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財經戰線的「淮海戰役」 3.3 物價風潮下的策略

開國剛半月就迎來最猛烈的物價風潮,陳雲下令:這次要給投機資本一個教訓!

陳雲預期中的物價風潮,終於來了。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大典在北京天安門隆重舉行。陳雲擔任了政務院財政經濟委員會主任。然而,僅僅過了半個月,開國大典的禮炮餘音猶在人們的耳畔迴響,一場巨大的經濟風暴就向年輕的共和國猛烈襲來!

年輕的共和國能不能頂住這次風暴的衝擊?人們的目光投向了北京,投向了新中國財經工作最高負責人——陳雲。

11月初,陳雲對物價形勢進行了認真的研判。他從實際出發制定現實的目標,即在財政收支暫時還不能平衡,生產尚未恢複的情況下,把穩定物價的目標定為使物價根據通貨增加情況穩步適度上漲,防止猛漲。對於增發通貨引起物價上漲,陳雲一直是頭腦清醒的,增發多少通貨,物價會有多大幅度的上漲,他都預先考慮得很清楚。而物價波動雖然是投機資本擾亂市場引發的,但根本的原因還在於通貨膨脹。從現實情況看,通貨膨脹一時難以根治,在這種情況下穩定物價,如果不充分考慮到通貨膨脹因素,片面強調物價穩定,用行政手段和市場調控手段「凍結物價」,則不但達不到目的,相反會因政府調控能力受損而造成物價失控。

11月13日,中財委致電各地,分析形勢,布置戰略。電報分析了這次物價猛漲的原因,指出根本原因是紙幣發行量大增,國家沒有回籠或抵消巨大數量貨幣的物資,造成通貨膨脹。在物價漲了兩倍的情況下,貨幣發行量與流通中需要的貨幣量已能適應,物價有了穩住的可能,各地均應以全力穩住。為了穩住物價,電報中發出12道指示,對貿易、財稅、金融部門進行全面動員,集中力量同時出擊:……對於投機商人,應在此次行動中給以適當教訓。為此:(甲)目前搶購風盛時,我應乘機將冷貨呆貨拋給投機商,但不要給其主要物資。(乙)等到收縮銀根、物價平衡,商人吐出主要物資時,我應乘機買進。

11月25日,根據中財委命令,全國採取統一步驟,在上海、北京、天津、武漢、瀋陽、西安等大城市大量拋售紗布。一場征討投機資本的戰鬥開始了!

陳雲指揮的這場戰鬥,乾淨、利索,使投機資本受到了沉重的打擊。上海的投機勢力損失最為慘重,有些資本家捲入投機過深,這時候血本無歸,應付不了日拆,跳樓自殺,有的捲起鋪蓋逃往香港。參與投機的私營錢莊很多也因大批貸款收不回來而虧損以至破產。在上海,光是私營的糧食批發商就倒閉了幾十家。京津地區參與投機的資本家,很早就受到政府大規模調運的壓力,加上過去吃過虧,收斂得快,這時候就慶幸自己躲過了滅頂之災。

這場戰鬥,人們稱為「米棉之戰」。投機資本遭到痛擊,上海和全國的物價則迅速穩定下來。

米棉之戰,投機資本吃了大虧。但憑著10餘年的積累,他們的殘餘勢力仍然還有力量進攻。最主要的,通貨膨脹仍然沒有解決,物價上漲勢所必然,這就為他們的活動提供了可乘之機。這一點,陳雲注意到了,十分警惕。

投機資本家始終看準糧食是新政權的薄弱環節。進入1950年,上海投機資本開始暴炒糧食,而國營貿易部門存糧太少,不敢接戰,糧價半個多月漲了80%。2月6日,上海遭國民黨飛機轟炸,損失慘重,市場動蕩加劇。國民黨興高采烈,叫喊「如長期轟炸,可以動搖中共的統治」。由於電廠遭襲,影響了工廠生產,投機資本又開始暴炒紗布。而且上海市場歷來有春節「紅盤看漲」的老「規律」,投機資本家預料1950年春節上海市場物價一定要大漲,事先就調集資金,搶購和囤積物資,準備在春節後開市時大賺一把。這是投機資本掀起的第4次物價風波。

對物價波動,陳雲已經預為之計。

經過緊張的調運,國營貿易部門有了穩住陣腳的實力。春節後開市第一天國營公司掛出牌價和春節前一樣,而且糧食、紗布、食油等主要商品一律敞開供應。

這時投機資本家妄圖背水一戰,到處借錢,接連3天搶購糧食、紗布,拚命哄抬物價。但國營部門卻仍在源源不斷地拋出物資。到到第4天投機資本已經力不從心,資金用光了,想組織退卻,把搶購的東西吐出去,卻苦於沒有買主,血本無歸。

到3月份,全國物價漲風停止,上海、天津等6大城市物價3月份比2月份下降15%,投機資本受到毀滅性打擊。陳雲指揮中財委,只用了半個月的時間,乾淨利索地解決了這次漲價。這次鬥爭,也被稱作「紅盤之戰」。

經過物價四波四穩的較量,人民政權終於擊退了投機資本的挑戰,在財經沒有完全統一、財政收支還有較大赤字的情況下,打退了投機資本的進攻,掌握了市場主導權,遏制了物價猛漲勢頭,為恢複經濟及最終消除通貨膨脹創造了條件。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