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與蔣介石鬥智斗勇 用蘑菇戰術牽著胡宗南「武裝大遊行」

4月2日,毛澤東在行軍間隙起草了一份電報給彭德懷,內稱:

「我軍殲擊敵軍必須採取正面及兩翼埋伏之部署方能有效,青化砭打敵三十一旅即是三面埋伏之結果。」

彭老總接到電報後,複電表示異議:

「敵自青化砭戰役後,異常謹慎,不走大道平川,專走小路爬高山;不就房屋設營,多露宿營;不單獨一路前進,數路並列間隙很小……以致三面伏擊已不可能,任何單面擊敵均變成正面攻擊。敵人此種小米滾子式的戰法,減少我各個殲敵機會,必須耐心長期疲睏他,消耗他,迫其分散,尋找弱點。」

毛澤東看了這個電報很受啟發,經過縝密的思考,4月15日致電彭德懷:

「我們這兩萬多人要消滅20多萬敵人,就得有正確的作戰方針。第一條,就是採用『蘑菇』戰術,靠你們作蘑心,牽敵人,蘑敵人,讓敵人圍著團團轉,等他疲勞了,餓極了,就尋找機會殲滅它。一個月殲滅他幾個團,過上一年光景,情況就會好轉。」

一來一往的電報,毛澤東和彭德懷達成了西北戰場作戰方針的高度統一——「蘑菇戰術」。

蘑菇,本為擔子菌傘菌科的一種食用菌。人們常取其諧音,引申為故意糾纏、磨時間、促消耗。毛澤東則取其引義,把在戰役戰鬥過程中利用良好的群眾條件、有利的地形和具體的敵我態勢,同敵周旋,將敵磨得精疲力竭,然後有把握地加以殲滅的打法,謂之「蘑菇戰術」。

方針一定,彭德懷即開始實施。

青化砭戰鬥後,胡宗南氣得七竅生煙,為了報復,他調動10萬人,兵分三路,尋找我軍主力決戰。彭德懷則不慌不忙,以少量兵力和敵人主力「蘑菇」,而主力則移在榆林一帶休整。

這樣,10萬敵軍,在我小股部隊的吸引下,忽東忽西,忽南忽北,浩浩蕩蕩,緩慢而又艱難地進行「武裝大遊行」,在千山萬壑間爬上爬下,幾度迴旋,幾天里走了400多里路,卻處處撲空。敵軍個個精疲力竭,士氣沮喪。士兵中悄悄流行一首順口溜:

「胡長官一張嘴,下面跑斷腿;胡長官放個屁,下面跑斷氣。」

這種狀況,說明消滅敵軍的時機到了。彭德懷讓部隊在羊馬河擺開戰場,4月14日包圍了敵一三五旅,僅兩個小時全殲一三五旅4700多人,旅長麥宗禹被俘。

5月2日至4日,西北野戰軍又啃下了守蟠龍的敵整編一六七旅。蟠龍是胡軍的一重要補給點,一六七旅旅長李昆崗是胡賞識的一名戰將,號稱「四大金剛」之一。本來胡宗南以為派其守蟠龍萬無一失,可在彭德懷的猛攻下,三天就全軍覆滅了。

這次彭德懷收穫很大,繳獲軍衣4萬多套,麵粉1萬多袋,騾馬1000餘匹,山炮6門,武器彈藥也不少,大大武裝了物資奇缺的西北野戰軍。

撤離延安後一個半月內,在青化砭、羊馬河、蟠龍,彭德懷三戰三捷。毛澤東笑了,老百姓有底了。

部隊集結於安塞地區,彭德懷決定在這裡開一個慶捷大會,慶捷大會的會場選在馬王灘。

馬王灘是真武洞南邊的一個河灘,安塞縣委早派民工在河灘上修建了主席台。

部隊一早就從駐地出發,向真武洞趕來,蟠龍戰役勝利,指戰員們穿了新衣,剃了頭,颳了臉,再加上新槍新彈,一個個容光煥發,喜氣洋洋,一隊隊威武雄壯,氣貫長虹。

群眾從周圍山溝里趕來,最遠的有走百十里路。他們騎著毛驢、騾子、老馬,拖兒帶女,好像走親戚,又像趕廟會,穿紅戴綠,還帶著雞蛋、紅棗、核桃、軍鞋……主席台上掛著燈籠、標語和錦旗,台前陳列著慰勞品,旁邊還擺著各式各樣的武器,都是戰利品。有山炮、迫擊炮、高射機槍、捷克式機槍、馬克沁機槍、司登式衝鋒槍。

當王震宣布開會,陝甘寧晉綏聯防軍副司令致完開幕詞後,周恩來代表中共中央走上主席台:

「鄉親們,同志們,自從延安放棄後,我們中共中央,我們的毛主席,一直留在陝北與邊區軍民在共同戰鬥。」

會場上立刻爆發出一陣雷鳴般的掌聲和狂熱的歡呼。

毛主席還在陝北,這消息是震天動地的,是振奮人心的。撤離延安後,一直傳說共產黨不在陝北了,毛澤東扔下養育過他的陝北人民過了黃河。這麼說,這都不是真的。那麼,只要共產黨的中央、毛澤東主席還在陝北,這就是主心骨,就是靠山,就是對蔣介石的沉重打擊。

祝捷會後,「蘑菇」在繼續開花……。

毛澤東指揮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在蔣介石胸膛插上一刀西北戰場的一連串勝利,對於毛澤東來說意義是越來越重大了。

4月18日,毛澤東在評胡軍一三五旅被西北解放軍全殲的新華社社論中,親筆增加了如下兩段話:

「可以預計,從四月開始兩三個月內,蔣軍將由攻勢轉變為守勢,人民解放軍將由守勢轉變成為攻勢。」「歷史事變的發展,表現得如此出人意外,蔣介石佔領延安,將標誌著蔣介石的滅亡,人民解放軍的放棄延安,將標誌著中國人民的勝利。」

蔣介石對陝北和山東解放區左右開弓,陝北戰場,胡宗南被毛澤東為首的中共中央牢牢地拖住了。

山東戰場,毛澤東也傾注了大量心血。當陝北戰場形勢好轉之後,他就把主要的注意力集中到了這裡。為及時掌握敵情,毛澤東電令陳毅、粟裕每天或每兩天將敵情變動電告一次,特別是敵第一線各軍的每日變動要以急電報告中央軍委。在毛澤東的指導下,山東戰場上,陳毅、粟裕也沒有讓蔣介石佔到便宜,孟良崮戰役,蔣介石的五大主力之一的「王牌師」——整編七十四師全部及八十三師一部共32萬被殲滅,蔣的「得意門生」——七十四師師長張靈甫也被擊斃。

1947年4月,全國各戰場形勢已發生很大變化。毛澤東打著手勢對當時的情形作了形象的比喻。

「蔣介石兩個拳頭(指陝北和山東)這麼一伸,他的胸膛(指中原)就露出來了。所以,我們的戰略就是要把這兩個拳頭緊緊拖住,對準他的胸膛插上一刀!」

毛澤東的這一刀就是劉鄧大軍挺進中原。

中原腹地,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在中國歷史上,誰要得到中國,誰就要奪取中原,即所謂「中原逐鹿」。如今,鹿死誰手,決定著戰爭的命運。

1946年6月,蔣介石要發動內戰,首先要消滅的就是共產黨的中原解放區。人民解放軍中原突圍後,毛澤東曾致電鄭位三、李先念,提出中原解放軍之任務,第一階段是「在外線牽制反動派大量軍隊,幫助我內線作戰部隊取得勝利」!第二階段是「我內線部隊渡淮向南,與中原軍會合,奪取信陽、大別山、安慶之線」。

由此可見,劉鄧向中原進軍早已是毛澤東戰略部署的中心一環。

延安撤離前後,毛澤東抓住蔣介石的「兩個拳頭」,朝他的胸膛刺上一刀的構想進一步清晰。毛澤東一直在等待時機。與劉鄧、陳粟的往來電報從1月討論到6月,都是在醞釀給蔣介石這狠狠的一擊。

幾個月的討論、醞釀,時機終於成熟了,毛澤東沒有錯過這一歷史性的機緣。1947年6月日夜,劉鄧大軍7個縱隊13萬餘人,乘120餘只木船,開始強渡黃河。

負責河防的是國民黨整編五十六師和六十八師,面對解放軍的勇猛強渡,只虛張聲勢頑抗一下,掉頭就跑,來不及逃跑的悉數被殲。蔣介石吹噓的黃河天險等於100萬大軍的神話就此破滅了。

黃河南岸敵人逃走後,劉鄧大軍乘勝攻打鄆城和魯西南的定陶,一一得手。

劉鄧大軍南渡勝利的消息傳入蔣介石官邸時,蔣介石正在舉行宴會歡送美國大使司徒雷登。

他聽到這消息,面色慘白,話也說不出來。

司徒雷登則驚叫著說:「這簡直是嚇人的事件,不亞於當年法國馬其諾防線的被攻破!」

此時司徒雷登還不知道更讓他驚恐的事還在後頭:

劉鄧大軍的目的是進軍大別山,經略中原!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