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井岡山走出來的共和國將帥 結語

1965年5月22日,井岡山。

天,格外的藍;山,格外的青。滿山的杜鵑花在微風的吹拂下輕輕搖曳,蜿蜒的盤山公路猶如一條玉帶環繞在群山峻岭之間,峰迴路轉,直插雲天。

一隊轎車沿著公路盤旋而上,在雄偉險峻、倚天聳立的黃洋界緩緩停下。身披大氅、精神矍鑠的毛澤東走出車門,來到了黃洋界上。

這是毛澤東自1929年離開井岡山之後,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重返井岡山。

毛澤東來到當年紅軍守衛哨口時住過的營房舊址前,仔細地察看,喃喃細語。然後信步登上山頂,滿懷深情地指著黃洋界四周的山峰疊嶂,向站在他身邊的人說道,這就是黃洋界!

來到這井岡山的大門,來到這當年的哨口,毛澤東顯得有些激動。他要隨行的公安部副部長汪東興等前去察看有無當年紅軍所修工事的痕迹。當得知工事依稀可見時,他沉思良久,彷彿又回到了那難以忘懷的鬥爭歲月……當年,毛澤東率領上井岡山的部隊不足千人,而現在,毛澤東是有著數百萬兵馬的中國人民解放軍的最高統帥。

當年,毛澤東僅是方圓不過數百里的割據區域的領導,而現在,毛澤東是有著960萬平方公里土地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領袖。

真是翻天覆地的變化!

而這一變化的起始點,就是毛澤東現在踏著的地方——井岡山。

毛澤東浮想聯翩,感情難以自抑。就在一行人飽覽了黃洋界的自然風光後準備離開時,毛澤東將隨行的中共湖南省委書記張平化召到木製的黃洋界保衛戰勝利紀念碑下,興緻勃勃地說:「我們在這裡合影吧!留著永恆的紀念。」

傍晚,毛澤東一行的車隊抵達井岡山的中心茨坪。

此時,群山環抱之中的茨坪,千百盞燈火就像空中閃閃發亮的星星,閃爍光芒,分外耀眼。

昨天還在湖南省會長沙,今天就到了井岡山的茨坪,毛澤東感慨萬分。他當年從湖南瀏陽引兵井岡,可是足足走了半個多月呀!無怪乎毛澤東一到井岡山賓館,就風趣地說:「這可和當年大不一樣了!那時敵人前堵後追,我們靠兩條腿拚命走,這幾百里地走了半個多月。這次坐汽車兩天就到井岡山,還是機械化快!」

又回到了這塊魂牽夢縈的故地,又回到了這片難以割捨的熱土。

在這裡,毛澤東想得最多的、說得最多的,是井岡山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5月24日,雨過天晴,薄霧在群山間繚繞,景色格外秀麗。

這一天,毛澤東的心情特別好,他把隨行的汪東興等人叫來,動情地對他們說:「我離開井岡山已經38年了。這次故土重遊,感慨萬千。回想起38年前的這段歷史,心情激動得很吶!」

汪東興等人就將他們參觀井岡山革命博物館的情況作了詳細的彙報。毛澤東一邊聽,一邊興緻盎然地談到了井岡山的鬥爭歷史:「井岡山是座好山。地形條件好,群眾基礎好,遂川、寧岡、永新、酃縣、茶陵、蓮花等縣均有黨的活動和農民運動。具備一定的政治條件。」

「當時,我們在井岡山生活條件是相當艱苦的。住的是破草房,吃的是紅米飯、南瓜湯,穿的是百家衣。自己有什麼穿什麼,沒有統一服裝。夜裡蓋的是禾草,腳上穿的是草鞋。有的同志甚至連草鞋都穿不上,打赤腳。上山下山全靠兩條腿。所有吃的、用的東西全靠兩肩挑。當時除少數人說風涼話,鬧點情緒外,大多數人是堅定樂觀的,戰鬥力還是蠻強的哩!」

「經過半年的艱苦奮鬥,數不清的大小戰鬥,證明共產黨領導的部隊是拖不垮、打不爛的。幾經失敗、周折,我們在井岡山站穩了腳跟,擴大了、鞏固了井岡山這塊革命根據地。」

「土地革命時期,我們在井岡山建立了農村革命根據地,點燃了『工農武裝割據』的燎原之火。井岡山的鬥爭,指出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道路的新方向。當時有人提出井岡山的紅旗究竟能打多久的疑問,我們以實踐回答了這個問題,堅持了井岡山的鬥爭。井岡山鬥爭的勝利,開闢了中國革命勝利的道路。中國革命如果沒有這些根據地做後盾,就不可能取得全國的革命勝利。」

時間可能磨去人們的許多記憶,但是,毛澤東談起井岡山的鬥爭來,卻是那麼具體,那麼真切,就如同發生在昨天一般。

在回顧了歷史之後,毛澤東似乎是在作總結:「這一段歷史,使紅軍在建立革命根據地的問題上進一步統一了認識。但是,沒有井岡山人民的支持,沒有井岡山做後方休整地,戰鬥的勝利就沒有保障。所以現在人們說:井岡山革命根據地是中國革命的搖籃。」

「井岡山不愧是革命的山,戰鬥的山。沒有井岡山過去的艱苦卓絕的奮鬥,就不會有今天革命的勝利。勝利真是用生命換來的啊!」

「中國革命的搖籃」;「革命的山,戰鬥的山」。

這就是無產階級革命領袖對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崇高評價!

在井岡山期間,毛澤東還抒感寫懷,以詩言志,作下了兩首膾炙人口的詩詞。一首是《水調歌頭·重上井岡山》,詩文氣勢恢弘,意境深遠,詞曰:

久有凌雲志,重上井岡山。千里來尋故地,舊貌變新顏。到處鶯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高路入雲端。過了黃洋界,險處不須看。

風雷動,旌旗奮,是人寰。三十八年過去,彈指一揮間。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談笑凱歌還。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

另一首是《念奴嬌·井岡山》,詩文寓景抒情,樸實無華:

參天萬木,千百里,飛上南天奇岳。故地重來何所見,多了樓台亭閣。五井碑前,黃洋界上,車子飛如躍。江山如畫,古代曾雲海綠。

彈指三十八年,人間變了,似天淵翻覆。猶記當時烽火里,九死一生如昨。獨有豪情,天際懸明月,風雷磅礴。一聲雞唱,萬怪煙消雲落。

古往今來,吟山詠水的文人墨士大有人在,然而,他們歌詠的大多是名山大川。

毛澤東也是詩人,他也喜愛大自然的美麗、大自然的生機,也曾吟詩賦詞,讚頌名山大川。

然而,對本非名山名勝的井岡山,他卻傾注了特殊的情感,加上作於1928年的《西江月·井岡山》,他先後為之賦詞3首,實屬罕見。

這是詩人的井岡山情結!

這還不僅僅是詩人的井岡山情結!毛澤東更是一個無產階級革命家,他的這3首詞,飽含的更多的是無產階級革命家的井岡山情結!

對井岡山這片熱土懷著深深眷念之情的毛澤東,對為創建、發展這塊根據地做出過犧牲和貢獻的井岡山人民更是情真意切。

他接見了在山上的老紅軍、老赤衛隊員和烈士親屬,同他們進行了長時間的交談,詳細了解他們的生活和身體狀況。

他會見袁文才、王佐兩位烈士的遺孀時,顯得特別激動,他緊握著兩位老人的手,語重心長地說:「袁文才、王佐不在了,他們為中國革命的勝利做出了貢獻。」

一席話說的兩位老人熱淚盈眶,哽咽著說:「想不到您老人家還惦記著我們。」

聞者無不動容!

5月29日,在井岡山呆了一個星期的毛澤東又將離開井岡山。行前,他還有一個沒有實現的願望:與井岡山的群眾見面。

他要求工作人員幫助他實現這個願望,不要帶著遺憾離開。

地方政府的同志在不到一個小時的時間內,集合了茨坪一帶的千餘名群眾,聚集在賓館前,列隊在公路旁。

毛澤東終於和井岡兒女見面了!

毛澤東又一次來到了井岡山的群眾之中。

毛澤東帶著井岡山泥土的清香,帶著井岡兒女的深情,戀戀不捨地又一次離開了井岡山。

這一去,就再也未能回來過。

在井岡山期間,毛澤東不僅回憶了過去,還想到了今天和明天,他曾多次談到了繼承、發揚井岡山革命傳統的問題:「革命的成功,是多少革命先烈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呀!我們應該用井岡山革命的這些歷史,多宣傳井岡山的革命傳統,讓後來的年輕娃娃們了解中國革命的歷史。」

「今天,井岡山各方面比起38年前是大不相同了。上山坐汽車,住洋房,吃飯是四菜一湯,穿的是乾淨、整齊的衣服,真是神氣多了。但是,我勸大家,日子過好了,艱苦奮鬥的精神不要丟了,井岡山的革命精神不要丟了。」

「井岡山的革命精神不要丟了」,多麼殷切的期望!

若干年後,一位雖然沒有在井岡山戰鬥過,但卻同樣對中國革命產生過巨大影響的中共領導人又說過同樣意思的話。

那是1972年,那個人名叫鄧小平。

鄧小平在「文革」期間貶居江西三年,直到林彪倒台後,經毛澤東的提議,他才得以重新工作。就在他復出之前,他實現了多年的一個夙願:到毛澤東親手創建的井岡山根據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