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燒不盡的星星之火 「邊界紅旗子始終不倒」

井岡山根據地吃緊的情況,傳到了正在贛南開闢新區的紅四軍那裡,為解井岡山之圍,紅四軍揮師向東,於1929年2月20日在吉安的東固地區,與戰鬥在這裡的由李文林、曾炳春、段起鳳等領導的江西紅二、四團勝利會師。

東固,地處贛西山區,是1928年4月間形成的又一塊紅色根據地的中心。它與井岡山根據地遙相呼應,因而有著「上有井岡山,下有東固山」之說。而今,井岡山的紅軍和東固山的紅軍終於會師,大家都很高興。

毛澤東對紅二、四團在極其困難的條件下,打出了一塊紅色根據地讚譽有加,他稱紅四軍是「鐵軍」,而紅二、四團則是「鋼軍」,鋼鐵結合,就能所向披靡。

朱德風趣地說,國民黨反動派天天喊打倒「朱毛」,「朱毛」卻越打越多,現在連東固山的紅軍也成「朱毛」啦!

善以軍旅生涯為題賦詩的陳毅更是詩興大發,吟詩抒情:「東固山勢高,峰巒如屏障,此是東井岡,會師天下壯。」

雖說毛澤東、朱德等對在東固山與紅二、四團會師振奮不已,但他們在這裡最終證實:井岡山根據地已經失守,紅五軍突圍下山。

這是一個最不願聽到的消息,但又是一個不得不接受的現實。

解井岡山之圍的目標未能實現,而圍追紅四軍的敵軍又朝東固地區逼進。得到了數天休整的紅四軍,於2月25日離開東固,朝贛南、閩西遊擊。

就在紅四軍為解井岡山之圍而赴東固之際,從井岡山突圍出來的紅五軍,則在彭德懷、滕代遠的率領下,輾轉到了贛南,尋找紅四軍主力。

這是一段艱難的歷程,彭德懷在其《往事回憶》中追述道:為了免遭覆滅,我們便率領收容起來的六七百人,再加傷、殘、病、弱共千餘人,從井岡山腹部峭壁向南突圍,在左安又一次遭敵伏擊,突破重圍,經過數晝夜艱苦奮鬥才脫離了敵人的重重包圍(當時飢餓交迫的困境是無從形容的)。但是敵人仍繼續追擊、堵擊、側擊,我軍經崇義、安遠、會昌等縣境,約月余才到達興國之蓮塘、東村地區,找到當地黨組織和二團。這時,在地方黨組織的幫助和群眾的掩護下,對於敵情比較明了,並且得到了兩天休息。在這次長途戰鬥行軍中,所部僅剩300餘人,從而也深深體會到了根據地的重要性。……略加休整時,白軍劉士毅部又追逼佔領了蓮塘。我軍乘夜脫離了白軍追擊,而奔襲了於都城,消滅了劉旅留守部隊一個營和民團共約千餘人,待劉旅急轉回救時,我又轉移攻佔安遠縣城,消滅了該城民團數百人。當時,仍準備回井岡山,恢複湘贛邊區根據地,在安遠縣城的反動縣署搜得文件獲知紅四軍攻佔長汀的消息。為了配合紅四軍的行動,我軍又北進佔瑞金(滕在於都負傷休養)。這時紅五軍部隊從300餘人,又發展到了700餘人。

4月1日,在閩西連打幾個勝仗、並補充了大批軍需的紅四軍,又來到了贛南,在瑞金與紅五軍會合。

劫後重逢,井岡山上下來的兩軍領導人和指戰員無不為重新相聚而激動萬分!

井岡山根據地的重要紅軍力量在困境中先後脫險,保存了下來,毛澤東、朱德等領導人深感慶幸。此時,他們更為關注的是那片曾孕育了紅軍的土地,還會有黨的活動和黨領導的武裝鬥爭嗎?

邊界的黨組織和人民以行動在回答。

自紅五軍突圍下山之後,湘贛邊界的武裝割據局面基本喪失,在敵人軍事壓力和政治欺騙的雙重打擊下,邊界黨組織和武裝力量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損失,邊界的鬥爭一度處於停止的狀態。

然而,邊界的黨組織還在,火種猶存。

1929年2月,就在紅五軍突圍後不久,邊界特委委員兼特委巡視員宛希先來到九隴山。他召集寧岡、茶陵、永新3縣黨的負責人,開了一個聯席會議,決定成立中共湘贛邊界臨時特委,以劉真、宛希先、朱昌偕為常委,朱昌偕任書記。臨時特委開始了邊界黨組織的恢複工作。

3月14日,又在永新召開了邊界特委擴大會議,成立了新的臨時特委,決定由朱昌偕、何長工、宛希先、劉真、陳正人等5人為常委,劉宗義、王懷、龍超清、譚思聰為候補常委,朱昌偕為書記。緊接著,在特委的領導下,邊界的各級黨組織開始恢複,特別是永新、茶陵、寧岡等縣的黨組織,大部分都很快健全起來,並開展了活動和鬥爭。

邊界黨組織在逐漸恢複,與此同時,原來處於分散隱蔽狀態的紅軍武裝也逐漸活躍起來。

三四月間,蔣桂戰爭爆發,「會剿」井岡山的國民黨軍隊先後調離,僅在永新縣留駐了一個正規團。趁此機會,邊界臨時特委組建了湘贛邊界紅軍獨立第一團。

這是邊界紅軍武裝的重建。組成這支隊伍的是未及突圍而堅持下來的李燦率領的紅五軍第一大隊、奉命留守的袁文才、王佐部,以及永新、寧岡、蓮花、茶陵等縣的地方武裝。這支有400餘支槍的部隊,人槍雖然不多,卻似野火過後復生的新芽,充滿生機。

襲擊寧岡、礱市、古城之敵;繳獲茶陵和尚庄挨戶團之槍;擊散永新隴田、路江之保安隊……一時間弄得邊界的地主豪紳恐慌無比。

於是,豪紳們自己拼湊了一個「茶、永、酃、寧4縣聯防」,想撲滅這復生的「野火」。不想火沒撲滅,自己卻被燒著,落了個一敗塗地。

地主豪紳的氣焰遭到打擊;人民群眾的希望開始萌生。

毛澤東、朱德等仍在關注著井岡山的鬥爭。4月底,奉前委之命,彭德懷、滕代遠率紅五軍,又一路拼殺地回到了井岡山。

「紅五軍回來啦!」消息很快傳遍了井岡山。根據地的民眾,一掃三次「會剿」的陰霾,再度燃起了希望,增添了信心。

紅五軍帶來了上級黨委的指示精神及東固山的鬥爭經驗,邊界特委「感覺到政治上有重新布置的必要」,於是,5月10日,在寧岡古城舉行了湘贛邊特委第四次執委會。

這是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後期鬥爭中一次極為重要的會議。當時堅持井岡山鬥爭的黨員負責同志和紅五軍的領導同志,都參加了會議。會議總結了過來鬥爭的經驗教訓,提出了「邊界黨的指導機關,實由山上轉移山下平原、廣地(廣大群眾的城市或農村),由公開的形式轉變到秘密狀態兩種必要」的主張。會議產生了新的特委領導成員:鄧乾元、劉天干、陳正人、劉真、譚思聰為特委常委,鄧乾元任書記、劉天干任副書記。

鑒於邊界鬥爭出現的新情況,會議還就軍事鬥爭及其策略進行研究,並作出了一些重要決定,內容涉及「集兵政策」、游擊政綱、游擊區域、游擊策略等諸多方面,而其中又以「集兵政策」最為重要。

所謂「集兵政策」,就是將黨領導的武裝力量相對集中,組織更多的正規紅軍。其理由是:(1)「要使五軍能夠擔負『恢複邊界政權』的重大任務,對五軍本身必須幫助使其戰鬥力加強」;(2)「邊界雜色部隊不守秩序,妨礙黨的政策與工作」;(3)「赤衛隊過去的困難原因,一面是要守土防敵,一面又要求經濟的出路,此兩事因赤衛隊本身力量薄弱之故是難以兩全的」;(4)「邊界地主階級武裝勝過革命武裝,故革命方面的武裝正面打擊和消滅地主階級的武裝可能少;集兵則革命方面的武裝超過地主階級的武裝,故正面能消滅地主階級的武裝的可能多」。

顯然,採取「集兵政策」,為的是能集中兵力與反動武裝相抗衡,這正體現了前委和毛澤東「分兵以發動群眾,集中以應付敵人」的軍事思想。為此,邊界紅軍獨立第一團被編為了紅五軍第六縱隊,王佐出任縱隊司令,何長工為縱隊黨代表。

豈料,紅五軍的重返井岡山驚動了敵人。就在邊界特委第四次執委會召開之際,贛敵兩個團分兩路撲了過來。紅五軍為避其鋒芒,不得不又一次離開井岡山,轉戰湘粵贛邊界。由於邊界紅軍獨立第一團已編為了紅五軍第六縱隊,也隨軍而去。

湘贛邊界地區再一次陷入了沒有主力紅軍的境遇。

敵人的軍事進攻和燒殺擄掠,使邊界又一次籠罩在白色恐怖之中,割據局面再次遭到破壞。

6月底,紅五軍從湘粵贛邊界再返井岡山,接連收復遂川、寧岡兩縣城。7月中旬,在安福重創敵軍,擊斃擊傷敵七十四團300餘人,並繳獲大批武器。

紅五軍連續的勝仗,振奮了群眾的勇氣,打擊了敵人的猖狂氣焰。

邊界又一次出現了武裝割據的局面。

8月7日,應湘鄂贛邊特委的要求,紅五軍再一次離開井岡山,前往湘鄂贛邊開展游擊鬥爭。

這一次,敵人雖然又趁虛佔領了寧岡、蓮花縣城。但是,已經有了準備和經驗的邊界黨組織,依靠袁、王紅軍部隊和地方武裝力量,依靠人民群眾,將邊界的武裝鬥爭堅持了下來。

九、十月間,邊界紅色武裝趁敵調防之機,出其不意地收復了蓮花、寧岡縣城。

10月30日,永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