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井岡山走出來的共和國將帥 顧全大局和忍辱負重的彭德懷

彭德懷,是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主要領導人之一。

彭德懷沒有趕上井岡山根據地的全盛時期,他率領紅五軍上井岡山不久,就遇上了湘贛兩省敵軍重兵「會剿」根據地、紅四軍不得不離開根據地的嚴重局面。

這是彭德懷沒有想到的,他帶領紅五軍上井岡山,原本是懷著信心、抱著希望來的。井岡山的旗幟,就是彭德懷的榜樣。

為了走這樣一條革命的道路,彭德懷經過了艱苦的選擇。

彭德懷,原名彭得華,1898年10月24日出生在湖南省湘潭縣烏石鄉一個農民的家庭。由於家境貧寒,他不滿18歲就到湘軍去當兵吃糧。大革命時期,他在國民革命軍中任過連長、營長、團長。大革命失敗之後,在痛苦和彷徨中的彭德懷,由段德昌介紹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這時,革命處於低潮,共產黨被國民黨追殺,境況十分險惡。而彭德懷此時已是國民黨軍的團長,有地位、有金錢。

要拋棄高官厚祿去干隨時都可能被砍頭的革命,需要多大的勇氣?

彭德懷有這個勇氣!

他不僅參加了共產黨,還在黨的領導下,於1928年7月22日,組織發動了震驚華夏的平江起義,創建了一支新的紅軍部隊——紅五軍。

彭德懷率領紅五軍在湘鄂贛邊界轉戰數月之後,衝破重重阻撓,於12月10日來到了寧岡新城,來到了井岡山革命根據地。

然而,紅五軍到井岡山屁股還未坐熱,就遇上了湘贛兩省敵軍6個旅計18個團的兵力向井岡山根據地的第三次「會剿」。

為了粉碎敵人的進攻,保存紅軍隊伍,在寧岡柏路召開的紅四軍前委,湘贛邊特委,紅四、五軍軍委及各縣縣委的聯席會議上,確定了紅四軍下山、「圍魏救趙」;紅五軍留守、保衛井岡的策略。

紅五軍軍長彭德懷又一次面臨考驗!

紅五軍留守井岡山,要冒極大的風險,甚至有著全軍覆滅的可能性。起初,紅五軍的部分指揮員對此並不太理解,彭德懷、滕代遠承擔了巨大的壓力,勸說紅五軍的同志做出了很大的犧牲。彭德懷在其《往事回憶》中記述了當時的情形:我當時接受了這個任務。但在紅五軍軍委討論時,意見是不一致的,多數同志是不同意五軍固守井岡山的。他們的理由是:平江起義推遲了湘贛兩省敵軍對井岡山的『會剿』,現在,湘贛兩省白軍主力對井岡山『會剿』而對湘鄂贛邊區的反動勢力減弱,我們紅五軍部分已經完成了同紅四軍取得聯絡的任務了,就應該迅速北返,擴大湘鄂贛蘇區根據地,傳達六次大會的決議案,對井岡山根據地的堅持,也有配合作用,而不應承擔固守井岡山的任務。井岡山雖然地勢險要,周圍約二三百里,彈缺兵力也少,是守不住的。但是,我和代遠同志為了顧全大局,並且準備必要的犧牲,因而堅決執行了四軍前委的決定。

彭德懷以一個共產黨員的寬闊胸懷,顧全大局,擔起了守山的重任。

果然,這是一場付出了巨大犧牲的艱苦鏖戰。彭德懷率領紅五軍浴血奮戰三晝夜,打退了敵人一次又一次的進攻。但終因寡不敵眾,而丟失了井岡山根據地。

對彭德懷來說,這是一件痛苦的事。井岡山根據地畢竟是在他手裡丟掉的,儘管這是他在接受留守井岡山根據地任務時就已經預見到了;儘管換上別人也許仍會是同樣的結果;儘管事後毛澤東曾為留下紅五軍守井岡山作過自我批評。

但彭德懷並沒有因此而失去信心,他始終記得朱德同志在紅四軍、紅五軍會師大會上講的一句話。

那是在會師大會剛開始時,臨時搭起的大會主席台突然坍塌。

一些人大驚失色:「哎呀,這可不吉利呀!今天剛會師檯子就垮了。」

朱德軍長神色自若地對大家說:「不要緊,檯子垮了可以再搭。無產階級的台是永遠也垮不了的!」

「檯子垮了可以再搭」,這句話深深地印在了彭德懷的腦海里。

於是,彭德懷率領紅五軍主力突圍成功,保留下了革命的火種;數月後,他又率部重返井岡山,為恢複湘贛邊界的武裝割據做出了貢獻。

然而,彭德懷也犯了一件對井岡山根據地來說是無法彌補的損失的錯誤,那就是偏聽偏信而派兵誤殺袁文才、王佐。

這是令彭德懷一直痛心疾首的一件事。

1930年2月,在「左」傾盲動主義錯誤路線的影響下,由於湘贛邊界土、客籍革命派之間矛盾的不斷激化,導致湘贛邊界特委作出了誅殺袁文才、王佐的錯誤決定。

湘贛邊界特委要藉助彭德懷紅五軍的力量來執行這個決定。

特委負責人朱昌偕、王懷為此專程找到彭德懷彙報,還帶來了中央巡視員的親筆信。

彭德懷為難了!他對袁文才、王佐雖了解不深,但從王佐率部同紅五軍在湘鄂贛邊界打游擊的表現看,他不相信袁、王二人會反叛。可是,現在上有中央巡視員的指示信,下有地方黨組織的請求,不派兵也沒有道理。

於是,彭德懷召集軍委臨時會議商議,在來不及核實特委反映情況的真偽和請示上級的情況下,出於保護革命利益的考慮,作出了派兵的決定。

一場不該發生的悲劇發生了。

當一切真相大白之後,彭德懷懊惱不已。他在後來承認:「我們也有輕聽輕信的責任。」

吃一塹長一智,彭德懷沒有再犯同樣的錯誤。相反,他在紛紜複雜的鬥爭中,以冷靜的分析,正確的處置,對待一起可能導致朱毛紅軍分裂的事件,為井岡山誕生的紅軍部隊的成長做出了貢獻。

那是紅四軍離開井岡山根據地、創建了中央革命根據地之後的1930年冬天。當紅一方面軍正在全力投入第一次反「圍剿」鬥爭的關鍵時刻,由於「左」傾機會主義路線的影響,蘇區大肅AB團,導致紅軍中發生了富田事變。兵變者打出了「打倒毛澤東,擁護朱彭黃」的分裂旗號。

彭德懷正為這事困惑不已時,突然接到了一封看起來像是毛澤東手書的密信。一看內容,觸目驚心,其中寫到要逼紅軍中AB團分子招出朱德、彭德懷、黃公略、滕代遠等4人為AB團的主犯,「以便早日捕殺」。

此時,如果朱德、彭德懷不冷靜,輕信了這封信而採取行動,勢必造成朱毛紅軍的大分裂大火拚。

彭德懷沒有上當,他敏銳地發現了信的疑點,認定毛澤東絕不會寫這樣的信,干這樣的事。

若干年之後,他在《往事回憶》中是這樣描敘他當時的分析的:當時我的腦中回想起毛澤東同志建設工農革命軍,建設井岡山根據地,傳達六大決議,爭取袁、王聯盟,嚴肅批評亂殺兩個群眾事;關於當時不應該留五軍守井岡山的自我批評;特別是古田會議決議,這一切都是正確的方針、政策和政治家風度。毛澤東決不是一個陰謀家,而是一個無產階級的政治家。這封信是偽造的,這是分裂紅軍、分裂黨的險惡陰謀。

彭德懷在揭穿了假信的陰謀後,立即召開了紅三軍團主要領導人緊急會議,執筆起草了一份宣言,文字不多,內容簡單,但卻字字千鈞:一、三軍團在總前委領導下團結一致,擁護毛澤東同志,擁護總前委領導!

彭德懷在關鍵時刻維護了朱毛紅軍的團結和統一。

從井岡山鬥爭時期開始,彭德懷就一直是人民軍隊的主要領導人之一,長期以來橫刀立馬、馳騁疆場。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擔任過紅三軍團司令;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副總指揮;解放戰爭時期,任西北解放軍司令員。全國解放後,擔任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副主席、中央人民政府革命軍事委員會副主席、中國人民解放軍副總司令、中國人民志願軍司令員兼政委、國務院副總理兼國防部長。

1955年,彭德懷被授予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軍銜。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