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毛澤東之後 糾正沿襲多年「左」的口號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剛剛結束,1979年1月3日,胡喬木在中共中央宣傳部的會議上,作了一次頗為重要的講話。

他的這次講話,從理論上糾正了許多沿襲多年的「左」的口號,起了很大作用,產生頗大的影響。

比如,「以階級鬥爭為綱」,是在「文革」中廣泛流行的口號。

胡喬木否定了這一口號。他說:

「這樣勢必造成階級鬥爭的人為的擴大化。而且,照這樣推論,社會一旦消滅了階級,失掉了以階級鬥爭為綱的根據,社會發展就似乎沒有綱、沒有動力,或者忽然有別的矛盾起而代之,成為綱和動力了。」

又如,「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這一口號,也流行甚廣。

胡喬木也否定了這一口號。他認為:

「這個口號本來不是毛澤東同志提出的,而是『四人幫』一夥提出的。它公開見之於文字,最早是在1967年兩報一刊編輯部寫的《沿著十月社會主義革命開闢的道路前進》一文中。後來康生把它寫到了『九大』政治報告中,他在向中直機關部傳達『九大』精神時,又作了發揮。這個口號提出以來,報刊上發表過不少文章,但始終沒有嚴格推敲,把它的科學涵義和根據講清楚。……

「粉碎『四人幫』以後,對這個口號還作過一些宣傳,但是究竟它的涵義又是什麼仍然是一個問題……

「今後,這種涵義不清的口號,在現實生活中仍然可能成為不安定的因素。講清楚這個問題,對黨的理論和實踐,對中國革命和國際共產主義運動,都有重要的意義。至於採取什麼形式講清楚,那需要考慮,至少在一段時間內不要在報刊上講。」

再如,在社會主義社會「這個歷史階段中,始終存在著階級、階級矛盾和階級鬥爭」,是載入中共「九大」通過的黨章之中的。

胡喬木加以如下剖析:

「毛澤東同志沒有說過『始終』這兩個字,這兩個字是康生加的。加上這兩個字,就把毛澤東同志的話搞得面目全非,在邏輯上也講不通。列寧說:『社會主義就是消滅階級』。

「如果說在社會主義社會,階級和階級鬥爭始終存在,那怎麼消滅階級,怎麼進入共產主義?

「那豈不等於說,社會主義永遠不是社會主義,或永遠不能實現消滅階級的社會主義?這『始終存在』的錯誤提法,迫切需要糾正,也很容易糾正。但是也要經過中央正式決定,爭取一定的手續才好把它正式糾正過來。」

還有,毛澤東在中共「九大」上,扳著手指頭,曆數黨內一次次路線鬥爭,給人們留下極深印象。於是,動不動要說成路線鬥爭,說成第幾次路線鬥爭。

胡喬木對此作如是說:

「黨內鬥爭,是否都是社會階級鬥爭的反映,都是路線鬥爭?黨的歷史是否只是路線鬥爭的歷史?……

「黨內存在路線鬥爭,這是事實。但是,黨的歷史不等於就是路線鬥爭的歷史。如果任何鬥爭都是路線鬥爭,那末,黨內就幾乎天天存在路線鬥爭……

「很長時間以來在一些同志中間形成這麼一種心理,似乎黨內的任何鬥爭不提到路線鬥爭的高度上來,就沒有重要意義,就像吃飯沒有吃飽似的,總不過癮……

「馬克思、恩格斯、列寧一生都進行過不少的黨內鬥爭,但是他們?沒有說進行過多少次路線鬥爭,別人也沒有這樣說過,因為沒有必要這樣來歸類和計數。把黨內一切複雜的鬥爭都簡單化成為一定的刻板的模式,我們以後有沒有必要繼續這樣做?」

筆者所以如此詳盡摘錄胡喬木的原話,是因為這些撥亂反正的見解,是他在「文革」中那面壁九年反覆思索的成果,顯示了他的理論水平。他的這些見解,後來都被中共中央所接受,從此不再使用那些曾流行甚廣的「左」的政治口號。

在1979年11月,全國笫四屆文代會在北京召開。周揚在大會上作題為《繼往開來,繁榮社會主義新時期文藝》的主題報告。在起草這一報告時,胡喬木曾與鄧力群一起,致函胡耀邦、周揚,贊同報告的初稿中糾正一些「左」的文藝口號,並提出看法:

耀邦同志並請轉周揚同志:

周揚同志報告稿已遵囑看了兩遍,有些不成熟的意見寫出僅供參考。

(一)整個稿子似可開門見山,由歷史發展的新時期說到文藝發展的新時期,文藝在新時期的任務、文藝組織的新的工作方法。全文的關鍵似在對文藝與政治的關係作出新的提法,不再因襲過去的文藝為政治服務、文藝從屬於政治的提法。過去的提法有許多講不通的地方,過於簡單化,但現在不必加以批評,還是要給以歷史的積極的解釋和估價,因為它是當時時代的產物,也發揮了積極作用(當然也產生了消極作用),但現在仍然因襲就不適當了。我們想這可能是這次文代會能否開好的一個關鍵。時間已經過去二十年,積累了太多的痛苦和委屈,大家都希望更上一層樓,一定要使人一新耳目,才能振奮人心。至於新的提法似可考慮用培養社會主義的新人,爭取社會進步,但這隻適用於文學、戲劇、電影,對美術尤其音樂就不適當,因此也可加上耀邦同志提的滿足人民的精神生活的需要,提高人民的精神境界的意思。文藝要為四個現代化服務只能這樣服法,不能規定作品的主題和題材,文藝當然可以表現四化,但決不能解決八字方針一類的問題,否則社會重複幾十年的積弊,使文藝陷入困境,使廣大文藝工作者失望。

(二)文藝與黨的關係如何提要特別慎重。文藝究竟需要什麼性質、什麼範圍的領導?這個問題要打破條條框框徹底研究一下,因為不正確不適當的領導有不如無,世界文藝歷史並不是由於黨的領導而發展起來的,就是社會主義文藝,也是文藝家本人創造性勞動的結果,而不是領導的結果,領導無非是某種幫助和服務而已,這與科學、哲學完全是一樣的,領導決不能創造出科學家和哲學家,黨的領導是通過建立一種更適宜於科學、哲學、文藝發展的條件而實現的,任何對領導作用的誇大都只能造成反科學、反哲學、反文藝的後果。在這些方面我們都親歷太多,不能再沉默了。因此,我們希望報告稿能:(1)確定領導的含義,盡量減少各種各樣的領導。(2)對文聯、各協會與文藝工作者的關係作出切實而有益的規定。(3)報告全文盡量用建議口吻而不用號令口吻。

(三)歷史的敘述是否可考慮把時間縮短,範圍放寬(整個文藝界,而不是一小部分和一個地區)。因為許多問題一時難以作出結論,是否由現狀出發,在為解決當前工作所必須涉及的問題才涉及一下,而不作系統的回顧。

意見提得很匆忙,考慮不周,敬請原諒!

胡喬木 鄧力群

(一九七九年)九月十八日

此後,在1980年2月的中共十一屆五中全會上,決定重新設立中央書記處,胡喬木當選為書記。書記處的成員如下——

總書記:胡耀邦。

書記:(以簡體字姓氏筆劃為序)萬里、王任重、方毅、谷牧、宋任窮、余秋里、楊得志、胡喬木、胡耀邦、姚依林、彭沖。

這時,胡喬木在黨內的職務,已比「文革」前高了——那時他只是中央書記處候補書記。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