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整編 五、偉大的寧都起義

寧都起義勝利,一支嶄新的人民軍隊——紅五軍團誕生,它在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革命史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它是由共產黨領導的諸多起義中最具影響力的起義之一。南昌起義打響了對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但最後起義還是以失敗告終;秋收起義所剩下的隊伍也不多,但卻開創了毛澤東同志提出的「以農村包圍城市」的重要革命理念。而寧都起義是成建制的原國民黨軍隊一萬七千餘人,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集體起義,參加紅軍。不僅規模最大,代價最小,而且是取得完全勝利的一次大起義。

(二)它給了蔣介石和國民黨政府以沉重一擊,極大地動搖了「圍剿」蘇區的國民黨軍隊的軍心。

(三)它對蘇區軍民和全國革命產生了巨大鼓舞,使人們堅定了國民黨必敗,紅軍必勝的信心。

(四)它解除了對當時紅都瑞金的嚴重威脅,使中央蘇區進一步得到了鞏固。

(五)它使中央紅軍增添了一個戰鬥力很強的17000餘人的主力軍團,為紅軍輸入了大批傑出的軍事指揮幹部,迅速壯大了紅軍的力量,使中央蘇區主力紅軍驟增至近6萬人。

(六)它將大量精良的武器和裝備帶到了蘇區,僅八部完整的電台和四十餘名專業技術人員,就比當時蘇區紅軍全部的電台還多。此外,大量專業醫療、醫護人才進入蘇區,提高了中央紅軍的戰地醫療水平,為蘇區的衛生醫療事業作出了卓越貢獻。

(七)它為中共開展兵運工作,將整軍整師成建制的起義部隊改造成真正的人民軍隊積累了成功經驗。

以寧都起義部隊改編而成的紅五軍團,在鞏固、發展和保衛中央蘇區的鬥爭中,在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征中,以及在同張國燾分裂主義的鬥爭中,都立下了不朽的功勛。寧都起義的卓越領導人趙博生、董振堂、季振同以及成千上萬的起義官兵,先後為中國革命的勝利而血灑疆場。為數不多的倖存者經過長期革命鬥爭的考驗,不少人建國後成為各級黨、政、軍機關的重要領導人。他們中有一人被授予上將,5人被授予中將、23人被授予少將,有的還成為我國著名的外交家、藝術家等。

1937年,毛澤東和肖勁光、王稼祥在延安與參加寧都起義的部分同志合影,毛澤東在合影照片中題詞:「以寧都起義的精神用於反對日本帝國主義,我們是戰無不勝的。」這是對寧都起義的高度評價。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