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陝北安家 泥腿子進大城市

1937年1月13日,陝北冰天雪地,延河尚未解凍,堅冰寒川,一片蒼茫。然而,延安城,此時卻張燈結綵,鑼鼓喧天,一片喜慶。成千上萬的人們擠在道路兩旁迎接一支入城的隊伍。

由陝北保安遷往延安。

走在這支隊伍前頭的是毛澤東。他看了看這城內的喜氣,又看了看這身邊的人群,他笑著對左右說:「泥腿子進大城市哦!」

眾人聞聲而笑。

他們怎麼不笑呢?在以往的歷史上,他們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大搖大擺地,在沒有付出任何犧牲的情況下入駐這樣的大城市。

延安,在西安事變發生前是東北軍的防區。事變發生後,南京政府兵臨潼關,東線告急,張學良急調在西線的東北軍增援東線,向西安集中。因而撤走了延安、甘泉、鄜縣三地的部隊,並友好地將三地交給了紅軍接管。

紅軍在這裡駐紮了下來,而且一住就是10年。直到1947年,延安一直是中共中央、中央軍委的所在地。

10年間,就如毛澤東所說,「延安好比英國的倫敦」,成為了中國共產黨政策的中心,中國革命的指導中心,紅色政權的「首都」。

相比吳起鎮、瓦窯堡、保安,延安有許多的不同,它歷來就是我國西北地區的邊陲重鎮。西漢董翳被項羽封為翟王,立翟國,便建都於此。後來經過歷朝歷代的修建,中共中央搬遷至此時,延安已是陝北一個可稱得上漂亮的城市了。

所以,李德搬來後十分高興。在他的回憶錄中,對延安的描述充滿了感情:

外國人「延安位於一塊平原上,有三個河谷在這裡相接,四周黃土丘陵起伏,與保安真是有天壤之別。城的周圍有堅固的城牆環抱,城牆在北面蜿蜒向上,越過一道道山樑。延安城內有幾百座相當漂亮的房屋和院落,近郊的情況也大體如此。許多房屋,主要是那些最寬敞和最漂亮的,都空無一人,因為這些房屋的住戶是大地主、國民黨官員、高利貸者和商人,他們早已偕同家屬搬走了。因此,住房問題很容易解決,我也分到了一座房子,房前有一個精緻的花園。」

延安,又是一顆人文薈萃、風景優美的塞上明珠。文物景觀十分豐富。「三山環抱,二水帶圍」。延河及其支流將延安城分割為三處。清涼山、鳳凰山、寶塔山(嘉嶺山)雄峙河邊,俯視古城。范仲淹、楊文廣、沈括、李延壽等文人名士在此留下了大量的手跡和文物遺迹。

毛澤東對這個新家十分滿意。工作之餘,他漫步延河邊,攀登寶塔山、清涼山,以一位學識淵博的考古學家和歷史學家的慧眼審視著延安的人、事、物,審視著延安的過去、今天和未來。毛澤東想,延安是一座有思想和文化的城市,共產黨入主延安之後,決不能讓這種思想和文化的火種熄滅,而應該繼承它,並改造它,讓這種思想和文化得到重塑和升華。

毛澤東做到了,他和他的同志們真的在這裡培育出了「延安精神」。

安,受到延安軍民的歡迎1937年5月29日,紅都延安再一次張燈結綵,打出了「歡迎為國共合作而努力的中央考察團」的橫幅,毛澤東以主人的身份親自張羅了這次歡迎儀式。

明眼人一看便知,國共合作談判已經進入了實質性階段。

果然不出多久,圍繞著共產黨在延安的合法性問題雙方都發布了新聞。

9月6日,中國共產黨正式對外發布更名改制通電。宣布,將中華蘇維埃中央臨時政府駐西北辦事處正式更名改製為陝甘寧邊區政府。主席林柏渠、副主席張國燾,邊區政府首府設在延安。

10月12日,國民政府行政院舉行第333次會議。明確宣布,陝西省的延安、安塞、保安、安定、延長、延川、栒邑、淳化、定邊、靖邊、甘泉、鄜縣、米脂、綏德、葭縣、清澗、吳堡和甘肅省的慶陽、合水、環縣、鎮原、寧縣、正寧共23個縣,屬於陝甘寧邊區的轄區。此外,寧夏花馬池(鹽池縣)及神府區、關中區部分地區作為八路軍的募補區,歸陝甘寧邊區政府直轄。整個邊區,東靠黃河,北起長城,西接六盤山脈,南臨涇水,南北長500公里,東西寬400公里,面積13萬平方公里,人口約200萬。

這兩個決定的意義是非同一般的。陝甘寧邊區的更名改制並不是簡簡單單地換個名稱,換個叫法而已,從陝甘革命根據地——陝甘寧革命根據地——陝甘寧特區——陝甘寧邊區,這每一個名字都沉澱著一段歷史。

直羅鎮戰役之後,紅軍隨後舉行了東征、西征戰役,使原陝甘革命根據地進一步鞏固和擴大,由於根據地擴大到了寧夏地區,1936年5月,中共中央正式將陝甘革命根據地改稱為陝甘寧革命根據地。

西安事變和平解決之後,中國共產黨為促進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1937年2月10日,致電國民黨五屆三中全會,首先提出,只要國民黨實現「停止內戰,一致抗日」等五項條件,則中國共產黨將願意取消兩種政權的對立局面,把蘇維埃工農民主政府改名為中華民國特區政府,直接受南京中央政府之指導。不久,中共中央主動將陝甘寧蘇區改為陝甘寧特區。

七·七事變後,經過國共兩黨的談判,蔣介石承認陝甘寧邊區。從此邊區不僅有了自己在中華民國合法管轄的範圍,而且有了自己區別於中華民國其他地域的議會制民主新政體。

陝甘寧邊區政府的成立,是中國共產黨為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實現國共合作而努力的結果,是實現由蘇維埃工農民主政權到抗日民主政權偉大轉變的重要標誌之一。

共產黨和國民黨爭鬥10年,終於以特殊的形式在中華民國的範圍內求得了一塊生存和發展的土地。從此,毛澤東和他的戰友們放開手腳,大膽地在這片土地上進行著新民主主義政治、經濟、軍事、文化建設的各種試驗。很快地,陝甘寧邊區成為了中國政治上最進步的中心。

延安,也因此在全國人民的心中成為了紅太陽升起的地方,中國的未來和希望……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