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陝北安家 「孤家寡人」策略的轉變

直羅鎮戰役和劉志丹案件解決後,蘇區局面初步鞏固下來。

毛澤東到處演說,一面闡述直羅鎮戰役勝利的意義,鼓勵鬥志,另一面號召紅軍再接再厲,充分「利用已經取得的每一點鐘時間與每一方里地區」,準備打破新的「圍剿」進攻。

話雖這樣說,可心底里,毛澤東在思考著另一個更為重要的問題,那就是改變黨的路線的問題。

就在中共中央到達陝北的時候,民族危亡更加嚴峻了。張牙舞爪的日本侵略者除繼續強化對東北侵略外,又把魔爪伸向了華北。在「華北特殊化」的口號下一步一步地變華北為其獨佔的殖民地。然而,國民黨當局在日本侵略者的步步進逼下反而採取了步步退讓的政策,目的是「先安內,再攘外」。毛澤東想:中國共產黨是為人民大眾謀幸福的政黨,自然不能看著日本侵略者侵略中國,奴役中國人民而坐視不管。此外,在民族敵人入侵,絕大多數中國人不願做亡國奴的情形下,誰高舉了抗日救國的大旗,誰就能贏得民心,進而贏得中國。正因為這樣,長征途中,我們始終喊著「北上抗日」的口號,現在到了陝北,安營紮寨了,我們更應高舉抗日大旗,號召階級鬥爭服從民族戰爭,把日本鬼子趕出中國。

但是,面對強大的民族敵人,僅靠弱小的紅軍是遠遠不夠的,只有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組成最廣泛的民族抗日統一戰線,才能克敵制勝。

於是,毛澤東等人開始研究可以團結的對象。

中央紅軍一到陝北,中共中央就發出了《為目前反日討蔣的秘密指示信》,強調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不僅要有下層統一戰線,也要有上層統一戰線,一切抗日反蔣的團體和個人都是聯合的對象。

1935年8月1日,駐共產國際的中共代表團發表了《為抗日救國告全體同胞書》,呼籲全國各黨各派各界同胞都「應當有『兄弟鬩於牆外御其侮』的真誠覺悟」,「停止內戰,以便集中一切國力(人力、物力、財力、武力等)去為抗日救國的神聖事業而奮鬥」。

12月17日,毛澤東住進紅色政權的臨時「首府」瓦窯堡才4天,可謂征塵未洗,就主持召開了政治局擴大會議,討論轉變黨的路線問題。這就是著名的「瓦窯堡會議」。

12月的陝北,已是隆冬季節,呼嘯的寒風夾著黃土,格外寒冷。然而,聚集在張聞天窯洞參加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的同志們,一點也沒有感覺到嚴冬的寒冷,一個個異常激動,有時還為一個問題爭得面紅耳赤。

的確,要將自己一直以來都認為是敵人的人變為朋友,從理論到情感都存在著一個換腦筋的問題。

毛澤東認為為了中華民族的整體利益,從共產黨、紅軍的長遠利益著眼,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決策是每一個共產黨員在現時的情形之下,即使不能接受但也必須接受的惟一決策。

為了促使大家從認識上轉變,從情感上接受,毛澤東和他的支持者們,苦口婆心,講形勢,講任務,講策略,必要時還講鬥爭。針對博古等人,引經據典宣傳「中間勢力是最危險的敵人」的態度,毛澤東生氣地說:你們老是從馬克思那裡找根據,難道我對老祖宗就不忠、不孝么!關門主義「為淵驅魚,為叢驅雀」,把「千千萬萬」和「浩浩蕩蕩」都趕到敵人那一邊,只博得敵人的喝彩。關門主義的策略是孤家寡人的策略。

毛澤東的正確主張得到了張聞天、周恩來等大多數與會同志的支持。12月25日,會議通過了張聞天起草的《中共中央關於目前政治形勢與黨的任務的決議》。27日,毛澤東又在黨的活動分子會議上根據會議精神作了《論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策略》的報告。這兩個文件科學地運用馬克思列寧主義階級分析的方法,論證了當前形勢下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確立了正確的政治路線。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