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毛澤東之後 抓住話劇《於無聲處》大做政治文章

1978年10月12日,《文匯報》發表長篇通訊《於無聲處聽驚雷》,引起了胡喬木的注意。《於無聲處聽驚雷》記述了上海工人創作的話劇《於無聲處》在上海轟動的情景。這一話劇,是生病在家休息的上海熱處理廠青年工人宗福先花了二十多天在1978年5月完成的。《於無聲處》在舞台上為天安門事件平反。9月23日,《於無聲處》在上海工人文化宮的小劇場上演,觀眾反響極其強烈。劇場的容量畢竟有限,《文匯報》破天荒地連續三天用了四個版面發表《於無聲處》劇本,以使廣大讀者可以從報紙上讀到《於無聲處》。

胡喬木以高度的政治敏感,讀了話劇《於無聲處》劇本,給予肯定。儘管他此時的職務只是中國社會科學院院長,卻專程飛往上海,去看話劇《於無聲處》。看完演出,他上台接見劇組全體人員,稱讚這個話劇「寫得不錯」。

由於胡喬木的大力推薦,11月14日,話劇《於無聲處》劇組前往北京演出。

胡喬木如此看重話劇《於無聲處》,為的是大做政治文章,因為1976年的「天安門事件」是當時與「兩個凡是派」鬥爭的焦點之一。

把1976年清明節的「天安門事件」定為「反革命事件」,是根據毛澤東的指示作出的。華國鋒堅持「兩個凡是」,堅決反對為1976年清明節的「天安門事件」平反。

在粉碎「四人幫」之後,要為1976年「天安門事件」平反的呼聲日高一日。

在粉碎「四人幫」的第二十天——1976年10月26日,華國鋒在對中共中央宣傳部門負責人談話中,就明確指示「天安門事件要避開不說」。華國鋒所謂的「避開不說」,就是不準平反。

在1977年3月的中共中央工作會議上,陳雲明確提出要為1976年的「天安門事件」平反。可是,華國鋒堅持「兩個凡是」,堅持「天安門事件」是毛澤東親自定為「反革命事件」,不能平反。

鄧小平的復出,本來就是意味著對「天安門事件」是「反革命事件」的否定。然而,華國鋒卻硬要解釋為「天安門事件」仍是「反革命事件」,鄧小平的復出只是由於事實表明鄧小平與「天安門事件」無關,不是「天安門事件」的「總後台」。

然而,要求為「天安門事件」平反的呼聲越來越強烈。

1978年11月12日,陳雲在中央工作會議上,又一次提及了最敏感的話題——天安門事件,認為應該予以平反。陳雲在講話中,還提到了話劇《於無聲處》:

關於天安門事件。現在北京市又有人提出來了,而且又出了話劇《於無聲處》,廣播電台也廣播了天安門的革命詩詞。這是北京幾百萬人悼念周總理,反對「四人幫」,不同意批鄧小平同志的一次偉大的群眾運動,而且在全國許多大城市也有同樣的運動。中央應該肯定這次運動。

這一回,陳雲一呼百應,在會上形成一股強大的聲勢。中共中央副主席鄧小平、葉劍英、李先念都堅決支持陳雲的發言。

這股強大的力量,向著華國鋒築起的「不許平反」的堤壩發起了總衝擊。

說實在的,華國鋒堅持「天安門事件」不能平反,他打的是「兩個凡是」的擋箭牌——「天安門事件」是「反革命事件」,這是「偉大領袖毛主席定的」;實際上,「天安門事件」與華國鋒本人休戚相關。

在「天安門事件」的緊急關頭,華國鋒在1976年4月4日晚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上,曾說:

「一批壞人跳出來了,寫的東西有的直接攻擊主席,很多攻擊中央……很惡毒。」

正是由於1976年的「天安門事件」被定為「反革命事件」,鄧小平被撤消一切職務;

也正是由於1976年的「天安門事件」被定為「反革命事件」,鄧小平下台了,華國鋒取而代之,先是擔任國務院總理,緊接著擔任中共中央第一副主席。

所以,對於華國鋒的政治生涯來說,「天安門事件」是重大的轉折點。

所以,華國鋒死死守住「天安門事件」是「反革命事件」這道防線。華國鋒深知,一旦這道防線被突破,將直接動搖他的政治根基。

然而,為1976年的「天安門事件」平反的呼聲日益高漲。如果華國鋒仍然堅持不為「天安門事件」平反,這也將會動搖他的領袖地位。

這樣,華國鋒不得不表接受黨內壓倒多數的意見:為「天安門事件」平反。

這樣,在陳雲發言後,隔了一天,即1978年11月14日,經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批准,中共北京市委鄭重宣布:

「1976年清明節,廣大群眾到天安門廣場沉痛悼念敬愛的周恩來總理,憤怒聲討『四人幫』,完全是革命行動。因參加此事件而被捕的三百三十八人中沒有一個人是反革命。對於因悼念周恩來、反對『四人幫』,而受到迫害的同志,一律平反,恢複名譽。」

《北京日報》發表了中共北京市委的決定。

出席中共中央工作會議的胡喬木,反反覆復捉摸著中共北京市委決定,覺得「廣大群眾到天安門廣場沉痛悼念敬愛的周恩來總理,憤怒聲討『四人幫』,完全是革命行動」這句話說得不明確。到底是「大秀才」,咬文嚼字,以為僅僅說「沉痛悼念敬愛的周恩來總理,憤怒聲討『四人幫』」,「完全是革命行動」,是留了很大的餘地。因為「沉痛悼念敬愛的周恩來總理,憤怒聲討『四人幫』」,「完全是革命行動」,這還用說嗎?內中最為關鍵的是「天安門事件」究竟是什麼性質的事件,中共北京市委並沒有明明白白地說出來。

就在胡喬木非常仔細捉摸中共北京市委為「天安門事件」所作的平反決定的字句時,很快地他就注意到,《人民日報》在11月16日在頭版頭條刊登中共北京市委的決定,加上了這樣鮮明的標題:《天安門事件完全是革命行動》。

胡喬木指著這一標題說,這下子把話說明白了!

11月16日,《人民日報》根據胡喬木的指示還發表了署名「特約評論員」的長篇文章《人民的願望,人民的力量——評話劇〈於無聲處〉》。話劇《於無聲處》在北京的演出,緊緊配合了天安門事件的平反,在全國造成強烈轟動。

1978年12月18日,文化部和全國總工會召開大會,隆重嘉獎《於無聲處》。就在這一天,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著名的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在北京京西賓館召開。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