好小子,有志氣!只不過路是一步一步走的,現在連希頓半島尚未統一,先不必多談如何征服波茲帝國。願望且不論最終能否實現,空談與實行的真正區別就在於——說將來要如何的時候,你現在在做什麼?」

亞歷山大倒也不是空談,他一直在學習軍陣以及兵法,並且讓手下的衛士們列陣操演,這很像小孩子的遊戲,但他卻玩的很認真。認識梅丹佐之後,他就纏著梅丹佐求他講授天樞大陸各地的風土人情、人口分布、歷次戰爭以及軍事指揮等方面的事情。

亞里士多德也去過天樞大陸、經歷過戰爭,自然也會對亞歷山大講授這些課程,但這位賢者提到軍事問題時,談的大多是國家戰略。而梅丹佐是衝鋒陷陣的親衛隊長出身,經常講述從大軍團列陣、各兵種配合、後勤系統調度直至衝鋒對決、戰陣輪換、短兵相接等一系列戰略指揮與戰術安排的細節問題。

亞里士多德教授學生如何去看待這個世界,而梅丹佐也成了亞歷山大的另一位老師,亞歷山大從梅丹佐這裡學到的也許是如何去征服世界。梅丹佐並非刻意如此傳授,但亞歷山大會從自己的角度去汲取所需的知識。

有一天梅丹佐試探著問亞歷山大:「你知道我的來歷與故事,假如將來有一天,當你真的征服了波茲帝國,大衛-所羅門有了建立撒冷國的機會,你會支持與允許嗎?」

這話聽上去像是開玩笑,但亞歷山大知道梅丹佐這種人是不會隨便問的,於是正色答道:「撒冷人想建立自己的國度,必須擺脫波茲帝國的統治,這與我的目標是一致的。我擊敗波茲的願望若能實現,也是幫助他們。」

梅丹佐點了點頭:「很好,希望你不要忘了今天所說的話。我再問你,大衛-所羅門拆毀了阿蒙的神殿,這讓我很失望,如果有一天你處於同樣的位置,會那麼做嗎?」

亞歷山大很認真的答道:「我向神靈立誓,絕不會!如果我有一天能到達埃居,會親自向阿蒙神殿獻祭,並重修伊西絲神殿!」

這孩子居然還會錦上添花,自作主張說出重修伊西絲神殿的想法,心裡很清楚怎樣投阿蒙所好。阿蒙是出身伊西絲神殿的武士,在伊西絲神殿守護聖女瑪利亞的舉薦下成了軍團長。在天樞大陸各神系古老的神靈中,阿蒙最敬仰的就是伊西絲女神。重修伊西絲神殿無損於阿蒙神的光輝,反而寄託了深沉的紀念含義。

沒想到這位十八歲的孩子竟有這種心眼,確實聰慧過人!

亞歷山大如此回答時,梅丹佐的靈魂中隱約聽見了一聲咳嗽,卻分不清是天上的宙斯還是人間的阿蒙所發出。梅丹佐又拍了拍亞歷山大的肩膀:「走,別成天坐在這裡閑聊了,帶我去馬其頓的軍營逛逛。」

幾天後的一個上午,阿蒙與亞里士多德正在書房中說話,梅丹佐帶著亞歷山大走了進來。亞歷山大興沖沖的說道:「阿蒙先生,亞里士多德老師,我有一樣東西要給你們看!」

他命士衛搬進來一個沙盤模型,沙盤的地形是山腳下的一片開闊地,上面站著列陣的士兵人偶,乍一看倒像是一片光禿禿的小樹林。阿蒙皺眉問道:「這是什麼隊形?」

亞歷山大答道:「步兵戰陣。」

阿蒙:「這些士兵站的非常密集,他們手裡拿的是長槍嗎?按身高比例算,竟然有二十尺!我還沒見過這種緊密的戰陣,還有這麼不好操縱的武器,你是怎麼想出來的?」

亞歷山大:「是梅丹佐老師幫我想的主意,它解決了馬其頓王國軍事上的最大難題!」

梅丹佐笑著擺手道:「我只是給了一些啟發,這孩子自己組織人演練,琢磨出來的軍陣。其實希頓半島上已經有軍隊這麼列陣了,但沒有系統的演練過。」

亞里士多德站起身來,朝著阿蒙和梅丹佐擺了擺手道:「你們先別說話,讓殿下自己說。」然後又問亞歷山大道:「馬其頓王國在軍事上有什麼難題?你這種軍陣又怎樣克服了那些難題?」

亞歷山大站在沙盤前,開始逐一講解——

馬其頓是希頓半島北部實力最強大的邦國,其力量已不亞於南部的雅倫與基巴達。但在梅丹佐這種見多識廣的戰將眼中,馬其頓乃至整個希頓半島不過是彈丸之地,遠無法與曾經的埃居、巴倫、哈梯、亞述等國相比,更別提龐大的波茲帝國了。

希頓半島臨海多山,馬其頓王國有一片難得的開闊平原,但超過國土面積的一半仍然是山地。在這裡作戰很難擺開天樞大陸列國戰場上常見的戰車陣,由於城邦規模都相對較小,重裝騎兵數量也非常少,往往只有富裕的貴族公民才能配得起騎士的鎧甲與武器,打仗時通常都是少量騎兵帶著大批步兵互相衝殺。

這裡很難打造與操演戰車陣、騎兵也不多,除此之外還有個最大的問題,就是武士數量有限,難以組建像天樞大陸各國傳統中的正規軍團。

阿蒙在各國所見過的正規軍團,除了強大到變態的烏魯克軍團,基本上標準建制都是五千名戰士配五十名神官,而正式的兵軍戰士至少也是喚醒血脈力量的一級武士。因為大軍團作戰最怕潰陣,普通人沒有強悍的血脈力量很難拿得起沉重的武器,就算拿得動,也很難配合戰陣推進發起連續的衝鋒砍殺。

對於人口基數很龐大的國家,組織幾個正規軍團並不難,至於戰鬥力就要看訓練水平以及後勤保障如何了。但是這一點在希頓半島卻很難做到,希頓半島各城邦之間的衝突戰爭,除了城邦公民自帶武器出征之外,還有很多四處流浪打仗的僱傭兵,其中大部分人就是普通的農夫,雖然身強力壯卻並非武士。

所以希頓各城邦之間戰爭場面有點亂糟糟的,只有基巴達那樣變態到完全以軍事手段組建的城邦,才能組建起強大的正規軍陣。基巴達城邦的正式公民中,凡是成年男子一律都是武士,如果沒有喚醒血脈的力量,則在二十歲以前就被殘酷的訓練淘汰了。

基巴達武士可以組織起戰鬥力很強的戰陣,但其它城邦卻很難效仿。基巴達武士的盾牌非常的沉重,需要用皮帶綁在左臂上才能端平,佩的梭槍既可近戰也可投擲。其它邦國中普通的戰士根本達不到這種要求,因此在與基巴達武士的正面對抗中總是處於下風。

如果按照常規的思路,隨著馬其頓擴張勢力範圍、人口增長,有更多的人可以嘗試修鍊武技,幸運者將喚醒血脈的力量成為武士,再按天樞大陸傳統的方式組建軍團操演訓練,那也不知道要等到多久之後了,而且困難重重。

亞歷山大則在梅丹佐的啟發下創造了一種新型布兵戰陣,強調是陣形和配合。改變的首先是主戰武器,不再是傳統的投擲梭槍也不是戰斧刀盾,而是一桿長達二十尺的長槍。

梅丹佐也是一位武技大師,他告訴亞歷山大,對於普通戰士而言,學會使用刀劍戰斧所花的時間很長,但經過簡單的訓練,幾乎每個人都可以掌握最基礎的長槍刺殺技法。而且打造其它的武器成本相對昂貴,大規模裝備極耗財力,木杆長槍相對而言是最便宜的。

而亞歷山大則把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