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打破極「左」框框 8.3 做一次「洋奴」

繼一五之後又一次大規模工業成套設備引進工作,受到極左勢力百般阻撓。

陳雲不懼非難:如果有人批評這是「洋奴」,那就做一次「洋奴」在引進國外大型設備方面也採取了一些大動作。1973年1月2日,國家計委向國務院提交《關於增加設備進口、擴大經濟交流的請示報告》,正式提出「四三方案」,建議利用西方資本主義經濟危機進一步加深,急於找市場、找資金出路的有利時機,在三五年內集中引進一批成套設備和單機,初步提出引進43億美元的方案,爭取在第五個五年計畫期間充分發揮作用。這些引進項目,包括13套大化肥設備、4套大化纖設備、3套石油化工設備、1個烷基苯工廠設備、43套綜合採煤機組、3個大電站、武鋼一米七軋機以及透平壓縮機、斯貝發動機、燃氣輪機、工業汽輪機等。這些項目連同後來追加的項目,計畫進口總額達51.8億美元。我國利用這些設備,並通過自力更生的生產以及技術改造,興建了26個大型項目,總投資額200多億元。1979年合同履行完畢,花了39.6億美元,到1982年這些項目全部投產。

這樣的引進規模是十分大膽的。確定這個方案之前的1972年,全國進出口總額才區區48.4億美元,其中進口才22億美元。而這個方案初步定的進口規模就是前一年進口額的兩倍!「四三方案」是在糾正「文化大革命」極左思潮的過程中,我國擴大對外經濟交流的一項重大舉措,也是我國經濟部門試圖打開封閉的國門,走向世界的一個大膽嘗試,對中國社會主義經濟建設具有重大意義。

但是,這項引進在「文化大革命」中極左思潮的政治干擾下,從一開始就註定要遭遇重重阻力和非難。「違反自力更生方針」、「進口風」、「洋奴哲學」、「崇洋媚外」,各種帽子時不時從一些陰暗角落裡飛來。

1973年10月3日,陳雲經請示周恩來後,離京赴廣州,視察當年的秋季廣交會。每年春秋兩季在廣州舉辦的出口商品交易會,一直是遭受外國封鎖的新中國外貿出口的重要窗口,特別在「文化大革命」中閉關鎖國的時期更是如此。

但廣交會也難逃極左思潮的衝擊。1972年秋季交易會和1973年的春季交易會,在資本主義市場商品價格上漲的大背景下,發生外商搶貨現象,廣交會商品也水漲船高。秋交會是不是還能這樣?有些人從主觀出發,想定高價,甚至說提價是馬克思主義,降價是修正主義。

陳雲是不同意這種從「政治」出發定價的方法的。他早就要求外貿部門從實際出發注意研究價格問題。七八月間,他又先後三次同外貿部負責人及部價格小組成員座談,要求外貿部管好商品價格波動,當好國家對外貿易的經理。商品價格要適應國際行市,高了應該退下來,低了也可以提上去。

10月7日陳雲一到廣州,立即聽取外貿部負責人彙報。當談到商品定價偏高會影響成交時,他說:商品定價不能憑主觀願望,而要根據市場行情。價定低了,我們吃虧;定高了,外商不買,東西壓在那裡,而且失去了國外的市場,我們也吃虧。

10月12日和16日,陳雲聽取外貿部負責人關於廣交會情況彙報後,陳雲指出,批判穩價思想,不等於提價就是馬克思主義。穩價多銷不對,但高價高到賣不出去也不對。

還有人認為,進口棉花加工棉布出口是依靠外國,不是堅持自力更生。陳雲指出,這種看法是不對的。我們是要堅持自力更生的。但是,現在國內棉花不夠,要做到自給有餘,完全用自己的棉花加工棉布出口可能要用很長時間。我們要利用這段時間,進口棉花加工棉布出口,不這樣做就是傻瓜。要利用國內豐富的勞動力,生產成品出口,這個道理是容易講通的。

他心裡仍然記掛著一米七軋機進口問題,說:「正在訂貨的那套三億多美元的軋鋼設備,有關的附件要一起進口。這套設備投產後,每年可以生產鋼板三百萬噸,兩年就是六百萬噸。如果缺了零配件,國內解決不了,就要推遲投產,耽誤一年就少生產三百萬噸鋼板,很不合算。如果有人批評這是『洋奴』,那就做一次『洋奴』。」

11月30日,陳雲致信周恩來,表示:我對資本主義國家貿易工作全無知識,或者知之甚少,準備學幾年,總能學到一點。

但是,「四人幫」為了搶班奪權,已經按捺不住了。1974年初,他們操控「批林批孔」運動,把矛頭對準周恩來和重新工作不久的老幹部,使各條戰線陷入新的動亂,使剛剛好轉的局勢重新惡化。

1974年2月10日,江青跑到四機部講話,楞說美國康寧公司送給中國彩色顯像管設備引進考察團禮品——玻殼蝸牛,是「罵我們,侮辱我們,說我們爬行」,大罵國務院搞「賣國主義」、「洋奴哲學」。1974年10月又挑起「風慶輪事件」,使引進設備和外貿工作受到強烈衝擊,陷於停頓。

但陳雲的調查研究和思索並沒有停頓。他的眼光已經放得很遠、放得很長了。這一時期指導外貿工作獲得的寶貴經驗,將要在即將來臨的更大規模的對外開放中,起到更大的作用。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