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黃土高原上的「紅色掌柜」 1.1 初顯鋒芒

陳雲的財經生涯,是從黃土高原上的陝甘寧邊區起步的。他自己曾不無詼諧地把這一段的財經工作,說成是搞「小攤攤」。

生產發展了,財政金融卻亂象頻生,黨內外意見紛紛。毛澤東請陳雲出馬,執掌財經大權,破解難題。

1944年3月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根據毛澤東的提議,決定陳雲任西北局委員、西北財經辦事處副主任兼政治部主任,主持日常工作,其所任組織部長一職由彭真代理。西北財經辦事處是1942年6月成立的,隸屬於中共中央西北局,統管陝甘寧邊區和晉綏邊區的財經工作,主任是賀龍。

此前,陳雲擔任中共中央組織部部長。1943年3月起因病休養,為時近1年。為照顧他養病,毛澤東讓他從楊家嶺遷到自己的住地棗園居住。

陳雲此際走上財經工作領導崗位,有當時特殊的情況。

陝北地處黃土高原,地瘠民貧,缺乏近代工業,經濟十分落後。1935年中央紅軍長徵到陝北,這裡成了中國革命的大本營。大批黨政軍人口集中在這裡,財政供應是一個難以解決的極大的負擔。1940年3月,蔣介石下達嚴密封鎖陝甘寧邊區的命令,在邊區周邊構建5道包圍封鎖線,對邊區貿易實行統制,並禁止邊區所需的棉花、布匹等輸入邊區。從8月開始,國民黨先是拖欠八路軍經費。1941年1月,國民黨發動皖南事變,第二次反共高潮開始,國民黨不但完全停發八路軍經費,還禁止外界捐款匯往邊區,完全斷絕邊區一切外援。1940年到1942年,邊區連年遭水、旱、風、雹災害侵襲,損失慘重。外援斷絕,災荒頻仍,邊區收入大減。而境外遭災害和戰禍的難民又大量擁入,為保衛邊區還從前線調回了一批部隊,支出猛增。這樣一來,邊區財政經濟空前困難。

為減輕群眾負擔,邊區在實行精兵簡政的同時,開展了轟轟烈烈的大生產運動,種糧種菜,紡紗紡線,乃至經商辦實業,實現了大部自給,渡過了難關。

渡過了最困難的兩年後,1943年,邊區工農業生產取得了極大的發展。農業增產細糧16萬石,超過計畫一倍,不但自給,而且可餘糧22萬石。棉花產量可滿足邊區需要量的一半。原來靠輸入的皮毛、鐵、紙、煤油、燃料、火柴、肥皂等生活必需工業品,能夠大部自給或者自給有餘。邊區經濟正逐漸脫離對外依賴而過渡到完全的自力更生。

但是,與邊區生產興旺這種景象極不協調的,是財政金融的混亂。1943年1年就出現了好幾次大的金融物價波動。1943年5月15日,西北財經辦事處決定邊區銀行由邊區財政廳管理,邊區銀行所屬各縣辦事處撤銷,具有商業性質的光華商店交由物資局領導。這一決定,使邊區金融、貿易在領導體制上全部隸屬於財政,為金融物價大波動埋下了隱患。由於錯誤地確定邊區銀行是財政的出納,片面強調金融支持財政預算,結果財政發行失控。物資局成了供給部,各機關單位,特別是大單位,需要什麼東西,就直接找領導批示,東西拿走不給錢,只記筆帳;企業管理鬆懈了,經營出現虧損。

1943年6月18日,胡宗南在洛川召開反共軍事會議,準備「閃擊」延安。為了應付戰爭,軍事費用開支劇增;為了保證冬衣原料供給,又必須及時收購棉花;而財政方面由於邊區對外貿易中斷,鹽及各項土產均不能出境銷售,法幣(國民黨政府發行的貨幣)來源斷絕,財政收入減少。

上半年,邊區流通貨幣——邊幣發行了23137萬元,邊區金融物價已經開始波動。財政部門掌握了金融、貿易大權後,不是從邊區經濟全局出發,僅僅為應對一時的困難和危局,下半年邊幣竟然發行了143663萬元,是上半年的7倍還多。邊幣發行的過快增長,刺激金融物價劇烈波動。通貨膨脹,搶購風潮頓起,物價暴漲。

黨內外對這種狀況頗有意見。毛澤東除提議任弼時組織朱德、林伯渠、高崗、賀龍、李富春等中央財政經濟委員會委員和西北財經辦事處的負責人共同研究財政金融問題外,待陳雲身體稍有恢複,就請他主持西北財經辦事處工作,出面解決這一棘手的問題。

陳雲過去並沒有搞過財經工作,但他有唯實的工作方法和思想方法為基礎,並重視學習善於學習。在養病期間,他仔細研究了毛澤東的著作和文電,認為貫穿在裡面的一個基本思想,就是實事求是。怎樣弄清實事,做到實事求是,他概括了十五個字:「不唯上、不唯書、只唯實,交換、比較、反覆」,並以此為終身的準則。

唯實和學習,就是陳雲進入新的工作領域的隨身法寶。確定他抓財經工作後,他並沒有急於發號施令,而是調查研究熟悉情況。1943年12月9日,陳雲同毛澤東、林伯渠一起參觀了陝甘寧邊區第三屆生產展覽會。隨後,就開始接連出席中共中央西北局常委會議、陝甘寧晉緩聯防軍司令部後勤供給座談會、陝甘寧邊區政府高級幹部會議等一系列會議,專註地了解邊區財經工作的情況。他還搞到了兩本中國經濟年鑒,抓緊時間學習財經知識。

1944年3月10日,中央書記處正式發出陳雲任職的通知,陳雲走馬上任了。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