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勁旅 八、消極的防禦——第五次反「圍剿」

主力紅軍在北線連連受挫,中共臨時中央和中革軍委便由軍事冒險主義轉為軍事保守主義,採取消極的防禦作戰。要求紅軍處處設防,節節抵禦。與敵人進行正規的陣地戰,與敵人拼消耗,遲滯敵人的進攻,削弱其力量,以此來制止敵人的第五次「圍剿」。這樣又打了一段時間,毫無疑問仍是被動。恰在此時,國民黨第十九路軍發動了「福建事變」,通電反蔣並宣布成立「中華共和國人民政府」。

蔣介石在撫州聽到這個消息,非常沮喪。因為十九路軍是這次圍剿的東路力量,承擔扼守閩西及閩西北地區,阻止紅軍向東發展的任務。如果東部防線崩潰,如果這五萬「叛軍」與江西十萬紅軍和在了一起,精心策劃的第五次「圍剿」將破產不說,閩、贛結為一體後憑藉中共與共產國際的聯繫,再加上十九路軍掌握的福建出海口,外來援助將源源不斷進入,後果不堪設想。蔣介石立即改變軍事布署,暫時中斷對蘇區的圍剿,從進攻蘇區的部隊中抽調了11個整師,用於應對福建的十九路軍。

對此大好時機,毛澤東及時提出建議:主力紅軍應在此時突進到以浙江為中心的蘇、浙、皖、贛地區去,縱橫馳騁於杭州、蘇州、南京、蕪湖、南昌、福州等地之間,將戰略防禦轉為戰略進攻,威脅敵人的根本重地,向廣大無堡壘地帶尋求作戰。用這種方法迫使敵人回援,在運動中消滅敵人,從而粉碎敵人向根據地的進攻,並援助福建人民政府。

彭德懷也致電紅一方面軍總政委並轉中央領導人博古:「留紅五軍團保衛中央蘇區,集中一、三、七、九軍團,向閩浙贛邊區進軍,依方誌敏、邵式平根據地威脅南京、上海、杭州,支援十九路軍的福建事變,推動抗日運動,破壞蔣介石的第五次『圍剿』計畫。」但左傾領導者實行關門主義,拒不採納毛、彭的正確建議,仍把主力紅軍從東線調到西線的永豐地區,去進攻蔣軍的堡壘,讓十九路軍單獨同蔣軍作戰,使紅軍喪失了粉碎第五次「圍剿」的最佳時機。

蔣介石開始以重兵圍剿十九路軍,面臨危境的福建人民政府曾多次要求紅軍給予軍事上的支持,但左傾中央就是無動於衷。1934年1月,蔣介石在鎮壓了十九路軍後,騰出手來開始大舉進攻中央蘇區。敵集中20多個師分三路向蘇區撲來,強敵面前,博古、李德等人錯上加錯,仍命令紅一方面軍在各城、鎮、村及交通要道構築碉堡,處處設防,並主動攻擊敵人。團村一役,僅紅五軍團第十三師就減員過半,十五師師長吳高群犧牲。接下來,紅五軍團又被調到南樟、橫村一帶進行防禦戰。在敵人飛機、大炮的轟擊下,五軍團遭受了巨大損失,一些以連、排為單位固守的支撐點,在敵人的進攻中沒有及時撤出,半數與支撐點共存亡了。

這種與敵人硬碰硬的打法,使有戰鬥經驗的老兵和指揮員大量減員,雖由地方補充進來不少新戰士,但他們中的絕大部分都沒有進行最基本的軍事訓練,就不得不投入前線。這樣一來,部隊的戰鬥力就可想而知。五軍團第十三師是寧都起義的老底子,一支很能打硬仗的隊伍,師長陳伯鈞在視察一次新兵訓練時,發現實彈射擊十人竟然有九人脫靶,這樣的成績令他感到極度擔憂。

五軍團如此,其它主力軍團在各地的作戰也都沒打好。紅一軍團軍團長林彪給軍委寫了一封信,大膽直言軍委在指揮上存在的四大缺點:

(一)決心遲緩損失了不少可以取得勝利的機會,這是軍委最大最嚴重的缺點。

(二)決心下過之後,對時間的計算及不精確,致各部隊不能協同,像這樣的事實多得很。

(三)對個部任務的規定及執行的手段過於細瑣,使下級無機動的餘地。

(四)對戰術原則未能根據實際情況靈活運用,未充分分析當地情況特點,而總是一套老辦法到處照搬。

時任方面軍總參謀長的劉伯承對此也十分焦急,他找到李德,提出必須終止這種不切實際的軍事指導方針,否則紅一方面軍將有被葬送的危險。李德聽後勃然大怒,訓斥劉伯承道:「你還不如一個普通的參謀,白在蘇聯學習了幾年。」

劉伯承早在20年代就是川軍中的名將,北伐戰爭時期曾任國民革命軍第十五軍軍長。1927年參加南昌起義時,任革命委員會參謀團參謀長。1928年到蘇聯,入伏龍芝軍事學院學習,是李德的同學。回國後,劉伯承擔任中共中央長江局軍委書記,到中央蘇區後歷任紅軍學校校長、紅一方面軍總參謀長。他具有長期的帶兵實踐,又有豐富的司令部工作經驗和紮實的軍事理論水平。對於李徳的譏諷,劉伯承以大局為重,沉住氣沒與他理論。幾天後,劉伯承隨同李德到總參謀部去,李德嫌機要員在路邊做飯擋了道,竟一腳將飯鍋踢翻。劉伯承忍無可忍,憤怒地用俄語向李德質問道:「帝國主義分子就是這樣欺負中國人的,作為共產國際派來的顧問,你這種行為是錯誤的,是帝國主義行為!」

李徳惱羞成怒,告到博古那裡,說劉伯承不尊重他,要求撤掉劉伯承的職務。

不久,劉伯承便被貶到紅五軍團任參謀長。

三月二十五日,紅五軍團第十三師配合紅一、三軍團,發起泰寧戰役,與國民黨軍第十縱隊湯恩伯部第四師、第八十九師激戰於新橋、太陽障一線。此役雖擊潰敵人七個團,斃傷一千四百餘人,俘虜三百七十餘人,子彈九十萬發,但紅軍自身也傷亡七百餘人。

四月上旬,敵人集中十一個整師,沿撫河東、西兩岸向廣昌發起進攻,拉開了廣昌保衛戰的序幕。李德在這裡擺出了當時紅軍的最強陣容,紅五軍團和一、三、九軍團一字排開,與近十萬敵軍抗衡,死守廣昌。博古提出:「為著保衛廣昌而戰,就是為著保衛中國革命而戰。」,「勝利或者死亡!」,「拒敵於國門之外!」和「決不放棄蘇區寸土!」等戰鬥口號。廣大紅軍指戰員憑著頑強的革命精神和血肉之軀,硬是與敵七個精銳師加一個炮兵旅血戰十八天。十八天後,廣昌失守,英勇的紅軍將士雖給敵以重大殺傷,但自身也傷亡近6000人,占參戰總兵力的五分之一。

廣昌失守,嚴酷的現實令廣大紅軍幹部、戰士對這種不切實際的戰術感到強烈不滿。野戰司令部遂與29日晚在頭坡召開會議,旨在總結廣昌戰役和討論下一步作戰計畫。

到會的有:朱德、博古、李德、周恩來、顧作霖等,各部隊首長有:

紅一軍團軍團長林彪、政治委員聶榮臻、參謀長左權、政治部主任李卓然

紅三軍團軍團長彭德懷、政治委員楊尚昆、參謀長鄧萍、政治部主任袁國平。

紅五軍團軍團長董振堂、政治委員朱瑞。

紅九軍團軍團長羅炳輝、政治委員蔡樹藩等。

博古在台上悶悶不樂地坐著,目前蘇區的北大門被敵人撞開了,今後怎麼辦?仗該怎麼打?保衛黎川,保衛廣昌,結果一個也沒保住,「禦敵於國門之外」幾乎成為泡影,怎不令博古焦急,被他所寄予重託的李德似乎也沒有什麼更好的辦法,他提出的「堡壘對堡壘」,「陣地對陣地」,「短促突擊」一個也不管用。儘管如此,他們都不肯承認自己制定的軍事方針、戰略戰術是錯誤的。

博古環顧一下四周,見人都到齊了,便宣布開會。他首先發言:「廣昌一戰,我們雖然最終放棄了,但連日來,我一、三、五、九軍團各部給敵以沉重打擊,消滅了很多敵人。敵人在這次戰役中也暴露出不少弱點,敵人目前越瘋狂,就說明他們越沒有出路,黔驢技窮嘛。」接著,博古又繼續講道:「眼下我們雖暫時退卻,但敵人得到的是一座空城。我們的前途是光明的!蘇區的前途是光明的!各部要很好的總結一下,休整一下,準備迎接新的戰鬥!」

博古講這番話無非是想寬慰一下眾位將領,可沒想到話音剛落,台下便「轟」的一聲,大家紛紛開始議論開來。

「廣昌戰役,我軍傷亡近六千,敵人傷亡不到三千,怎麼能說是給敵以沉重打擊呢?」

「廣昌戰役賠了老本,像這樣打下去,老本會賠光的!」

「今天叫在這突(短促突擊)一下,明天叫在那兒突一下,我們軍團給突突得差不多了!」

……

議論聲越來越高,言辭也愈發尖銳、犀利,朱德作為野戰軍司令員,坐不住了,他也很反感李德那一套,他曾多次找到李德,談過去反圍剿的成功經驗,想從側面提醒李德,不該照搬正規戰、陣地戰的原則。可李德根本聽不進去,現在仗打成這樣,朱德心裡也很惱火。他嚴肅而沉重地講道:「黎川決戰,我們打輸了,廣昌決戰,我們還是輸了。」

朱德一番實事求是的發言,令全場頓時靜下來,博古像挨了重重的一擊,臉立時就陰沉下來。朱德瞥了博古一眼,沒有理會他,又繼續講到:「野戰司令部宣布撤出廣昌是明智的,可惜太晚了,如果早撤出來,損失就會小一些。彭德懷同志曾建議過,但司令部沒有及時採納,我也有責任。」

朱德一表態,下面的各軍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