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財經戰線的「淮海戰役」 3.2 內外交困,處變不驚

外有敵人的封鎖轟炸,內有投機資本的猖狂挑戰。陳雲處變不驚,有條不紊地籌建財經統帥部,謀劃迎戰部署。

陳雲是在投機資本掀起的物價風波中走馬上任的。1949年4月,一場大範圍的物價波動席捲華北、西北,波及山東、蘇北等地,平津震動。天津綜合物價指數,5月中旬比3月份上漲1.2倍。這是投機資本掀起的第一次物價風波。

陳雲5月10日趕到北京,11日就參加中央軍委在香山召開的財經會議,討論中央財經委員會的機構設置,以及天津、唐山和不久後解放的上海等地的生產、金融、稅收和對外貿易等問題。

當時一個最有利的條件是中國共產黨掌握了廣大的農村,也就掌握了糧食和其他主要生活、生產物資。而通過接收官僚資本,國營經濟又掌握了干預市場的必要物資力量。人民政權疏通糧食運輸,在國營貿易公司之下分別建立糧食、花紗布、百貨、山貨等專業公司,並在平津建立40個糧食、紗布營業處和零售店,直接供貨,平抑物價。此外,還設法吸引遊資,開辦「折實儲蓄」,吸收存款。到5月中旬才使物價漲風平息下來。

「安下地盤」的工作,陳雲很快就干出了眉目。

經過一段時間的緊張籌備,7月12日,陳雲主持召開中央財政經濟委員會成立會議,由中共中央財政經濟部與華北財經委員會合併組成的中財委正式成立。14日,在中財委第一次全體幹部會議上,他詼諧地表示:我在陝甘寧邊區搞過「小攤攤」,現在是搞全國的「大買賣」。

市場形勢瞬息萬變,不可能給陳雲留下太多時間來從容部署。陳雲看到了這個問題的嚴重性。他知道,物價必須穩定,並且要及早穩定。物價早穩定一天,全國人民就少受一天痛苦。物價上漲、幣值下跌,吃虧最大的是城市裡靠薪資為生的工人及軍政人員。老百姓對共產黨是擁護的,對打倒國民黨反動派,實行土地改革,是贊成的。但老百姓不僅在軍事上、政治上看共產黨,他們還透過經濟看,看物價能不能穩定,還餓死不餓死人。

在這危機四伏的時刻,陳雲一邊「安地盤」,一邊率領這個財經司令部,與投機資本為爭奪市場控制權展開了激烈的鬥爭。

5月27日,上海解放。江浙地區勢力強大的投機資本立刻向人民政權展開了挑戰。

照一般常規來說,大型工商業城市一旦解放,應該能比農村和中小城市容納更多的人民幣,物價應該更容易穩定。但在上海偏偏就遇上怪事,人民解放軍進佔上海後,人民幣卻「進」不了上海。早上發出去的人民幣,晚上又差不多全回到了人民銀行。

經過調查和分析,人民幣被頂在上海大門外的原因就是投機勢力作祟。過去通貨膨脹厲害的時候,人們都搶購黃金、白銀和美元等外幣(即所謂「黃白綠」)以保值。現在人民幣大量進入市場,投機分子利用人們對長期通貨膨脹的恐懼心理,哄抬金銀、外幣的價格,阻撓人民幣佔領市場,拉動物價上揚。

在對情況進行了認真的分析之後,6月8日,陳雲簽發中財委復華東財委電,決定禁止金銀外幣自由流通,同意用強硬手段查封上海證券交易所,嚴懲投機分子。

投機資本的大本營被抄,元氣大傷。

為了從根本上穩定人民幣的地位,中財委6月8日致華東財委的電報中,在命令採取強硬手段,查封證券大樓,嚴懲銀元販子的同時,也準備了一系列的經濟措施:明令鐵路交通事業(包括市政公用事業)一律收人民券;稅收一律徵收人民券;以地方為單位,首先是上海酌發實物公債;驗資,像平津一樣,通令各私人銀行檢驗資金;開放各解放區間的匯兌,以老區比較堅強之貨幣陣地,支持南方新佔領的貨幣陣地。

這樣,政治和經濟兩種手段雙管齊下,不出1個月,猖狂的銀元風波即被平息下去。人民幣在上海開始站穩腳跟。在與投機資本這一回合的較量中,藉助政治和軍事的手段,人民政權取得了勝利。這場戰鬥,人們稱之為「銀元之戰」。

但投機資本勢力強大,這次並沒有傷其根本,他們很快將投機活動從金融領域轉向商品流通領域,掀起了新一輪物價猛漲浪潮。

物價風潮引起市場急劇動蕩,人心惶惶不安,也嚴重影響到軍事行動。正在緊張籌備向大西南進軍的鄧小平,不得不親赴北平,向中央求援。他報告說:上海煤糧兩荒,情況嚴重,因學校多,又接收舊人員15萬,開支甚大,工廠缺乏,運輸費昂貴,開工困難。請求將上海廠校和人員向外地疏散,並請各解放區支援糧食等物資。

7月16日,中共中央發出在上海召開各區金融貿易會議的通知,決定8月初,由陳雲在上海主持有華東、華北、華中、東北、西北五個大區的財經部門領導幹部參加的會議,研究秋征、稅收及財政開支等問題,部署以穩定金融物價為中心,克服上海、武漢等大城市財經困難問題。

處在物價風潮中心的華東局,在給中財委的電報中,還急不可耐地請陳雲提前到上海籌備和主持會議。鑒於上海形勢緊張,7月12日,陳雲主持了中財委成立會議,19日就離開北京,前往上海。

到上海後,陳雲不顧一路風塵,抓緊時間對上海的情況進行深入的調查研究,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材料。並坐鎮上海,現場指揮對投機資本的鬥爭。

經過多方設法,到8月初,全國物價才逐漸穩定下來。綜合物價上升幅度,天津為2倍,上海為1.5倍,基本反映了通貨膨脹的實際水平。

7月27日至8月15日,陳雲在上海主持召開有華東、華北、華中、東北、西北五個地區的財經部門領導幹部參加的會議(又稱上海財經會議),商討解決上海和全國面臨的經濟嚴峻形勢和對策。

會議開始後,陳雲以他一貫的民主作風,先認真聽取了大家的意見,了解各方面的情況,緊張思考著解決問題的對策。8月8日,他在會上講話,闡述了克服財政經濟嚴重困難的辦法。

8月15日,陳雲就會議討論的各項問題作了總結。面對財經工作的艱苦鬥爭和全國即將解放的新形勢,陳雲特意對各地財委與財經工作者的兩點要求:

一是要求大家「眼光要放在發展經濟上」。陳雲提出,要注意節省開支,但更要注意增加收入。節流很重要,開源更重要。所謂開源,就是發展經濟。陳雲還要大家注意靈活運用物資。他說,過去,大多數幹部是物資拿到手就不願拋,這是歷年物價不穩所造成的。現在要注意,什麼東西什麼時候拋有利。如果該拋的不拋,物價漲了,又要多發票子,從局部看可能有利,但對全局不利。要準備從穩定物價這個全局出發而拋售。

二是要求「各大區財委機關要組織成為一個司令部」。陳雲說,現在各地區財委只有幾個人,這樣不行。財委要設置專管各方面工作的組織,如金融、財貿等處。有些可以設秘書或委員,如工業秘書、計畫委員等,負責看有關材料,動腦筋,考慮問題。這光靠下面的業務部門不行。現在工作範圍很廣,任務很重,沒有專門的研究機構應付不了。人員從哪裡來?由上面派不可能,要從業務機關抽。抽二三等的不行,要抽一等的。以前的機構,已完全不適應今天的需要,過去的那一套經驗也應付不了現在的局面。現在我們不但要應付國內,還要在國際經濟中周旋。這樣,就需要黨內外人士團結起來,根據地的、做地下工作的,外來的、本地的,沒有哪一方面的也不行。總之,我們今天面臨的是管理一個有幾億人口的大國的局面,必須吸收黨內外各方面有知識的人來共同工作。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