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新聞首腦 發表《實踐論》的前前後後

毛澤東在1950年11月22日寫給胡喬木的信中,要他起草一個關於如何正確地寫電報的文件,頗有意思——

喬木同志:

請你負責用中央名義起草一個指示,糾正寫電報的缺點,例如:不要用子丑寅卯、東冬江支等字代替月、日,要寫完全的月、日,例如11月22日;署名一般要用完全的姓名,不要只寫姓不寫名,只在看報的人完全明了其人者允許寫姓不寫名,便如劉鄧(引者註:指劉伯承、鄧小平),陳饒(引者註:指陳毅、饒漱石)等;地名、機關名一般必須寫完全,只在極少數情況下允用京津滬漢等省稱;還有文字結構必須學會合乎文法,禁止省略主詞、賓詞及其他必要的名詞,形容詞和副詞要能區別其性質,等等。請你為主,起草一個初稿,再邀楊尚昆、李濤、齊燕銘、薛暮橋及其他你認為有必要邀請的同志開會一次或兩次,加以修改充實,然後送交我閱。

毛澤東

11月22日

信中提及的楊尚昆,當時任中共中央辦公廳主任,李濤為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作戰部部長,劉燕銘任中央人民政府辦公廳主任,薛暮橋為政務院財政經濟委員會秘書長。

毛澤東要胡喬木起草這樣的文件,是知道胡喬木寫文章很注意語法、用詞。大抵也正因為這個緣故,後來毛澤東讓胡喬木代表中央參與語言文字工作,擔任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委員、國家語言工作委員會委員、中央推廣普通話工作委員會委員、漢語拼音方案審訂委員會副主任。

1950年12月28日,毛澤東寫給胡喬木的信,則是關於發表《實踐論》一事:

喬木同志:

此兩文已看過,可以發表。

第一天發表《實踐論》。第二天發表真理報的評論。分兩天登報。

可先在人民日報發表,然後新華社再用文字廣播。

毛澤東

12月28日

毛澤東信中提及的《真理報》的評論,是指1950年12月18日《真理報》所發表的編輯部評論《論毛澤東的著作〈實踐論〉》。

胡喬木遵照毛澤東的囑咐,先在1950年12月29日《人民日報》上發表了《實踐論》,翌日刊出《真理報》文章。

毛澤東的《實踐論》,寫於1937年7月。

1950年2月,當毛澤東要從蘇聯回國時,斯大林提議出版毛澤東的選集,以總結中國革命的經驗。為了協助毛澤東編輯選集,斯大林指派了尤金來華。

毛澤東回國後,由他的俄語翻譯以及蘇聯漢學家費德林著手翻譯。尤金讀了俄文稿,對《實踐論》極為推崇,建議送往蘇聯發表。毛澤東同意了。

尤金把《實踐論》俄文稿交人呈送斯大林。斯大林閱畢,交由蘇共中央理論刊物《布爾什維克》於1950年第二十三期(1950年12月出版)全文發表。1950年12月18日,《真理報》配發了評論文章。

於是,毛澤東給胡喬木寫了那封信,決定在《人民日報》全文發表《實踐論》,翌日發表《真理報》評論。

也就在寫那封信的同一天,毛澤東又給胡喬木寫了一信——

喬木:

(一)可將胡佛演說以資料名義利於人民日報第四版及世界知識上。(二)不但「領導方法決定」,而且有許多其他文件,都有在報上重新發表一次的必要。此事請與陳伯達商量一下,開出一個文件單,加以審查,然後發表。

毛澤東

12月28日

這裡提及的胡佛,是美國前總統。「胡佛演說」,是指胡佛1950年12月20日在紐約發表的關於國際形勢及美國對外政策的廣播演說。毛澤東看了演說稿,非常仔細地考慮了在中國加以發表的形式——以什麼名義,在什麼報第幾版,在什麼雜誌上同時登,都作了很具體的安排。

至於「領導方法決定」,是指毛澤東在1943年為中共中央起草的關於領導方法的決定。這顯然是由於《實踐論》的發表,使毛澤東想及,「有許多其他文件,都有在報上重新發表一次的必要」。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