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井岡山走出來的共和國將帥 朱德軍長與朱德的扁擔

朱德,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司令、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元帥。

人們尊敬地稱朱德為「朱老總」,而在井岡山鬥爭時期,人們都稱他為「朱軍長」。

井岡山根據地時期的朱軍長,就和毛委員緊緊地連在了一起,連他們的敵人都是「朱毛」連起來叫的。

從那時起,毛澤東和朱德,幾乎就成了中國革命的象徵,「我們的毛主席」,「我們的總司令」,人們這樣稱呼了數十年。

從朱軍長到總司令,從井岡山到北京,朱德的一生充滿傳奇。

朱德,字玉楷(玉階)。1886年12月1日出生於四川省儀隴縣琳琅寨腳下李家灣的一個佃農家庭。在上井岡山之前,他的經歷就已經是夠豐富的了。

他早年加入孫中山領導的同盟會,參加了辛亥革命活動。

1915年,他在雲南參加反對袁世凱稱帝復辟的起義。

1917年,他又在四川參加反對段祺瑞賣國政府的護法戰爭。

十月革命後,他逐漸接受馬克思主義,1922年,曾任過川軍旅長高官的他,竟然當面向中國共產黨中央執行委員會委員長陳獨秀提出加入中國共產黨的要求,而陳獨秀竟然冷淡地予以拒絕。

1922年,36歲的他,還和許多年輕人一樣,遠涉重洋去歐洲留學,先在德國,後赴蘇聯學習政治理論和軍事理論。

還是在1922年,他經中共旅歐組織負責人張申府、周恩來介紹,終於加入了中國共產黨,不過,為了工作需要,他是一個不公開共產黨員身份的秘密黨員。

1926年,朱德從蘇聯返回到國內,投身到北伐革命之中。

1927年,朱德奉中共中央軍委的指示,到江西南昌,進入國民革命軍第三軍工作。他先後擔任過第三軍軍官教育團團長、第五方面軍總參議、南昌市公安局長。

就在南昌市公安局長的任上,他參加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南昌起義。周恩來曾高度評價朱德在南昌起義中所起的作用,稱他「是一個很好的參謀和嚮導」。

南昌起義的部隊成功奪取了南昌城之後,起義部隊仍沿用國民革命軍第二方面軍的番號,下轄3個軍,朱德被任命為第九軍軍長。

從這時起,朱德就是黨領導的國民革命軍的一個軍長。

不過,第九軍並沒有多少部隊,主力是朱德曾任過團長的原第三軍軍官教育團部分起義部隊整編成的教育團。

三河壩分兵是一個重要轉折。

朱德以軍長的身份,承擔了獨當一面的重任。他沒有辜負全軍官兵的信任,在主力兵敗潮汕的危急關頭,率領留守三河壩的起義部隊,脫離險境,轉危為安。

自此,一個臨危不懼、大智大勇的軍事指揮官的形象,在革命軍官兵中樹立起來。

這之後,他領導起義部隊,轉戰湘南,智取宜章,發動湘南起義,率隊奔赴井岡。這充分展示了其作為一個堅定的革命者和卓越的軍事指揮員的才幹。

1928年4月底,朱德率領南昌起義、湘南起義的部隊到達井岡山根據地,和毛澤東率領的秋收起義部隊勝利會師。

朱德結識了毛澤東,從此開始了兩位偉人將近半個世紀的攜手合作與革命友誼。

兩支會師的部隊,決定合併組建一支新的部隊。

這支新部隊用個什麼番號好呢?

朱德提了一個好建議:「我主張用第四軍的番號。北伐戰爭時期,葉挺所在的第四軍所向披靡,屢建奇功,被譽為『鐵軍』。我們沿襲第四軍的番號,表明我們這支部隊決心繼承葉挺部隊的光榮傳統,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再立新功。」

大家一致叫好,朱德的提議獲得了通過。

在推舉第四軍軍長時,幾位領導人都互相謙讓。毛澤東主張由朱德來出任軍長,他說的理由很充分:「朱德有豐富的軍事鬥爭的經驗,早期還專門學過軍事理論,接受過軍事訓練,出任軍長最適合。」

宛希先立即附和:「早在十幾年前,朱德就是一個名揚川貴地區的旅長。現在當個軍長,可說是綽綽有餘。」

聽大家一說,朱德著急了:「不,不,這裡群星燦爛,人才濟濟,不少人都是傑出的軍事指揮員,還是讓別人出任軍長吧。」

「玉階兄,能者多勞嘛,你就不要推辭了。」大家眾口一詞。

結果,朱德被推舉為第四軍的軍長,毛澤東被推舉為第四軍的黨代表。朱、毛從此聯繫在了一起。

朱德這一次擔任的軍長,是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最高軍事指揮官,是名副其實的紅軍統帥。

朱德軍長一上任,就率領部隊連打幾個大勝仗。

首戰五斗江,朱德略施妙計,聲東擊西,以二十九團在黃坳迷惑敵人,而以二十八團在五斗江設伏,大敗敵軍,紅軍不僅擊退了贛敵的第二次「進剿」,還乘勝佔領了永新城。

草市坳戰鬥,朱德率部一口氣急行軍130里,將第七十九團一舉擊潰,又神奇般地出現在永新城下,嚇得敵師長楊如軒及其部下屁滾尿流,狼狽逃竄。

龍源口大捷,更是一舉打敗江西「兩隻羊」,取得了井岡山根據地創建以來最大的一次勝利。這一仗,不僅將贛敵的3個師打敗了,粉碎了湘贛兩省敵人的聯合「會剿」,而且為根據地和紅軍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作為軍長,朱德在井岡山根據地的武裝鬥爭中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紅四軍在井岡山時期主要是朱德指揮戰鬥。」當年在井岡山擔任過紅四軍連長的蕭克將軍這樣回憶:「四軍官兵特別是參加過南昌起義在三河壩失敗後繼續戰鬥的人,不管遇到什麼樣的危險,只要朱德軍長在,就感到踏實。」

朱德是紅四軍的軍長,他有軍長的威嚴,他指揮紅四軍打了一個又一個的勝仗;朱德也是紅四軍的戰士,他像普通一兵,他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在紅軍中實踐著官兵一致的原則。

最為井岡山軍民津津樂道的,就是那個膾炙人口、無人不曉的「朱德的扁擔」的故事。

那是在1928年冬天,為建設鞏固的軍事根據地,井岡山軍民掀起了轟轟烈烈的挑糧上山運動。

紅四軍軍部各單位指戰員都積极參加挑糧。誰也沒想到,軍長朱德也提出要親自下山去挑糧!

此時,朱德已年過40,在紅四軍中算是「高齡」了,身為軍長,工作又忙。於是,大家都勸他不要參加。但他堅持要去,誰也說服不了。由於參加挑糧的人太多,一時間,挑糧工具奇缺,群眾家裡的裝運工具都被部隊借用一空。朱德便要軍需處長范樹德為他做一根扁擔。

范樹德立即帶著一名勤務兵來到桃寮村,用一個銅元買了一根毛竹,削成兩根扁擔。一根留著自用,一根送給朱德,並用毛筆在扁擔的一端寫上「朱德扁擔」,另一端寫上「不準亂拿」幾個字。

根據統一安排的任務,紅四軍軍部是在寧岡的柏路儲糧點運糧上山。從柏路到井岡山上,較從茅坪、大隴上山更遠,路也更陡。一般身強體壯的紅軍戰士都是挑三四十斤左右。朱德的年歲大些,按理更應少挑一點,可是他挑糧的時候,擔子的一頭是行軍時背米的三根白布米袋,另一頭是一個用粗布縫製的北方人叫做「捎碼子」的米袋,兩頭加起來可裝40斤米,再加上他經常佩帶的一支德造三號駁殼槍和一條裝有百餘發子彈的皮子彈袋,總共四十六七斤。

戰士們見狀,怕累壞了他們的軍長,便把朱德的扁擔「偷」藏起來,以此逼迫他休息。

然而,藏扁擔的同志卻萬萬沒想到,朱軍長不僅沒有因此而休息,反而又去找來了一根扁擔。而且,這一次他親自動手用柴刀將扁擔削平一塊,寫上「朱德的扁擔」五個蒼勁的大字。

還有什麼可說的呢!

戰士們從此再沒「偷」過朱德的扁擔,他們挑糧的積極性也因此更高了。有人還編了一首歌謠表達對革命鬥爭充滿信心的喜悅心情:朱德挑谷上坳,糧食絕對可靠,大家齊心協力,粉碎敵人「會剿」。

每當挑糧上山挑累了的時候,戰士們就用這首歌來相互鼓勁、打氣,於是誰也不覺得累和苦了。

從此,正如范樹德所說的:「『朱德的扁擔』和朱軍長挑糧過黃洋坳的故事,就像長了翅膀一樣,傳遍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和贛南、閩西的中央蘇區。全國解放以後,又傳到北京,傳遍了全中國。」

朱德挑糧用過的那根扁擔,現保存在井岡山革命歷史博物館裡,成為中國工農紅軍艱苦奮鬥的傳家寶。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