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後記

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賈拓夫,14歲參加革命,54歲被「四人幫」迫害致死,40多年的革命生涯,既波瀾壯闊,又令人惋惜。當我們撰寫他富有傳奇色彩的鬥爭經歷時發現,他沒有為自己留下一點點自傳和回憶的文字,我們只能通過查詢檔案,走訪他的領導、同事、戰友,參閱他們的回憶文章和著作,才得以寫成這部賈拓夫的傳記。

本書是在1993年中央黨史出版社出版的《賈拓夫傳》的基礎上,參考了1995年中共陝西省委黨史研究室、國家計畫委員會辦公廳、中國輕工總會辦公廳合編由陝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賈拓夫》一書,同時,還參閱了許多賈拓夫的戰友、同事的回憶文章,其中包括:

薄一波:《深切悼念賈拓夫同志》;

宋平、宋劭文、薛暮橋、周光春:《敢於對「左」的指導思想提出不同意見——記敘賈拓夫同志的幾件事》;

習仲勛、馬文瑞、汪鋒、白如冰:《深切懷念賈拓夫同志》;

李維漢:《回憶延安時期的民族工作——紀念賈拓夫同志》;

常黎夫:《亦師亦友相敬如賓——憶拓夫同志》;

白壽康:《賈拓夫在綏德第四師範》;

張俊賢:《賈拓夫到佳縣發展黨組織》;

李忠信:《賈拓夫蒲城脫險》;

王仁濟:《賈拓夫在城固》;

余海豐:《憶拓夫同志二三事》;

程子華:《憶拓夫》;

賴大超:《嚴以律己的拓夫同志》;

孫作賓:《深切緬懷賈拓夫同志》;

張邦英:《懷念拓夫老戰友》;

楊和亭:《憶拓夫同志》;

張漢武:《學習拓夫同志的獻身精神》;

趙伯平:《學習拓夫同志堅定的無產階級立場》;

董學源:《傑出的黨的地下工作者拓夫同志》;

羅文治:《賈拓夫同志的遠見與卓識》;

楊 克:《實事求是理論聯繫實際的楷模——回憶賈拓夫同志二三事》;

李屺陽:《坎坷而光輝的一生——懷念賈拓夫同志》;

楊永昶:《懷念我的良師賈拓夫同志》;

劉 春:《賈拓夫同志與黨的少數民族工作》;

何承華:《領導·老師·兄長》;

白如冰:《關於拓夫的一些回憶》;

鄭戈桓:《懷念拓夫同志》;

杜延慶:《拓夫同志關心工會工作》;

狄景襄:《財經工作者的一個好榜樣——紀念賈拓夫同志》;

趙家梁、張致祥:《執著探索艱辛實踐——追憶拓夫同志在經濟計畫方面的卓越貢獻》;

廖季立:《堅持實事求是的楷模》;

余建亭:《紀念拓夫同志堅持實事求是》;

薛葆鼎:《他為真理而犧牲——賈拓夫同志去逝26周年祭》;

傅石霞、趙家梁、張致祥:《關心手工業的賈拓夫同志》;

張 盤:《憶拓夫同志幾件事》;

黃 海:《追憶賈拓夫同志》;

魏 敏:《回憶下放撫順期間的賈拓夫同志》;

肖遠力、周玉書:《實事求是的楷模——懷念賈拓夫同志》;

白向銀:《回憶賈拓夫同志在中央黨校學習時的一些情況》。

……

筆者在撰寫第一稿時,參考了賈拓夫的夫人白茜和子女們,為自己親人平反,長時間奔走呼籲,找了各個歷史時期與賈拓夫一道戰鬥和工作過的許多老同志而收集到的寶貴材料,這些材料與《中共黨史人物傳》一書中「賈拓夫」一文構成了《賈拓夫傳》的基本素材。寫作過程中,還查閱了中央檔案館、陝西省檔案館的有關資料,走訪了幾十位老同志,包括楊尚昆、薄一波、習仲勛、馬文瑞、程子華、劉瀾濤、李維漢、汪鋒、郭洪濤、張秀山、趙伯平、常黎夫、劉春、周光春、張漢武、杜延慶、任壽康、狄景襄、賴大超、吳鴻賓、張俊賢、劉傑山、楊和亭、徐炳如、楊克、牙含章、郭敬、董學元、廖季立、李忠信、余海豐、王仁濟、黃海、傅石霞、魏敏,以及《中共黨史人物傳》中《賈拓夫》一文的執筆者——趙家梁、陳大倫、鄭戈桓、常誠、張盤、張致祥等同志。我們向這些老同志致以衷心的感謝。

特別應該感謝的是從1954年10月到1959年10月,足足5年時間,與賈拓夫朝夕相處,一起工作的秘書趙家梁同志。他所寫的《我的自述》為本書的成稿提供了大量詳細的第一手資料。正如趙家梁所說:「我跟賈拓夫關係一直很好。我對他很敬重,他對我也器重。我們之間,沒有什麼拘束,沒有什麼隔閡,坦誠相待,融洽相處。直到1959年他被錯批為右傾反黨之後,我不擔任他秘書之後,也還去看他。」在賈拓夫被迫害致死後,特別是粉碎「四人幫」後,趙家梁以及與賈拓夫多年共事的陳大倫、張致祥、鄭戈桓、常誠等為他的平反昭雪做了許多工作,為本書的問世付出了許多心血。

在紀念中國紅軍長征勝利七十周年的時候,毛澤東主席嫡孫毛新宇撰寫出版了《爺爺率紅軍走過——毛新宇話長征》一書,其中專設一節「誰是紅軍進入陝甘的引路人」,他寫道:「有一個人,在中共中央選定紅軍長征落腳點的問題上,起到了十分關鍵的作用。他就是賈拓夫。」「賈拓夫為中共中央和紅一方面軍落腳陝北做出了重要貢獻,起到了進軍陝北引路人的作用。」毛新宇的研究,使我們從一個側面了解賈拓夫在中國革命進程中的貢獻。

本書得以問世,得到中央有關部門和中共陝西省榆林市委、市政府,神木縣委、縣政府的關心和支持,在此特向他們表示衷心的感謝。

由於條件的限制,關於賈拓夫的資料收集有許多困難,加之筆者水平有限,錯誤和疏漏在所難免,敬祈讀者批評指正。

上一章目錄+書簽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