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卷 創世紀 第269章 燎原之火

阿蒙低頭答道:「我是為瑪甘淚哀傷,我見證了她與浮士德的故事,卻仍然讓這一切發生。她的命運不是我的錯,但我遇見了她卻無所作為,便是身為神靈的遺憾,浮士德的哀傷我能體會。」

加百列轉過身道:「我的神,您看見的就是人間,您無法使它成為誓願中的天國,但您經歷了這件事卻是這個結局,令我也覺得有些意外。當時您雖然在遠方,但沒有聽見瑪甘淚對神靈的呼喚嗎?」

阿蒙黯然道:「她呼喚的神靈應該是恩里爾,也許還有浮士德。恩里爾已隕落,但他的名字仍是一種象徵、瑪甘淚的一種寄望。加百列,你知道我錯在哪裡嗎?」

阿蒙居然問加百列自己錯在哪裡?這位超脫永生的天使答道:「我的神,您沒有錯,只是您與他們有所不同。當您只是一個孩子的時候,我就見過您,您的經歷雖然充滿艱險與考驗,但從都克鎮走出的阿蒙,生來就像一位神靈。

也許在你小小年紀揮動那沉重的礦錘時,就鍛造了您的堅毅與從容,都克鎮族人千年的血脈沉澱,那荒涼而惡劣的環境洗鍊,造就了一個與眾不同的您。我只在瑪利亞離去時見過您失去理智、覺得虛弱和憤怒,既有不顧後果的衝動也有面對挫折的無奈。

除此之外,不論您遭遇了多少艱難,您的腳步從來一絲不亂,一個少年放被逐深山進入穴居野人部落,卻能被奉為神靈,這是其他人做不到的,所以您才會成為如今的阿蒙神。您早年雖然通過了生生不息的考驗,那萬千生靈動搖不了您的心志,但這世上的人,他們不是您。

世人是浮士德,也許不曾擁有他那樣的學識與成就,世人也是瑪甘淚,也許不像她那麼出身卑微與柔弱。您在天神之門中遇到溫迪,會把她帶回伊甸園,但您的伊甸園能容納那麼多浮士德與瑪甘淚嗎?

你給了浮士德指引,讓他最終主宰了靈魂,可是另一個卑微的瑪甘淚,也一直在努力的主宰著自己的靈魂。她不是您也不是浮士德,只是一位弱小的凡人,在命運中掙扎無力抵抗。如果您未曾遇見,我也無話可說。可是您偏偏見證了這件事,卻只關注浮士德而忽略了她。

對於您而言,見證一個弱小而卑微的人如何主宰自己的靈魂,也許比關注居魯士大帝遇刺更有意義。塞米爾女皇會拔劍指向您,並不是您做錯了什麼,而是因她的憤懣與無奈,就像她的一生也充滿了無奈。您身為神靈就會承受人們對神靈的詰問,至於怎麼去看待,這要看您想成為怎樣的神靈?」

加百列的話說完了,阿蒙抬頭望天道:「在人間,浮士德這樣的所謂強者、瑪甘淚這樣的所謂弱者,也許正是我的經歷中所缺少的足跡,偏偏是隨處可見最尋常的痕迹。在我離開人間去開創神國之時,沒想到是在這裡完成了最後的求證,我本人的經歷中也充滿缺憾。」

一旁的塞米爾若有所思,已經緩緩的收劍還鞘。阿蒙的目光穿過加百列的肩頭望向她,又問道:「我已經告訴你馬爾都克的事情,居魯士雖死,留給亞述帝國恐怕只有幾年的時間,而波茲很快就會捲土重來,你又有什麼打算?」

塞米爾凝望著浮士德消失的方向答道:「他走了,我才明白,沒有他,我無法按我的願望掌控與治理這個帝國。辛納赫死後,國中一直有人企圖擁立其子繼位,恢複以前的國策,如今乾脆就交給他們吧,讓這些人如願以償。在波茲帝國捲土重來之前,希望他們能夠做好準備,但是結局我已看到。」

謠里奧在一旁小聲說道:「女皇,你是要隱退嗎?莫不如去伊甸園吧,成為阿蒙神的使者。」

塞米爾搖了搖頭,背後突然展開了一對白色的翅膀,一言不發往南飛去。謠里奧喊了一句:「塞米爾,你將要去哪裡?」

塞米爾的聲音遠遠答道:「我要處理好最後的事情,將帝位交給辛納赫之子,而我將去亞述高原以北、里斯河的發源處隱居,那裡也是我的族人世代繁衍之地。浮士德沒有找尋到的東西,我想去繼續去找尋,也祝你在伊甸園中好運。」

謠里奧望著塞米爾遠去,有些遺憾的朝阿蒙道:「我的神,她拒絕了伊甸園的邀請,可是那一對羽翼,就像伊甸園中的天使。」

阿蒙眯著眼睛道:「那是白鴿的翅膀,據說塞米爾還是個嬰兒時,隨著河水出現在淺灘上,有一群白鴿圍繞著她飛翔,還用羽翼為她取暖,被一對夫妻發現將她帶回家……她已經得到了指引,有自己所欲求證,此刻展翅飛翔,終於從命運中解脫。你們回伊甸園吧,我將要去開闢我們的天國。」

說完這番話,阿蒙轉身一步踏入了虛空,又一次從人間消失了。

……

接下來的幾年,天樞大陸上發生的事情令世人們想像不到,卻早在阿蒙的預料之中。居魯士突然遇刺,新崛起的波茲大帝國確實陷入了內亂。居魯士之子岡比西斯,派一位叫高墨塔的大祭司,秘秘密處決了可能會與自己爭奪皇位的弟弟,然後繼位遠征。

岡比西斯取代其父居魯士到達埃居邊境,接受了埃居法老埃拉赫特的跪拜。但就在岡比西斯前往埃居邊境的時候,大祭司高墨塔以那位被處決的皇弟的名義,趁機篡位奪權。

岡比西斯聞訊急率大軍趕回波茲本土,卻在半路身亡,有人說他是染病,有人說他是在戰鬥中受傷,也有人說他是遇刺。高墨塔奪得帝位卻不能服眾,波茲帝國陷入內亂之中,被征服的埃蘭王國趁機獨立,其餘行省也有分崩離析之勢,各地暴亂不斷。

幾年之後,阿黑門尼德族出身的大將軍大流士發動了政變,誅殺高墨塔登上帝位,然後又用了兩年時間平定了內部的分裂與各地的暴亂,不僅恢複了居魯士時期的全盛局面,而且波茲帝國繼續向外擴張。埃居至此才真正的臣服於波茲,而亞述、巴倫相繼滅國。

從居魯士遇刺到大流士繼位一共是八年時間,從大流士繼位再到他平定局面征服亞述,又用了兩年。也就是說浮士德與塞米爾刺殺居魯士,總共給了亞述帝國十年的喘息之機。只可惜這個帝國已經是暮氣沉沉,並未恢複昔日的強盛,在強大的波茲面前仍然是不堪一擊。

阿蒙曾說過,大流士要想掌控局面至少要用兩、三年,而實際上大流士花的時間更長。他並不著急,而是穩打穩紮的觀望,等到內亂勢力都露出苗頭之後,才突然發動各個消滅,逐步清除所有的隱患,穩固波茲帝國的統治。

大流士揮軍壓境,前線的戰事一觸即潰,辛納赫之子與亞述群臣隨即決定主動投降,大流士只打了一場硬仗而已,隨即就吞併了亞述帝國。如果說波茲滅亞述還有一戰的話,那麼滅巴倫就幾乎是兵不血刃。

在波茲帝國滅了亞述揮軍南下之時,馬爾都克就已經降下了神諭,命巴倫王國不必抵抗。馮紐國王倒是有心一戰,可惜他失去了神官集團的支持,當大軍到來時,守衛王都的神官們主動停下了巴倫城的神術大陣,打開了巴倫城門。

大流士大體繼承了居魯士的國策,由於帝國的擴張太快、版圖過於遼闊,各地的發展很不均衡,他仍然採取了以本土治理的策略,不僅保留了原先貴族階層的利益,而且還允許他們供奉自己的神靈。

波茲帝國允許新行省的人們信仰原先的神靈,但做為征服者,它也要求各地為波茲帝國所信奉的主神修建神殿。這場景有點像當年的都克鎮,阿蒙小時候生活的都克鎮,同時就有當地守護神穆芸女神與埃居王神荷魯斯的神殿。但如今的波茲帝國與都克鎮的情況並不相同,波茲是真正的征服者,神殿聖火燃遍大陸、接受真正的獻祭。

如今的波茲大帝大流士其實就是馬爾都克的證果化身,這位大帝在獻祭儀式上,會對著自己的神像跪拜嗎?如果是那樣的話,將是多麼滑稽的場面!

而實際上這個場面並沒有發生,波茲帝國的主神殿,祭壇中央供奉的是熊熊烈焰,而不是某位神靈的神像。阿蒙所知的那個巴克力是某位神靈的名銜,而馬爾都克還有一個不為人知的名字叫波旬,但波茲帝國的國教世稱大光明教,供奉的是一團聖火,這團火的象徵的神靈名叫馬茲達。

波茲人供奉大光明神馬茲達,國教稱為大光明教,後世也有人稱之為拜火教,其分支流傳遠方並逐漸異化,又被稱為襖教或明教,但那都是很久遠之後的事情了。總之馬爾都克變化多端,沒人知道那名為馬茲達的聖火也是這位天神的象徵。

這一幕多少讓人聯想起很久之前林克所在的穴居野人部落,那些穴居野人們在一個大山洞裡點燃長年不熄的火焰,將帶來溫暖和光明的火焰視為神靈膜拜,是原始的宗教的雛形。直至阿蒙到來,繼承與取代了那團火的地位,成為了他們心目中的神。

如果阿蒙當時已有更高的成就,帶著更明確的目的,就要成為人們獻祭的神靈的話,他完全可以採用另一種做法,直接降下神諭給予指引。那麼那團火就會被神化,擁有的名字或許就叫阿蒙,成為象徵帶來溫暖與光明的神靈。

馬爾都克當年也許就是這麼做的,波茲最早是在很多原始部落的融合中形成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