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錄 二、井岡山革命根據地人物譜

毛澤東,字潤之,湖南省湘潭縣韶山沖人。1918年畢業於湖南第一師範。早期即開始革命活動,接受並傳播馬克思列寧主義,創辦《湘江評論》,建立新民學會、俄羅斯研究會、社會主義青年團、共產主義小組等革命組織。1921年7月,出席中國共產黨第一次代表大會。會後任中共湘區委員會書記。在黨的第三次代表大會上當選為中央委員、中央執行委員。在國民黨第一、二次代表會上當選為中央候補執行委員,並任宣傳部代理部長。1927年任全國農民協會總幹事,主持中央農民運動講習所。

1927年8月7日,出席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當選為中央臨時政治局候補委員。領導發動了湘贛邊界秋收起義,任前敵委員會書記。秋收起義失利後,適時地率部進入井岡山區,領導創建了中國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1928年3月前委改為師委,任師長。4月下旬,井岡山會師後任中國工農革命軍(後改為紅軍)第四軍黨代表、軍委書記、中共湘贛邊界特委書記。11月重建前委,任書記。在艱苦卓絕的井岡山鬥爭中,寫下了《中國的紅色政權為什麼能夠存在?》、《井岡山的鬥爭》等著作,提出了「工農武裝割據」的思想,後發展為中國革命以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道路的理論,是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主要創始人。

1929年1月,率紅四軍主力離開井岡山。後又創建了中央革命根據地,任紅一方面軍總政委、總前委書記,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主席。遵義會議後,確立了在全黨的領導地位。領導全國人民經過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奪取了全國的勝利。解放後任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中央軍委主席、中共中央主席。1976年9月9日逝世於北京。

朱德,字玉楷(玉階),曾化名王楷,出生於四川省儀隴縣。早年加入孫中山領導的同盟會,參加了辛亥革命活動。1915年在雲南參加反對袁世凱稱帝復辟的起義。1917年在四川參加反對段祺瑞賣國政府的護法戰爭。十月革命後,逐漸接受馬克思主義,隨後去德國留學。192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6年在蘇聯學習回國後,投身於革命工作。

1927年蔣介石叛變革命後,參加領導了南昌起義,任起義軍第九軍副軍長。1928年初,率領南昌起義余部,領導和發動了湘南起義。4月,率起義軍上井岡山與毛澤東部會師,成立了中國工農革命軍(後改為紅軍)第四軍,任軍長兼十師師長。5月,當選為中共湘贛邊界特委候補常委。10月,當選第二屆特委委員。11月,任前委委員。12月,當選為紅四軍軍委書記。在井岡山鬥爭中,與毛澤東共同領導奪取許多戰鬥的勝利。為人民軍隊的建設與發展,根據地的擴大與鞏固,作出了卓越的貢獻,是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主要創始人。在中央蘇區任紅一方面軍總司令等職。

解放後,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副主席,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司令。1955年授予元帥軍銜。是第二、三、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長,第八屆中共中央副主席。1976年7月6日在北京逝世。

陳毅,字仲弘,四川省樂至縣人。1919年赴法國勤工儉學。1922年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1923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7年在武漢中央軍校擔任政治工作。南昌起義後,任起義軍十一軍二十五師七十三團政治指導員。起義軍轉戰贛南經整訓後,任縱隊指導員。1928年初與朱德等一起領導和發動了湘南起義。4月,同朱德一起率部上井岡山與毛澤東部勝利會師。歷任中國工農革命軍(後改為紅軍)第四軍士兵委員會主任、教導大隊長、十二師師長、軍委書記。5月,當選為中共湘贛邊界特委候補常委。10月選為第二屆特委委員。在此期間,積極協助毛澤東、朱德,為建設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和發展工農紅軍,作出了很大的貢獻,是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主要創始人之一。

建國後,任華東軍區司令員兼上海市市長。後任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國務院副總理兼外交部長、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副主席、國防委員會副主席、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1955年被授予元帥軍銜。1972年1月6日逝世於北京。

彭德懷,原名彭得華,出生於湖南省湘潭縣烏石鄉一個農民家庭。大革命時期,曾在國民革命軍任營長、團長。大革命失敗後,堅持反對國民黨新軍閥,秘密組織士兵委員會,支持革命活動。1928年4月加入中國共產黨。7月發動和領導了平江起義,組建中國紅軍第五軍,任軍長。12月,率紅五軍主力來到井岡山與紅四軍會師,混合編製任紅四軍副軍長。1929年1月,紅四軍主力下山出擊贛南,率領紅五軍和紅四軍三十二團留守井岡山,挑起了第三次反「會剿」的重任。由於敵強我弱,率部突出重圍,轉戰贛南與紅四軍會合。5月又根據前委決定,率部回到湘贛邊收復了失地,是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主要領導人之一。

解放後,擔任中共中央西北局第一書記、西北軍政委員會主席、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副主席、中央人民政府革命軍事委員會副主席、中國人民解放軍副總司令、中國人民志願軍司令員兼政治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兼國防部長。是黨的第六、七、八屆中央委員會委員、政治局委員。1955年授予元帥軍銜。1974年11月29日在北京逝世。

滕代遠,湖南省麻陽縣人。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早年主要從事青年和農運工作。曾歷任長沙郊區農民協會委員長,中共醴陵縣委書記、湘東特委書記、中共湘鄂贛特委書記等職。1928年7月,和彭德懷一起發動與領導了平江起義,組建了中國紅軍第五軍,任軍黨代表。12月與彭德懷率部上井岡山與毛澤東領導的紅四軍會師,任紅四軍副黨代表,湘贛邊界特委常委。1929年1月,紅四軍下山後,率紅五軍與紅四軍三十二團堅守井岡山。第三次反「會剿」失利後,突出重圍轉戰贛南與紅四軍會合。5月,遵照前委決定,率部回到井岡山根據地,收復失地,開展游擊戰爭,是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主要領導人之一。

建國後,歷任鐵道部部長、全國政協副主席,是中共第七、八、九、十屆中央委員。1974年12月1日逝世於北京。

(以下按姓氏筆畫為序)

王爾琢,湖南省石門縣人。1924年考入黃埔軍校第一期學習,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因品學兼優,留任學校擔任學生隊分隊隊長、黨代表。曾參加平定廣州商團叛亂、討伐軍閥楊希閔和劉震寰等戰鬥。1926年北伐戰爭時任東路軍先遣司令部政治部主任。大革命失敗後,受黨派遣到國民革命軍第十一軍第二十七師七十四團任參謀長。參加了南昌起義,三河壩撤守後,協助朱德為部隊的生存做了許多工作。部隊在贛南整編為縱隊後,任縱隊參謀長。1928年1月,協助朱德、陳毅發動領導湘南起義,任工農革命軍第一師參謀長。4月,上井岡山與毛澤東部合編為中國工農革命軍第四軍(後改稱紅四軍),任軍參謀長兼二十八團團長。井岡山鬥爭中,英勇善戰,立場堅定,參與指揮了許多戰鬥,是當時的一位優秀軍事指揮員。同年8月,在江西崇義思順圩,為追回被叛徒拉走的連隊不幸遇難。

王佐,名雲輝,號南斗,出生於江西省遂川縣下庄的一個貧苦客籍農家,早年備受壓迫和剝削,曾學裁縫為生。由於不滿豪紳欺凌,1921年投身「綠林」。1926年接受遂川黨組織要求,將所部改編為遂川縣農民自衛軍。大革命失敗後,保存了60支槍,堅持革命。1927年7月會同安福王新亞、寧岡袁文才部,攻克永新城,救出被反革命關押的共產黨員和革命群眾,事後任贛西農民自衛軍副總指揮。10月,毛澤東率秋收起義部隊到井岡山後,接受了黨的領導和改編,任工農革命軍第二團副團長兼二營營長。同年4月加入中國共產黨。5月後,歷任紅四軍三十二團副團長兼二營營長、紅四軍軍委委員、湘贛邊界第一、二屆特委委員、湘贛邊界防務委員會主任。1929年1月任紅三十二團團長,留守井岡山,堅持鬥爭。5月,任紅五軍第六縱隊司令員。在井岡山鬥爭中,衝鋒陷陣,屢建戰功,為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創立、發展和鞏固作出了重要貢獻。1930年2月被錯殺於永新城。建國後,追認為革命烈士。

王展程,湖南省石門縣人。早年就讀於湖南省政法學校,受黨的影響,投身革命。1924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5年考入黃埔軍校第四期學習。畢業後,參加了北伐戰爭。大革命失敗後,隨軍參加了南昌起義和湘南起義。1928年隨朱德上井岡山,任紅四軍二十八團參謀長。1929年1月,任紅五軍副參謀長,留守井岡山。1929年2月,隨紅五軍向遂川方向突圍時,在大汾被捕,堅貞不屈,受盡折磨,被敵人殺害於遂川戴家鋪。

王懷,乳名桂香,江西省永新縣高市鄉江邊村人。1925年考入吉安省立第七師範,受進步思想影響,參加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