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神奇的抗日游擊戰 請進「敲門者」

1938年春,毛澤東又在籌劃八路軍新的戰略行動方向。此時華北的大部分城鎮和交通線已落入日軍之手,但敵人由於戰線拉長,兵力更分散,敵後空隙加大,河北、山東部分平原地區,共產黨員拿起三支破盒子槍就能佔領一個縣。據此,毛澤東看到了游擊戰向平原發展的機會。

1938年初,毛澤東指示晉察冀軍委,要設法在平漢路和津浦路之間的河北、山東平原地區開展游擊戰爭,建立根據地,擴大民族解放的戰場。

1938年4月21日,毛澤東、張聞天、劉少奇致電一二九師的劉伯承、鄧小平、徐向前等指示:「根據抗戰以來的經驗,在目前全國堅持抗戰與正面深入群眾工作兩個條件之下,在河北、山東平原地區,廣泛地發展抗日游擊戰爭,堅持平原地區的游擊戰,也是可能的。黨與八路軍部隊在河北、山東平原地區應堅決採取盡量廣泛發展游擊戰爭的方針。」這從戰略全局的高度對發展平原游擊戰爭給予了突出的強調。

隨後,毛澤東致電新四軍的主要負責人項英,要求他克服困難,在廣闊的華中平原開展游擊戰爭,創立游擊根據地,擴大新四軍的影響。

在毛澤東等多次催促下,5月中旬,新四軍第一支隊進入蘇南;7月,第二支隊進入蘇皖邊地區,開始進入創立游擊根據地的新時期,在北起隴海鐵路,南跨長江,西迄漢水,東至海濱的廣大華中地區開展游擊戰爭。

5月下旬,前線的指揮員徐向前在關於開展河北游擊戰爭的文章中初步解決了如何進行平原游擊戰爭的問題。他說:如果單從戰術眼光看,游擊隊在平原自然較在山區活動困難,但我們不能由此就懷疑在平原發展游擊戰的可能性。游擊隊活動的依託,一是地形上的便利條件,二是與廣大人民的結合,這是最重要的。徐向前提出了在平原創造「人山」的思想:「假如我們能在平原地區,把廣大的人民推動到抗日戰線上來,造成游擊隊的人山,我想不管什麼樣的山,也沒有這樣的山好。」幾個月後,他去了山東平原實踐他的「人山」思想。

這些說明抗日游擊戰爭已從山地走向平原,由山西推向整個華北,以至全國。於是中國的抗日游擊戰爭就從戰術範圍跑出來向戰略敲門,要求把游擊戰爭的問題放在戰略的觀點上加以考察。

毛澤東既認真探討中國近現代歷史及中國革命戰爭的「無字天書」,又注重學習中外軍事理論。為了研究這個問題,從1938年初開始,毛澤東廣泛收集有關軍事方面的理論著作,研究軍事理論。當時,延安這類書很少。八路軍後方留守兵團司令員蕭勁光有《戰役問題》和《戰鬥條令》兩本書,視之為「寶貝疙瘩」。賀子珍到蕭勁光家串門,偶爾發現了那兩本書,回去告訴了毛澤東。毛澤東喜出望外,第二天一早就來借。蕭勁光非常不舍,但也知道毛澤東借書會派上更重要的用場,只好借給了他。幾十年後,蕭勁光對毛澤東只借不還仍「耿耿於懷」。

為集思廣益,毛澤東還邀請當時在延安的對軍事理論有所研究的蕭勁光、羅瑞卿、劉亞樓、郭化若等到自己的窯洞里座談,請他們談對抗日戰爭戰略問題的認識。游擊戰爭必須要有主動性、靈活性和計畫性的觀點,就是毛澤東根據蕭勁光的談話意見總結歸納而成。

此外毛澤東還精心研究19世紀普魯士著名資產階級軍事理論家克勞塞維茨的《戰爭論》。據他的讀書日記記載,是1938年3月15開始讀第一篇的。他不僅自己讀,還組織其他同志讀,在自己住處鳳凰山組織了一個「克勞塞維茨」《戰爭論》研究會,每周學一個晚上。參加研究會的有蕭勁光、羅瑞卿、滕代遠、黃文驊、葉子龍等人。

經過充分的調查、思考、研究,為說明抗日游擊戰爭的重要地位,統一黨的認識,1938年月,毛澤東在延安鳳凰山李家窯院辦公室,請進了「敲門」者,伏案寫作了《抗日游擊戰爭的戰略問題》一文。

在這篇著作里,毛澤東首先把抗日游擊戰爭放在中國特定的歷史條件下進行考察,科學地揭示出它和抗戰全局的必然聯繫,高度評價它的重大戰略作用。

毛澤東指出,一般說來,游擊戰對於正規戰爭起配合、輔助作用,只是戰術問題,沒有戰略問題,但中國是一個處於進步時代的大而弱的國家,全部問題就從這裡發生了。中國抗日游擊戰爭上升到戰略高度,是由於中日雙方的基本特點和戰爭發生的時代所決定的:

其一,敵人是小國,佔地又甚廣,必然兵力不足,在佔領區留下了許多空虛之地,這就規定了抗日游擊戰爭主要地不是在內線配合正規軍的戰役作戰,而是在外線單獨作戰。

其二,由於中國處於進步時代,就是說有共產黨領導的堅強軍隊和廣大人民支持戰爭,抗日游擊戰爭必然是大規模的而不是小規模的。因此,它就產生了戰略的防禦與戰略的進攻問題。

其三,敵強我弱,規定了戰爭的長期性和殘酷性。這就要求游擊戰爭與根據地緊密結合,以游擊戰爭開創根據地,以抗日根據地支持長期的抗日戰爭。

其四,游擊戰不能最後解決戰爭的命運,它必須向運動戰發展,游擊隊要逐漸地變成正規部隊,最後通過正規戰徹底打敗敵人,取得最後的勝利。

這些表明了抗日游擊戰爭不只是戰術問題,而是戰略問題,絲毫不能輕視游擊戰爭的重要戰略作用。

在文中,毛澤東還根據游擊戰爭的特點,提出了6個具體的戰略問題:

第一,主動地、靈活地、有計畫地執行防禦戰爭中的進攻戰,持久戰中的速決戰,內線作戰中的外線作戰;第二,和正規戰相配合;第三,建立根據地;第四,戰略防禦和戰略進攻;第五,向運動戰發展;第六,正確的指揮關係。

毛澤東對這些問題進行了逐一闡述,指出:這是「達到保存自己和發展自己,消滅和驅逐敵人,配合正規戰爭,爭取最後勝利的必要途徑」。

不久,毛澤東又發表了《論持久戰》。

在這篇5萬餘字的軍事名著中,還將八路軍作戰的戰略方針正式概括為「基本的是游擊戰,但不放鬆有利條件下的運動戰」。至此,黨的游擊戰略方針已全面走上成熟。它不僅武裝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革命軍隊,而且引起了國民黨軍隊中一些有識之士的濃厚興趣。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