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與蔣介石鬥智斗勇 劉少奇在延安的大手筆:大踏步進退

重慶的最高級談判,並沒有驅散籠罩在中國大地上內戰的陰雲。如果說,蔣介石和毛澤東這兩個掌握著中國命運的人物會面之初,出於各自的考慮,兩人都不同程度地還抱有避免內戰、締結和平的意願的話,那麼,經過這場面對面的較量,彼此之間又加深了了解,雙方都清醒地意識到,中國的問題僅僅靠談判桌是解決不了的。

於是,此時的中國政壇將兩幅色彩完全不同、極不協調的畫面,同時展現在世人的面前。一方面是毛澤東和蔣介石在談笑風生,把手言歡;另一方面是雙方都在加緊軍事行動,試圖在談判桌上增加說服力。

所謂「台上握手,台下踢腳」。

重慶在調兵遣將。

延安也在積極進行戰爭準備。

重慶談判期間,在延安代理黨中央主席的是劉少奇,毛澤東臨行前,多次舉行政治局會議,甚至同劉少奇作過徹夜長談,兩人的思想彼此心領神會。

延安和重慶,兩條戰線,劉少奇和毛澤東配合得相當默契。

9月中旬,重慶談判桌上的鬥爭進入白熱化階段,火藥味也越來越濃。

在一次會見中,蔣介石對周恩來說:「盼告訴潤之,要和,就照這個條件和,不然,就請他回延安帶兵來打好了。」

毛澤東可不是軟骨頭,次日見到蔣介石,巧妙而又毫不含糊地回擊了他的進攻:「現在打,我實在打不過你。但我可以用對付日本人的辦法來對付你,你占點線,我占面,以鄉村包圍城市,你看如何?」

文武之道,一張一弛,談判桌上有進有退。毛、蔣兩人都深知此道。於是,便有了9月17日,蔣介石邀請毛澤東和赫爾利共進午餐,赫爾利分別約見國共兩黨代表,勸說雙方妥協的一幕劇。

重慶的毛澤東精神疲憊。延安的劉少奇也不輕鬆,幾天來他一直在思考著如何替毛澤東解難,讓他在談判桌上佔據主動的良策。

他一遍又一遍地環視著中國96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終於,一個全國戰略大構想——向北發展,向南防禦,在劉少奇的腦海里愈漸清晰。

首先,劉少奇通過一系列成功的外交,疏通了同蘇聯的關係。

9月14日,東北蘇軍代表在先期進入瀋陽的八路軍冀熱遼部隊第十六軍分區司令員、時任瀋陽衛戍區司令部曾克林陪同下到達延安與中共中央商量東北問題。蘇聯同意在不違背它履行同國民黨所訂條約的前提下,不限制共產黨勢力在東北的發展。

其次,從戰後國共雙方軍隊所處的位置看,北方也有利於我們的發展。

東北地區自「九·一八」事變被蔣介石丟失後,國民黨在那裡沒有一兵一卒,它要很快控制這塊地區比較困難。與此相反,共產黨在華北與東北的接合部已創立了冀熱遼根據地,軍隊開入東北是近水樓台先得月。另外,東北還有共產黨領導的東北抗日聯軍,他們同日本侵略者進行過長期艱苦卓絕的鬥爭,在那裡有著較大影響和一定的群眾基礎。這些都是中共爭取東北的有利條件。

然而南方,尤其是江浙一帶,劉少奇也仔細想過,那可是蔣介石的心腹地帶,他絕對不會留有空隙。日本投降後,蔣日偽合流,大肆搶佔江南戰略重地,使中國共產黨抗戰後期「向南發展」戰略受挫就是證明。

形勢十分明了。東北出現了有利於共產黨發展的形勢,北方在向共產黨招手,而南方卻亮出紅燈,告示你此路不通。

劉少奇將自己思考中的問題用最快的方式徵求在重慶的毛澤東的意見。

毛澤東得此方案,緊張的精神一下子鬆弛了下來。

在重慶的談判會上,毛澤東和周恩來率先作出讓步。提出:關於軍隊數目,中共僅要求達到全國軍隊總數的1/7,較9月3日所提方案讓步5個師;關於解放區問題,為了表示中共和平誠意,中共願意讓出江南8個解放區,將海南島、廣東、浙江、蘇南、皖南、湖北、湖南、河南境內黃河以南區8個地區的軍隊全部撤到蘇北、皖南及隴海線以北地區。

僵持了一段時間的談判會場因為延安方面的讓步又出現了迴旋的餘地,又有了友好的笑聲。

就在毛澤東在重慶公開宣布中國共產黨作出重大讓步的同時,劉少奇在延安秘密向黨內傳達了《中共中央關於目前任務和向南防禦、向北發展的戰略方針和部署的指示》,胸有成竹地宣布:只要我們能控制東北及熱察兩省,並有全國解放區及全國人民配合鬥爭,即能保證中國人民的勝利。

為實現這一「全國大戰略」,劉少奇採取的辦法是:大踏步進退。

首先將山東主力調往東北和冀東,其次將華東新四軍主力10萬再調到冀東和山東,最後將新四軍江南主力部隊移到江北。

這個辦法,既加快了中共軍隊進入東北的進程,又對南方採取防禦態勢,掩護了向北發展。

軍事調動節節移防,環環相扣,既避免了被各個擊破的危險,又將南方的公開退卻與北方的秘密進攻巧妙地結合了起來。至於政治上收穫,則更是巨大的,它既讓我們在談判桌上爭取了主動,又贏得了國際國內的讚譽和人心。

「讓開大路,佔領兩廂」,毛澤東對付蔣介石的戰術歷史有時是非常捉弄人的。

前面說過,重慶談判時,毛澤東面對蔣介石的挑釁,曾不卑不亢地回覆了這樣一段話:

「現在打,我實在打不過你。但我可以用對付日本人的辦法來對付你,你占點線,我占面,以鄉村包圍城市,你看如何?」

毛澤東的話表面上看來是在說氣話,或者開玩笑,但事實上,毛澤東說的是個大實話。

可惜,蔣介石當時不可一世,沒有把毛澤東的話聽進去,更沒有加以重視。但他萬萬沒有想到的是:在爭奪東北時,毛澤東真的是運用了重慶談判時告訴過他的那套戰術,並讓他在這裡扎紮實實地栽了一個大跟頭。

1945年10月11日,毛澤東平安回到延安。延安飛機場擠滿了兩萬多名各界迎接的群眾。

毛澤東回到延安之後的一個多月的時間裡,由於身體狀況的原因,他仍將大部分的工作甩給了劉少奇,但東北問題他卻密切地關注著。在毛澤東看來,如果中共能控制東北,便可使東北與華北各解放區連成一片,擺脫長期以來被國民黨分割、包圍的局面,並有一個兵源充足、物質雄厚的戰略後方。正如七大上他代表中共中央提出的那樣:東北四省是很重要的。從我們黨、從中國革命的最近和將來的前途看,如果我們把現在的一切根據地都丟了,只要我們有了東北,那麼中國革命就有了鞏固的基礎。當然,其他根據地沒有丟,我們又有了東北,中國革命的基礎就更鞏固了。

控制東北,對於中國革命、中國共產黨的戰略意義一目了然。正因為這樣,劉少奇才有「向北發展,向南防禦」的全國大戰略。

對於東北,蔣介石也並不是沒有心眼的。搶佔東北,「接收」東北,早就被他列入了「國民革命最重大的目標和最迫切的工作之一」。

由於抗戰勝利初期,蔣介石的主力遠在西南,東北無一兵一卒。為了彌補他在東北無一兵一卒劣勢,他不惜忍痛割愛,在中蘇談判時,接受蘇聯提出的許多涉及東北主權的條件,換取蘇軍的許諾,撤軍後將東北交還到國民黨軍隊手裡。

由於蔣介石這樣想:東北,他有條約保障,把共產黨完全排擠在門外,將來可以整個地從蘇軍手中「名正言順」地接收過來;而江南,他憑藉著自己的優勢實力和美國的支持,日偽的配合,搶先佔領。到那時全國的桃子統統姓「蔣」了。

他沒想到共產黨的思維和動作一點也沒有落在他的後面,在他經略江南時,共產黨的勢力已經深入到了東北,並有獨佔東北的架勢。

10月以後,國民黨政府針對中共大軍北上及蘇軍對其友好態度,採取了十分強硬的兩手策略:

一是外交上美蔣聯合對蘇聯施加壓力,迫其履行中蘇條約,並保證將大城市及長春鐵路交給國民黨。

二是軍事上藉助美國的軍艦、飛機,從海上、空中將國民黨的軍隊送到秦皇島、瀋陽、長春等戰略要地。

形勢的發展,讓毛澤東預感到了東北鬥爭的艱巨性。經過反覆的斟酌、考慮,他決定調整戰略,從長計議,改「獨佔東北」為「建立根據地」。

12月28日,毛澤東為中共中央起草了給東北局的指示——《建立鞏固的東北根據地》,指出了「讓開大路,佔領兩廂」的方針。

「讓開大路」就是主動撤出大城市和交通線,把點、線交給國民黨。「佔領兩廂」就是佔領距離國民黨佔領中心較遠的城市和廣大鄉村,爭取群眾,建立根據地,鞏固「面」。

一年之後,毛澤東的戰術就看出成果。表面上,蔣介石的進攻得手,但由於他的戰線拉得太長,被共產黨抓住了弱點。共產黨由於在東北建成了東滿、西滿、南滿、北滿4塊鞏固的根據地,將蔣介石佔領的點、線來了個分割包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